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1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18篇
测绘学   48篇
地球物理   19篇
地质学   274篇
海洋学   89篇
综合类   12篇
自然地理   9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35篇
  1997年   36篇
  1996年   41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8篇
  1984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1.
《沉积学报》2005,23(4):603-603
第三届全国沉积学大会于2005年9月22~24日在成都举行。本次大会由中国地质学会沉积地质专业委员会、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沉积学专业委员会发起,并联合国土资源部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球科学部、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西南石油学院、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分公司、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中国石化勘探开发研究院、成都理工大学、中国石化西南油气田分公司、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中国石化南方勘探开发分公司、国际岩石圈计划中国委员会等单位或学术团体共同主办,由国土资源部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承办。  相似文献   
22.
王海华 《地质论评》2016,62(S1):275-276
随着国家级绿色矿山建设的推动,形成了绿色矿山建设的4种典型模式初步架构:油气资源高效开采新模式、煤炭资源绿色开采新模式、金属资源高效综合利用和化工及建材非金属矿山的绿色发展。其中的油气资源高效开采新模式重点围绕低渗透、超低渗透等难利用油气资源、非常规油气资源的高效利用,开展绿色矿山建设工作,形成一批典型经验和模式,盘活了一批资源储量。  相似文献   
23.
为研究海上高产高含蜡油气井测试工艺优化方案,以东海西湖凹陷某井测试作业中所暴露出的问题为导向,开展西湖高产高含蜡储集层测试问题原因分析和国内外技术调研,同时进行了测试管柱和地面测试流程的流动性保障技术研究及原油燃烧保障技术研究。研究表明地面流程结蜡、大油嘴放喷返排出大颗粒碎屑及大产量原油燃烧导致燃烧头损坏是影响测试的主要原因,因此对测试管柱、地面测试流程及燃烧保障等进行工艺优化,以解决高产高含蜡油气井测试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24.
油气藏地球物理方法应用至油气田开发中,直接关系着构造、储层和流体表征精度和准确度.为了详细梳理油气田开发中油气藏地球物理研究核心内容和新进展,为该项研究推广应用提供参考.从构造解释、储层预测、流体描述等3方面梳理该研究核心内容.结果认为,构造描述中地球物理研究主要包括井震结合构造精细解释、基于密井网资料构造精细解释,储...  相似文献   
25.
挪威斯塔万格大学科技学院前院长佩尔·阿内尔·比约库姆和挪威国家石油公司两位研究员经过10年研究,最近提出了油气勘探黄金地带理论,并经过了全球12万个已知油气田数据的验证。  相似文献   
26.
渤海湾盆地潜山油气富集规律与勘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渤海湾盆地中、古生界或前古生界潜山油气藏非常发育,到目前为止共探明67个油气田(藏)。其油气富集规律①是冀中坳陷富集程度最高,济阳坳陷、辽河坳陷次之,黄骅坳陷、渤中坳陷最低;②是中位序潜山油气田(藏)富集程度最高,低位序次之,高位序、顶位序最低;③是潜山油气田(藏)以断块山圈闭为主,以褶皱山圈闭为辅;最后是潜山油气田(藏)以大、中型为主,以小型为辅。盆地内潜山油气富集原因是“新生古储”的结果,即是古近系多套烃源岩覆盖多位序潜山地层,并经断层、地层不整合通道将极为丰富的烃类运移至不同位序潜山圈闭成藏。指出了多个有利勘探目标,为下一步的潜山油气勘探提供了建议。  相似文献   
27.
水下机器人(ROV)以其综合优势,在海上油气田勘探、开发和生产全生命周期中的各个阶段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结合行业应用实际,系统介绍了ROV的原理和系统组成,以及海上油气田开发过程间各种作业类型中ROV的应用,对其工作内容、方式和风险进行了全面的详细论述和总结.同时,对ROV以后的技术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8.
《海相油气地质》2006,11(3):1-3
李国玉,1930年生。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教授、俄罗斯自然科学院院士。1952年毕业于兰州大学俄文系,曾任苏联专家翻译、科技情报所副所长、石油部勘探司副司长、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资源局局长。发表过多篇专业论文,翻译出版多部专业书籍,著有《世界含油气盆地图集》、《世界油田图集》(上下册)、《沉积盆地论》、《中国含油气盆地图集》、《中国油田图集》(上下册)、《中国气田图集》等。  相似文献   
29.
为保障海洋油气开采的安全和顺利,文章以我国南海东部海域为例,在概述渔场和渔船基本情况的基础上,分析拖网对海洋油气田水下设施可能造成的损坏,并提出相关建议。研究结果表明:对海洋油气田水下设施影响最大的捕捞作业方式是拖网;双拖网渔船产生的最大拖曳力远大于脐带缆所能承受的最大拉力,很有可能损坏脐带缆等水下设施;应对渔船作业水域的海洋油气田水下设施采取保护措施,限制可能损坏水下设施的渔船作业,加强管理和培训以及通过技术手段对相关情况进行监测和处理。  相似文献   
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