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69篇 |
免费 | 51篇 |
国内免费 | 188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2篇 |
大气科学 | 10篇 |
地球物理 | 26篇 |
地质学 | 416篇 |
海洋学 | 15篇 |
天文学 | 3篇 |
综合类 | 18篇 |
自然地理 | 1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9篇 |
2023年 | 6篇 |
2022年 | 10篇 |
2021年 | 18篇 |
2020年 | 14篇 |
2019年 | 15篇 |
2018年 | 14篇 |
2017年 | 22篇 |
2016年 | 15篇 |
2015年 | 23篇 |
2014年 | 28篇 |
2013年 | 32篇 |
2012年 | 31篇 |
2011年 | 34篇 |
2010年 | 22篇 |
2009年 | 17篇 |
2008年 | 10篇 |
2007年 | 16篇 |
2006年 | 26篇 |
2005年 | 14篇 |
2004年 | 21篇 |
2003年 | 13篇 |
2002年 | 4篇 |
2001年 | 6篇 |
2000年 | 17篇 |
1999年 | 6篇 |
1998年 | 11篇 |
1997年 | 4篇 |
1996年 | 7篇 |
1995年 | 8篇 |
1994年 | 11篇 |
1993年 | 5篇 |
1992年 | 4篇 |
1991年 | 6篇 |
1990年 | 3篇 |
1989年 | 2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61.
海南抱伦金矿床成矿时代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抱伦金矿床是海南省新近发现的大型金矿床之一,属于发育于下志留统陀烈组浅变质岩系中受断裂构造裂隙控制的岩浆热液型金矿床。成矿流体包裹体特征和氢氧同位素研究表明,成矿流体以岩浆水为主,有部分变质水的参与,大气降水影响比较小;成矿元素地球化学背景、硫同位素、稀土元素和初始锶比值等反映成矿物质来源虽然以变质岩为主,但有部分来源于岩浆岩;成矿物质和成矿流体来源反映出成矿作用与岩浆活动的密切关系。由热液蚀变矿物Rb-Sr等时线年龄234Ma和K-Ar年龄213Ma可知,金矿化年龄为210-230Ma,所以,抱化金矿床的成矿时代为印支期。这一结果与粤西-海南成矿带的成矿时代特征及特提斯构造演化特点相吻合。 相似文献
462.
秦岭地区印支期钼矿化特征及找矿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岭地区印支期钼矿床包括3种类型:碳酸岩脉型、断控石英脉型及斑岩型.碳酸岩脉型钼矿床与火成碳酸岩密切相关,矿体以含钼碳酸岩脉形式产出,成矿元素出现特殊的Mo+U+REE组合,以黄龙铺和黄水庵钼矿为典型代表.断控石英脉型钼矿受断裂控制明显,矿体以含钼石英脉形式产出,部分蚀变岩亦含矿.该类矿床具有与造山型矿床类似的矿体地质和成矿流体特征,属造山型矿床系列的中高温、中深成端元.典型实例包括外方山石英脉型钼矿田(纸房、前范岭等)、大湖金钼矿床、马家洼金钼矿床等.斑岩型钼矿以温泉钼矿床为代表.该类矿床与印支期中酸性小斑岩体密切相关,矿化呈细脉状、细脉浸染状产出,围岩蚀变包括钾化、绢英岩化、绿泥石化、绿帘石化、碳酸盐化等.综合区域地质情况及已有找矿勘查成果,指出秦岭造山带最北缘的碳酸岩-碱性岩带是寻找碳酸岩脉型钼矿的有利地区;华北克拉通南缘马超营断裂以北、三宝断裂以南有利于断控石英脉型钼矿的产出,其中小秦岭和熊耳山地区可出现石英脉型的Au-Mo矿化;强调应注重对东秦岭地区印支期花岗岩及其钼矿的找矿评价工作. 相似文献
463.
双气囊花粉与三垛运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山地针叶树的双气囊花粉的散布,沉积作用表明,中新世早期在江苏建湖隆起上,曾有亚高山,中山,其上生长着冷杉,云杉,铁杉等松科植物。地壳运动在上升和下降的过程中,双气囊花粉在内陆盆地完整的地质记录中,应随着地壳上升,山地面积扩大,海拔升高而渐渐增多,并出相相应海拔生长的属和四;在地壳下降和剥蚀夷平的过程中,双气囊花粉等情况则相反。以这个连续沉积剖面中双气囊花粉的变化模式,对比苏北南黄海盆地新,老第 相似文献
464.
