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1篇
  免费   56篇
  国内免费   46篇
测绘学   18篇
大气科学   29篇
地球物理   68篇
地质学   268篇
海洋学   16篇
天文学   25篇
综合类   23篇
自然地理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71 毫秒
251.
This paper develops new techniques for integrating a number of different structural laboratories together through the Internet in order to jointly conduct a single structural experiment. A computer‐networking platform, called Platform for Networked Structural Experiments (PNSE), was developed to achieve this goal. PNSE runs directly on top of the 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Internet Protocol (TCP/IP). It is a multi‐client system consisting of a number of client programs, which include one command generation program and a number of facility control programs, connected to a server program via TCP point‐to‐point connections across the Internet. An associated application protocol, called Networked Structural Experiment Protocol (NSEP), was developed to work with the PNSE. In addition to communication rules, the NSEP defines general experimental information, significant laboratory events, commands and signals, as well as obligated behaviours of all PNSE programs. Both domestic and transnational pseudo‐dynamic (PSD) tests were performed to verify the validity and efficiency of the PNSE. Test results showed that on the PNSE: signals were correctly transmitted; significant laboratory events were promptly reflected; and data transmission was remarkably efficient, with the round‐trip time (RTT) between Taiwan and the United States less than 0.1701 s. The characteristic of environment independency was also demonstrated through the successful collaboration of different facility control programs running on different operating systems. Copyright © 2007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252.
分析目前云计算架构下的传输机制,针对网络传输机制中缺少对链路上的任务需求的耦合相关性,提出未来面向云计算的网络体系结构下数据传输机制,分别从网络传输延迟、传输可靠性和云节点存储安全性进行研究,并针对每个瓶颈提出相应的修改方法,从而构建了一个支持不同服务质量需求的云架构,该架构支持现有的网络异构融合,满足可控可管可扩展等需求,适用于新型网络通信信息基础设施.  相似文献   
253.
时彦芳  李波 《地质与资源》2020,29(4):363-368
花岗岩地区一般地下水匮乏,找水难度相对较大,采用单一的物探方法效果常常不理想.近年来,通过多幅1:5万水文地质调查工作,采用综合电法在花岗岩地区确定了多处井位,均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本文选取2处定井实例,分析了高密度电法剖面和激电测深曲线在花岗岩地区相对富水区域的电性特征.实践证明,高密度电法和激发极化法相结合,可以提高定井的效率和准确性,在同类地层找水工作中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54.
地震观测仪器的现场总线技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论述了当前地震观测仪器采用的现场总线技术、数据通信方式以及数据汇集方法,并论述了将来地震观测仪器即将采用的现场总线技术、数据通信方式以及数据汇集方法。  相似文献   
255.
本文将LabVIEW与基于32位ARM单片机的数据采集电路结合,研究实现了一种高精度、多功能的双频激电信号采集系统.激电信号被采集系统接收后,经信号调理进入模数转换电路转换为数字信号,由USB接口送入基于LabVIEW软件平台的上位机中.上位机对该信号进行滤波选频、幅值测量、频谱分析、幅频率计算等处理,得到目标参数,同时还具有绘图、保存、查看等功能.本文就双频激电信号采集进行了阻容网络模拟实验,先用公式计算出理论视幅频率值,然后搭建电路进行实测.实验结果表明,该采集系统对双频激电信号采集的视幅频率测量误差小、精度高,具有良好的测量效果.  相似文献   
256.
GIS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发展现在已经形成了产业化,本文对GIS的发展历程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论述,提出了制约W ebGIS发展的相关问题,希望对业界人士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257.
为适应中国地震局"十五"前兆仪器总体设计的要求,对TJ-2体积式应变仪实现网络化功能进行了开发.本文介绍了网络化仪器的硬件设计、采用的操作系统和功能软件,并介绍了在TJ-2体积式应变仪仪器上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258.
世纪锌铅银矿床由CRA公司于1990年发现,并进行勘探.钻探圈定出锌(10.3%)、铅(1.5%)、银(35×10-6)的矿石量达11600万t.矿床被发现以来,物探技术就应用于帮助确定矿化范围,不同岩性边界和构造的圈定,提供矿石储量的计算和采矿计划的资料以及该区下一步勘探工作帮助.使用的物探方法有重力、地面和航空磁法、地面和航空电磁、IP/电阻率法、钻孔物探测井及地震反射.最为有效的方法是IP/电阻率法.它可以帮助确定在深度至少为150m的石灰岩和年轻盖层下的矿化范围  相似文献   
259.
IRIS数据流的接收及在福建地震台网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实现网络资源共享及提高闽台地区地震定位精度,研究实现了在SeedLink协议和NetSeis/IP协议间进行实时数据传输的方法,使得可以从IRIS上获得准实时数据用于地震速报任务。该方法的应用提高了区域地震台网实时速报系统对中国台湾及台湾海峡地区地震的定位精度。  相似文献   
260.
简要介绍了Osip2协议栈以及eXosip2的基本内容。详细描述了设计实现一个SIP电话的过程,并对其中用到的技术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