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5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65篇
测绘学   4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8篇
地质学   82篇
海洋学   115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8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21.
对综合大洋钻探计划(IODP)311航次652个岩心沉积物样品进行了自生黄铁矿颗粒筛选、显微形貌特征及其硫稳定同位素组成等初步研究。扫描电镜(SEM)照片显示黄铁矿以微球粒状和立方体状形貌产出,其成因与微生物作用和无机作用有关。黄铁矿的δ34SCDT值变化范围较大,从-35.4‰到+53.6‰,其成因与甲烷厌氧氧化作用(AOM)的关系密切。海水源为主的硫酸盐参与了沉积物上部的AOM过程,黄铁矿硫稳定同位素正偏的原因可能与较强的AOM作用和较多的残余硫酸盐参与有关。冷泉背景站位中黄铁矿的δ34SCDT值随着深度增加而增加,从浅表层的-35.83‰增加到深处的32.49‰,反映深处沉积物内黄铁矿形成过程中曾有过较多的残余硫酸盐参与还原,暗示其背景曾经是更高的甲烷通量和更强的AOM作用。研究结果提供了现代海洋天然气水合物背景下沉积物中自生黄铁矿及其硫稳定同位素特征记录,对于寻找我国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资源,探索地史时期古海洋沉积物中甲烷事件记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2.
白垩纪至早第三纪的极端气候事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地球科学界正在将预测未来气候变化的研究重点放到地球过去突然发生的气候变暖事件。白垩纪至早第三纪发生的极端气候事件被认为是最接近于现今的地球系统,对其研究有利于理解现今地球系统过程在碳循环快速搅动时的响应。这些气候事件主要包括:古新世-始新世最热事件(PETM,~5 5 MaBP)、早阿普第晚期和森诺曼-土仑界线的大洋缺氧事件(OAE1a,~120 Ma;OAE2,~93.5 MaBP)。PETM事件是中白垩世以来一次突然变暖事件,在10 ka年以内深海温度增加~5 ℃,表层海水温度增加 4~8 ℃,而δ13C至少发生 3.0‰的负偏移。目前普遍认为PETM事件是由于海洋气水化合物(CH4)的巨量释放造成的。大洋缺氧事件(OAEs)记录了海洋环境下有机质的大量埋藏,代表了碳循环和海洋生物系统的重大搅动事件。综合大洋钻探计划(IODP)将极端气候确定为优先研究领域,将采取特定的钻探策略,在世界大洋范围内获取最低限度蚀变的新生代至白垩纪沉积物,研究精度要求达到米兰柯维奇的天文调谐时间尺度,其最终目标是定量描述过去全球气候变化,并为未来气候变化预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3.
FMS成像测井是较为先进的测井技术,由于其具有高分辨率、直观性等特点,在原始产状恢复、沉积相态研究中有广泛的应用.位于西北太平洋的Shatsky(沙茨基)海隆是综合大洋钻探计划324航次的重点研究区域,通过对该航次U1347A、U1348 A、U1349 A 3口钻井中的FMS成像测井资料的处理及相应地质构造的解释、产状恢复,进行了构造应力场的探讨.得出结论是,Shatsky海隆TAMU地块的形成比较符合大洋中脊扩张学说,而对Ori地决的应力场分析则显示Ori地块的形成较符合地幔柱头假说.  相似文献   
124.
<正>2013年10月,IODP正式进入新的阶段——国际大洋发现计划(International Ocean Discovery Program,IODP)。进入新阶段后,现有的三个钻探平台独立运行,各自寻找财政支持,这使得新十年的科学大洋钻探将更加灵活,效率更高。在IODP新旧交替之际,由我国科学家提出的735CPP建议书安排为新十年国际大洋发现计划的第一个航次(IODP 349),并于2014年1—3月在南海顺利实施,这是  相似文献   
125.
2012年6月16—30日,中法合作"南海深部环流CIRCEA"航次(又称MD190航次)在南海北部海域顺利实施。该航次由同济大学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和法国气候与环境科学实验室合作,共同出资,利用法  相似文献   
126.
IODP340航次的"小安德列斯火山作用及其滑坡"项目,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沿岛弧火山作用所引起的海底建造和灾害过程.地球上大约50%的火山作用发生在与岛弧有关联的环太平洋带,尽管这些火山作用的形式各异,如某些岛屿岩浆作用和喷发活动过程的变化和多样性,然而,大量岩屑崩塌或侵位都沿这些岛弧发生.确认这些过程的制约机制,...  相似文献   
127.
南海北部具有独特的地理位置、季风环流、沉积构造以及丰富的油气、天然气水合物资源,但长期以来没有航线固定的考察航次进行持续观测以及逐年数据积累.自2004年起,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设置了南海北部开放航次,这对加强海洋现场数据的长期积累、促进海洋科学多学科交叉与融合、不断地发现和解决科学问题、推动重大成果产出起了积极作用.本文总结了2004-2010年海洋地质与沉积环境考察的进展及成果,并展望了今后海洋地质与沉积环境考察的主要方向,期望更多单位及科学家积极参与南海北部开放航次考察.  相似文献   
128.
近日,中国大洋协会办公室组织专家对中国大洋23航次报告进行验收。专家组审阅了航次资料和样品测试数据汇交情况,听取了航次首席科学家何高文的汇报,一致同意通过验收,报告评审为优秀。  相似文献   
129.
Subducted sediment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magmatism at subduction zones and the formation of mantle heterogeneity, making them an important tracer for shallow crustal processes and deep mantle processes.Therefore, ascertaining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s of different subduction end-members is a prerequisite for using subducted sediments to trace key geological processes. We reports here the comprehensive major and trace element analyses of 52 samples from two holes(U1414 A and U1381 C) dri...  相似文献   
130.
古赤道断面 (ODP1 99航次 )将用来研究地球从新生代最暖期到南极冰川作用初期赤道太平洋洋流和风系的演变。本钻探计划的主要目的是沿 56~ 57Ma地壳的断面 ,最大程度地获取晚古新世最大热事件的富碳酸盐沉积物。其中一个站位还将钻遇 40 Ma的地壳 ,以便获取一个从中始新世到晚始新世过渡到南极冰川环境的近赤道沉积序列。如果使用的判断古位置的板块构造模型正确的话 ,PAT- 8C站位应是40 Ma时的赤道位置。由于太平洋板块随时间不断向北漂移 ,远离高生产力的赤道地区 ,早第三纪沉积物被一薄层晚第三纪的红粘土所覆盖 ,钻遇的最年轻的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