465.
CHEN Liang SUN Yong PEI Xianzhi Feng Tao & Zhang Guowei . Open Laboratory of Continental Dynamics Ministry of Education Northwest University Xi抋n China . Institute of Geology Geophysic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China 《中国科学D辑(英文版)》2004,(4)
In global scale, continuous breaking off, drifting apart and re-approaching of supercontinents domi-nated the phanerozoic evolution of lithosphere[1]. Pa-leo-reconstruction reveals that most of continents concentrated in the South Hemisphere to form a su-percontinent[1]. The situation continued until late Pa-leozoic, when the supercontinent broke into Gond-wana in the south and Laurasia in the north. Thereafter the Gondwana experienced continued breaking off and those newly freed blocks drif… 相似文献
466.
467.
根据新测构造地质剖面资料,指出印支运动导致地台盖层和右江盆地构造层全面褶皱的主张是一大误解。印支运动的褶皱作用十分轻微,向北西减弱,至滇东南—黔南消失。地台盖层和上覆中新生代地层的同步—类同步褶皱是由多期次继承性造山运动累积叠加形成的。依据褶皱时代和过程以及优选大地构造线取向的差异,广西及邻区可分成以北西向大地构造线占优势的滨特提斯区,包括桂西和滇东南—黔南两亚区,和以北东向优选大地构造线为特点的滨太平洋区。主要褶皱时代在滨特提斯区是中晚始新世之交,在滨太平洋区是晚侏罗—晚始新世。滇东南—黔南无印支褶皱。 相似文献
468.
利用震旦纪灯影期沉积较为连续的乐山市峨边地区先锋剖面灯二、灯三段的沉积特征与地球化学特征,分析该时期的沉积环境,探讨存在争论的桐湾运动Ⅰ幕的起始时限。通过对先锋剖面灯二、灯三段地层进行实测,发现灯二段下部为富微生物岩沉积特征,上部为菌藻类减少的贫微生物岩沉积特征,灯三段为蓝灰色、深灰色泥岩沉积,与灯二段的突变接触关系明显。灯二段原岩的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该时期为海水沉积环境,岩石类型为潮坪亚相沉积的白云岩,并可分为两大类与8小类。δ~(13)C在灯二段内部出现了明显负异常,依据δ~(13)C与海平面的变化及微生物的关系,认为桐湾运动Ⅰ幕应起源于灯二段内部富藻层-贫藻层之间。该构造抬升事件是造成海平面下降,古海水温度降低,古盐度降低,沉积环境转变,微生物数量减少,灯二段富藻-贫藻转变,δ~(13)C负异常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69.
安徽大别、苏北和山东胶南是世界上第三个发现含柯石英榴辉岩的地区。在关于苏鲁皖超高压变质带大地构造背景的学术讨论中,其时代问题成为当前争论的焦点。本文用锆石U-Pb法得到碧溪岭榴辉岩体谐和图上交点年龄2774.5±24Ma以及t(~(207)Pb/~(206)Tb)平均表面年龄2662Ma,提供了榴辉岩的原岩和超高压变质作用可能形成于晚太古代的信息;并用多硅白云母Ar-Ar法测得661.7±13Ma的退变质年龄,也表明本区榴辉岩可能是前寒武纪的产物;此外,还测得围岩大别群斜长片麻岩中的白云母以及榴辉岩中晚期交代的普通角闪石的Ar-Ar等时线年龄分别为192.55±3.85和230.70±4.61Ma,代表后榴辉岩(posteclogite)的印支期区域动力变质作用改造年龄。笔者对已报道的榴辉岩Sm-Nd年龄的地质意义进行了讨论,并指出了含石榴子石Sm-Nd矿物等时线定年法潜在的弊端。 相似文献
470.
通过对桂阳县弧形逆冲断裂带的构造形态、构造岩和显微变形特征以及构造活动强度分析,认为该断裂带是地表陡倾、整体西翘东伏、由东向西冲断推覆带。是印支期东西向侧向挤压和燕山期南北向反钟向扭动两次大的构造力作用的结果。其形成主要是从褶皱到断层的逐步形成的过程。在其弧形弯转地段成矿最为有利,并有进一步扩大成矿远景的可能,也可为湘南地区类似的构造部门寻找新的矿产地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