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9篇
  免费   52篇
  国内免费   187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10篇
地球物理   26篇
地质学   416篇
海洋学   15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18篇
自然地理   18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31.
王仙岭岩体位于湘东南,形成于晚三叠世,主要由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和二云母二长花岗岩组成。岩石高硅、高钾、富碱,SiO2含量为70.99%~75.93%;K2O含量平均为4.32%;Na2O K2O为5.10%~8.67%;K2O/Na2O平均为2.09。A/CNK比值为1.07~2.44,KN/A比值为0.37~0.86,属高钾钙碱性系列强过铝质花岗岩类。REE含量低,平均为90.19μg/g;δEu值0.23~0.38;(La/Yb)N值为6.17~14.1;具Ba、Nb、Sr和Ti负异常。ISr值为0.72074,εSr(t)值为30,εNd(t)值为-12.0,t2DM为1.97Ga。源岩成分的A/MF-C/MF图解判别显示为碎屑岩。结合区域岩石圈结构,上述特征表明花岗岩源岩应为中地壳结晶片岩、片麻岩。根据多种氧化物与微量元素构造环境判别图解,结合地质特征、构造演化背景等,认为包括王仙岭岩体在内的湘东南印支期花岗岩形成于陆内同造山阶段的后碰撞构造环境。印支期花岗岩的具体形成机制为:在峰期变形之后挤压应力相对松弛,深部压力降低,因地壳增厚而升温的中地壳岩石因熔点降低而得以熔融,并在相对开放的环境下侵位成岩。  相似文献   
432.
The Tessina landslide is a large, seasonally active slope failure located on the southern slopes of Mt. Teverone, in the Alpago valley of NE Italy, consisting of a complex system that has developed in Tertiary Flysch deposits. The landslide, which first became active in 1960, threatens two villages and is hence subject to detailed monitoring, with high quality data being collected using piezometers, inclinometers, extensometers, and through the use of a highly innovative, automated Electronic Distance Measurement (EDM) system, which surveys the location of a large number of reflector targets once every 6 h. These systems form the basis of a warning system that protects the villages, but they also provide a very valuable insight into the patterns of movement of the landslide.In this paper, analysis is presented of the movement of the landslide, concentrating on the EDM dataset, which provides a remarkable record of surface displacement patterns. It is proposed that four distinct movement patterns can be established, which correspond closely to independently defined morphological assessments of the landslide complex. Any given block of material transitions through the four phases of movement as it progresses down the landslide, with the style of movement being controlled primarily by the groundwater conditions. The analysis is augmented with modelling of the landslide, undertaken using the Itasca FLAC code. The modelling suggests that different landslide patterns are observed for different parts of the landslide, primarily as a result of variations in the groundwater conditions. The model suggests that when a movement event occurs, displacements occur initially at the toe of the landslide, then retrogress upslope.  相似文献   
433.
论东吴运动构造事件与二叠系分统界线问题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胡世忠 《地层学杂志》1994,18(4):309-315
根据华南二叠系海水进退、沉积旋回、岩相变化、生物变革及火山活动等事件研究,东吴运动是存在的,位于翠屏山组与童子岩组、龙潭组与堰桥组、吴家坪组与茅口组之间,以假整合、整合或不整合而显现其不平衡性。它是属一种以升降为主振荡性质的地壳运动,并可与新疆北山运动和欧洲萨尔运动相对比。东吴运动所造成的这一事件界线是由早二叠世海退线和晚二叠世海进线重合而成,前者是穿时的,后者则是近等时的。因此,以其作为二叠系分统的界线,应是一条比较理想的自然界线。  相似文献   
434.
北山明水地区花岗岩时代的确定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研究基础上,采用高精度的^40Ar-^39Ar测年技术,对北山明水地区大面积分布的花岗岩类岩体进行了同位素年龄测试,确定其为印支期侵入体。该岩体时代的准确界定,说明印支期构造-岩浆活动对北山地区的大地构造格架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它可能是由塔里木板块与哈萨克斯坦板块最终碰撞对接引起的。  相似文献   
435.
杨广全  王根厚   《地质通报》2009,28(09):1188-1190
印支运动是指发生于晚三叠世—早侏罗世阶段的造山运动,是青藏地区又一次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变革。青藏地区的印支运动可划分为2幕,第Ⅰ幕指晚三叠世前诺利期的构造运动,第Ⅱ幕指发生于晚三叠世瑞利期与中侏罗世前巴柔期之间的构造运动。班公湖-怒江带以北,表现为强烈的造山运动,形成规模巨大的印支造山带。  相似文献   
436.
