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62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26篇
地球物理   21篇
地质学   112篇
海洋学   6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12篇
自然地理   2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41.
赣北安源煤系沉积对构造活动的响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著名的“安源煤系”沉积于晚三叠世至早侏罗世,而赣北又是“印支运动”表现强烈的地区之一,这样,赣北的安源煤系便成为研究构造-沉积响应的理想目标层位。研究表明,安源煤系沉积作用对构造活动的响应主要表现为沉积速率的变化,沉积相带沿推覆方向的迁移,以及碎屑岩成分的垂向变化。  相似文献   
42.
Brian Page  Eric Ross 《Urban geography》2017,38(9):1293-1328
The postwar urban renewal experience varied among US cities according to the result of local social contests pitting those imposing their power to transform urban space against those resisting it. In this paper, we examine the role of one such contest in shaping urban renewal outcomes in Denver, using the case of the late 1960s Auraria project. The project sought to remove a poor, Hispanic neighborhood in order to build a new downtown college campus, generating community opposition from the inner city neighborhood residents, leaders of the city’s Chicano Movement, and historic preservation activists. We demonstrate how resistance actively shaped the ultimate form and character of the project, and how the legacies of this urban renewal contest extended—in unforeseen ways—beyond the immediate struggles of the time. We argue that these legacies provide the essential context for understanding planning practice, redevelopment strategies, and gentrification dynamics in the city today.  相似文献   
43.
本文分析了在江河中摆渡船的运行,并将台风比拟为摆渡船,给出了台风移动的一个简单模型。研究指出:若船速为V1→,流速为V2→,船驶向对岩的目标为F,则当│V1→│〈〈│V2→│时,船的运行轨迹为一直线;而当│V1→│≈│V2→│时,船的运行轨迹为以F为焦点的抛物线,将上述分析应用于台风,则台风速度相当于V1→,台风环境空气的速度相当于V2→,因台风主要是切向运动,可利用角动量守恒原理计算它在台风范围  相似文献   
44.
杨文采 《地质论评》2022,68(1):2022020013-2022020013
本文对西太平洋的洋-陆转换作用进行探讨。西太平洋洋-陆转换带在中国东部可分为华南、华北-黄海和东北3个区段。东北地区中-新生代洋-陆转换作用涉及古今太平洋板块和蒙古—鄂霍茨克洋板块两方面俯冲作用的影响,产生大面积中基性岩浆和火山活动,从侏罗纪一直延伸到现在。不同于东北和华南地区,华北-黄海有克拉通型的岩石圈,在晚侏罗世—新近纪因为太平洋板块的大角度旋转造成软流圈低黏度物质上涌,和地壳拉张与幔源岩浆的底侵,造成上地壳裂谷型沉积盆地。燕山地区在侏罗纪与东北地区类似,有强烈的软流圈上涌和岩石圈岩石部分熔融,产生强烈岩浆活动。在白垩纪到新生代,因为蒙古—鄂霍茨克洋闭合和太平洋板块大角度旋转,发生沿蒙古—鄂霍茨克洋的转换断层的拉张,产生从南蒙古过锡林浩特的NW向玄武质岩浆和火山带。洋-陆转换带不同区段有不同的动力学作用演化过程,与先期岩石圈的性质、大洋板块俯冲带的分布、方向变化和俯冲持续时间、以及后期俯冲带后撤作用都有密切关系。洋-陆转换作用的统一后果是大陆的增生,但是不同区段大陆增生和物质运动的模式是不一样的。  相似文献   
45.
中南半岛与南海热力差异对南海季风爆发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刘宣飞  李青  何金海  王平 《气象学报》2009,67(1):100-107
利用1958-1998年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1975-1998年OLR资料,分析了中南半岛与南海热力差异的季节和年际变化特征,以及这种热力差异对南海季风爆发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南半岛与南海热力差异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从第3候歼始,感热加热的作用使中南半岛地表温度高于南海并一直持续到第25候,之后,中南半岛与南海热力差异发生逆转,这种逆转是由于第22-23候出现在中南半岛的对流及降水造成中南半岛地表温度降低所致.进一步研究指出,中南半岛与南海热力差异的上述季节变化特征还表现出最著的年际差异,这种年际差异对南海季风的爆发有着重要影响.首先,上述热力差异的逆转是南海季风爆发的一个必要条件:1958-1998年,逆转时间均早于(或等于)南海季风爆发时间;其次,中南半岛地表温度高于南海的持续时间与南海季风爆发日期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即中南半岛地表温度高于南海的时间越早、转为低于南海的时间越迟,则南海季风爆发越迟.  相似文献   
46.
交口县岩溶水富集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岩溶地下水的运移及富集规律主要由当地的水文地质条件决定,在综合分析山西省交口县的水文地质条件基础上,总结出影响岩溶水运移和富集规律的主要因素,进而根据实际的勘察资料分析出交口县控制岩溶水的岩溶形态特征。以此为基础,对交口县岩溶水运移和富集规律作概括性的总结,同时根据当地的抽水井涌水量资料,将交口县岩溶水按不同程度划分为三个带,从而为交口县地下水的开发利用提供现实的依据。  相似文献   
47.
塔里木河下游垦区土地利用/覆盖动态变化过程分析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在分析和解译1977、1987和1999年三个时相的MSS,TM和ETM 遥感影像基础上,得到塔里木河下游垦区22年来土地利用/覆盖的动态变化信息,并对其数量变化特征、重心移动和主要变化类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塔里木河下游垦区的水体、高覆盖草地、林地和中覆盖草地的面积锐减,主要转变为沙地和盐碱地;水体、耕地、林地、沼泽、草地和居民点的重心不断向塔里木河上游方向移动,这与垦区的人口和经济的重心移动方向是一致的,而沙地和盐碱地的重心则向相反的方向移动;林地-中覆盖草地-低覆盖草地-沙地/盐碱地转变的规律非常明显;中上游来水量减少和下游垦区的土地开发利用是导致土地退化和草场沙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8.
中国东部地区地壳垂直运动规律及其机制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本文4根据我国东部地区3756个重复水准点资料,提出了与我国东部地质构造相结合的新的数据处理思想,分别绘制了我国东部地区陆地与地壳垂直运动速率等值线圈。  相似文献   
49.
通过对构造变形、构造空间展布关系、断面产状变化以及构造应力场等的综合分析研究认为,阿尔金北缘活动断裂带在第四纪内的运动方式经历了由挤压逆掩为主(早更新世—中更新世初期)到左旋走滑兼具挤压逆冲(中更新世中、晚期)直至纯左旋走滑运动(晚更新世—现今)的逐渐转变过程.作用于这种转变,研究区内区域构造应力场的演变大致可以划分为三期,其主压应力轴方向由老至新依次为近南北向、北北东向和北东向.构造应力场和断裂带运动方式的这些变化主要是由于印度板块持续向北推挤导致青藏高原内部次级块体向东滑动、岩石圈物质向东流展而造成的.  相似文献   
50.
广东地质构造特征及其与地貌发育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大地构造运动、各构造旋回中形成的地层岩石特征、新构造运动与外力作用结合等与广东地貌发育的关系,阐述了构造运动控制了地貌发育过程,构造形迹构成了地貌的骨架,沉积建造是地貌形成的本底,新构造运动及外力地质作用最终塑造了现代地貌等地貌成因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