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450篇 |
免费 | 257篇 |
国内免费 | 158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471篇 |
大气科学 | 342篇 |
地球物理 | 453篇 |
地质学 | 218篇 |
海洋学 | 59篇 |
天文学 | 120篇 |
综合类 | 149篇 |
自然地理 | 5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9篇 |
2023年 | 22篇 |
2022年 | 61篇 |
2021年 | 75篇 |
2020年 | 78篇 |
2019年 | 75篇 |
2018年 | 46篇 |
2017年 | 78篇 |
2016年 | 73篇 |
2015年 | 71篇 |
2014年 | 78篇 |
2013年 | 101篇 |
2012年 | 74篇 |
2011年 | 97篇 |
2010年 | 95篇 |
2009年 | 98篇 |
2008年 | 92篇 |
2007年 | 109篇 |
2006年 | 85篇 |
2005年 | 74篇 |
2004年 | 57篇 |
2003年 | 41篇 |
2002年 | 38篇 |
2001年 | 29篇 |
2000年 | 28篇 |
1999年 | 25篇 |
1998年 | 22篇 |
1997年 | 19篇 |
1996年 | 10篇 |
1995年 | 11篇 |
1994年 | 12篇 |
1993年 | 11篇 |
1992年 | 17篇 |
1991年 | 14篇 |
1990年 | 11篇 |
1989年 | 6篇 |
1988年 | 11篇 |
1987年 | 4篇 |
1983年 | 2篇 |
1982年 | 2篇 |
1980年 | 2篇 |
1954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8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泰国水稻种植面积月变化的遥感监测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介绍了光学和微波遥感影像相结合进行泰国水稻种植面积监测方法。泰国雨季雨量充足 ,气温适合 ,同一时间耕地上水稻的物候多样 ,每月水稻种植面积都发生变化。利用旱季的TM影像 ,获得耕地信息。同时利用TM影像覆盖的雷达区域进行非耕地去除 ,进行非监督分类 ,提取反映水稻种植不同生长期的雷达影像后向反射系数特征 ,建立各种类型的分类模型 ,采用监督分类的方法对全景雷达数据进行水稻种植情况调查 ,并分别予以识别和统计 ,反映研究区水稻月种植情况。分类结果通过类别检验和面积量算检验进行精度评价和分析。 相似文献
2.
青藏铁路沿线地表受多年冻土的影响会产生抬升和沉降,形变监测对于其安全运行至关重要。本文采用41景C波段Sentinel-1A升轨数据,结合均匀网格划分子区域的方法,探测分布相对均匀的永久散射体,以作为SBAS InSAR技术的地面控制点,对青藏线羊八井站至乌玛塘站段铁路及其沿线地表进行形变监测。试验结果表明,该段铁路年形变速率范围为-8~2 mm/a,该区域形变受周围冻土的影响随季节呈周期性变化;SBAS InSAR技术和本文的PS-SBAS InSAR技术在同名点形变趋势与形变程度方面的对比结果保持一致性,进一步说明了本文方法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3.
针对传统多基线合成孔径雷达干涉相位估计方法存在稳健性不高、适应性不强的问题,该文提出一种稳健的多基线合成孔径雷达干涉相位估计方法。利用最大似然频率估计准则从最短基线干涉图中提取每一复像元随基线变化频率的粗略估计值,并把提取的粗略频率通过共轭复乘补偿给相应的抽样复干涉信号,来降低抽样复干涉信号频率,避免了干涉基线间隔过大导致的抽样复干涉信号频谱混叠现象,从而克服了干涉基线间隔对长基线干涉相位估计精度的限制。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不受干涉基线间隔的限制,能较为精确地获得长基线干涉相位估计值,对多基线干涉合成孔径雷达技术应用拓展以及高精度地理信息系统构建等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5.
6.
7.
8.
InSAR系列讲座4InSAR数据处理及关键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InSAR系列讲座的第四篇,本文介绍并讨论InSAR数据处理方法和关键算法,并对主要的数据处理流程以数学模型的形式进行了概括。 相似文献
9.
In 2019, four strong earthquakes of Mw>6.4 occurred successively in Mindanao, Philippines. Based on the reports from the USGS and PHIVOLCS, these earthquakes were dominated by strike-slip ruptures. Whether these earthquakes are temporally and spatially related remained unknown. We characterized the coseismic displacement fields during the earthquake sequence using an InSAR technique with Sentinel-1 SAR data. The InSAR deformation measurements convincingly reveal that the four earthquakes produced distinct coseismic displacement patterns. We estimated the source parameters of the earthquakes with a two-step inversion strategy. The optimal model suggests that the earthquake sequence resulted from the reactivation of a conjugate fault structure that involves two nearly vertical left-lateral strike-slip faults and two high-angle right-lateral strike-slip faults. We calculated Coulomb stress changes from the earthquake sequence, suggesting that the previous strong earthquakes had significant stress-encouraging effects on the following events. The regional velocities based on the GPS analysis suggest that the formation of this conjugate structure is mainly due to the westward movement of the subducting Philippine Sea Plate. This earthquake sequence provides a seismotectonic background for subsequent strong earthquakes and helps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formation mechanisms and seismotectonic implications of conjugate structure rupturing. 相似文献
10.
大同盆地是汾渭盆地北端一个地面沉降较严重的区域,地下水开采是该区域地面沉降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然而地下水活动与地面沉降在空间和时间的相关性却鲜有研究。为了掌握该地区地下水活动与地面沉降的内在联系,该文基于Envisat ASAR数据,利用短基线集(small baseline subset,SBAS)-In SAR技术对大同盆地地面沉降形变特征进行监测;同时利用地下水位监测数据,研究地面沉降中心与地下水位漏斗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对应关系,定量分析2处地下水位波动与地表形变的关系。研究表明,地下水开采是大同盆地水源地地面沉降的主要原因,但并非所有的地下水位漏斗都存在地面沉降。该研究成果对指导该地区地下水开采及控制地面沉降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