刘伟  许效松  余谦 《沉积学报》2011,29(4):658-664
黔中地区未出露中元古代褶皱基底。上覆新元古代沉积盖层厚度、沉积相及地层接触关系反馈出南华纪之前古隆起区已处于基底古地形的高部位。新元古代裂谷盆地演化及地球物理方面证据表明古隆起区与南北两侧边缘区基底存在一定差异。由此推测古隆起区沉积盖层之下可能有与四堡群相当的中元古代褶皱基底,并处于古地形的高部位。褶皱基底南北向的挤压...  相似文献   
437.
关中地区重力场及其时空动态演化特征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系统分析了关中地区1992~2004年流动重力测量资料,研究了重力场的时空动态演化特征。10多年来的重力场动态变化图象表明:重力场变化与活动断裂构造密切相关,重力场有规律的变化与区域应力-应变场微动态活动有关。区域重力场总的趋势变化为:关中南部秦岭山区重力负值变化,测区中部渭河断陷盆地至韩城一带重力正值变化,测区北部铜川-黄龙一带的渭北黄土塬重力负值变化。西安城区重力变化主要是过量开采地下水、含水系统压密所致。  相似文献   
438.
根据新测构造地质剖面资料,指出印支运动导致地台盖层和右江盆地构造层全面褶皱的主张是一大误解。印支运动的褶皱作用十分轻微,向北西减弱,至滇东南—黔南消失。地台盖层和上覆中新生代地层的同步—类同步褶皱是由多期次继承性造山运动累积叠加形成的。依据褶皱时代和过程以及优选大地构造线取向的差异,广西及邻区可分成以北西向大地构造线占优势的滨特提斯区,包括桂西和滇东南—黔南两亚区,和以北东向优选大地构造线为特点的滨太平洋区。主要褶皱时代在滨特提斯区是中晚始新世之交,在滨太平洋区是晚侏罗—晚始新世。滇东南—黔南无印支褶皱。  相似文献   
439.
In global scale, continuous breaking off, drifting apart and re-approaching of supercontinents domi-nated the phanerozoic evolution of lithosphere[1]. Pa-leo-reconstruction reveals that most of continents concentrated in the South Hemisphere to form a su-percontinent[1]. The situation continued until late Pa-leozoic, when the supercontinent broke into Gond-wana in the south and Laurasia in the north. Thereafter the Gondwana experienced continued breaking off and those newly freed blocks drif…  相似文献   
440.
本文主要报道在华北克拉通北缘云岗石窟景区内侏罗系地层中发现的20余个由地震液化形成的砂岩柱。地震导致的砂土液化是非常普遍的自然现象,地震波的震动使埋藏在地下未固结的饱和砂质沉积物迅速变为流体并在巨大压力下喷涌至地表,形成砂火山或泥火山。2008年汶川8. 0级大地震和2012年新西兰6. 2级地震都产生了严重的液化现象,在对地表造成严重破坏的同时,分别在地表形成了一系列的溢出丘和形态完好的砂火山。古地震之后,液化砂质沉积物往往在上涌的通道内固结成岩,形成穿层的岩柱或岩管。近年来,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相继发现很多地震液化形成的中生代巨型碎屑岩柱。2018年,本文作者在云岗石窟景区内的侏罗系云岗组中发现了20多条直径15~20cm左右、高可达2m以上穿层“侵入”的砂岩柱,有的在纵向上呈串珠状排列,有的呈不规则的树枝状自下向上伸展,膨大狭缩、分支复合现象非常明显,砂岩柱内部结构均一,不见任何层理。砂岩柱顶端的泥质围岩石中有明显向上牵引、拖拽的痕迹。这些砂岩柱没有任何硅化木的特征,也不是普通成岩作用形成的结核,与暴雨、泥石流、重力滑塌等作用均无任何关系,是古地震液化作用在地层内保存的遗迹,故称为液化砂岩柱。地震液化砂岩柱发育的层位位于李振宏等人(2014)在宁武—静乐盆地侏罗系云岗组顶部的凝灰质泥晶碳酸盐层位(160 Ma)之下约40m处,初步判定形成这些液化砂岩柱的古地震发生于160. 75 Ma~160 Ma之间的晚侏罗世。古地震的形成过程与燕山运动引起的地壳运动有直接的关联,是华北克拉通内与燕山运动伴生的古地震在地层中留下的最直接证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