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5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65篇
测绘学   4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8篇
地质学   82篇
海洋学   115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8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76 毫秒
111.
简讯     
《地球科学进展》2007,22(4):F0002-F0002,F0003
中国综合大洋钻探计划(IODP-China);中国IODP结构;中国科学家申请IODP航行程序;中国IODP提供航行资助;《地球科学进展》“IODP研究”专栏。  相似文献   
112.
《地球科学进展》2007,22(10):1018-1018
由IODP美国执行机构(IODP-USIO)负责的IODP坎特伯雷盆地(CanterburyBasin)航次(Expedition321)和威尔克斯地(WilkesLand)航次(Expedition323)目前开始向各成员国召集船上科学家。  相似文献   
113.
IODP 364航次基于IODP 548-full3建议书和附件548-add4,将解决大型撞击坑的形成对地球环境和生态以及其他相关行星影响的几个问题。墨西哥陨石撞击坑独一无二,它是已知直接与一个绝灭事件相关的具有地面冲击结构的地质体。作为地球上三个最大且保存最好的陨石撞击构造坑,地面冲击结构形态完整、地形呈现"峰环"状。白垩-古近纪陨石(K-Pg)  相似文献   
114.
海洋沉积物中的长链烯酮由海洋单细胞钙化藻类颗石藻生产,是一种被广泛应用于古气候研究领域中的分子标记物。长链烯酮碳同位素是重建地质历史时期海水、大气CO2浓度的可靠方法之一。在此方法中,需要利用颗石大小对颗石藻生理参数b值进行修正,因此需要厘清哪类颗石藻对烯酮的贡献是一个重要的科学问题。目前认为新生代海洋沉积物中主要的长链烯酮生产者为Noelaerhabdaceae科的颗石藻,包含Emiliania huxleyi,Gephyrocapsa spp.,Reticulofenestra spp.,Cyclicargolithus spp.,但对它们具体的贡献程度仍然未知。因此,本文以南海国际大洋发现计划IODP U1501站早中新世海洋沉积物为研究材料,对比了沉积物中颗石与烯酮的绝对含量,发现Cyclicargolithus属的颗石丰度与烯酮含量具有显著的相关性(r=0.44,p<0.01),而Reticulofenestra spp.的相关性较弱(r=0.09,p=0.5)。研究认为早中新世长链烯酮的主要生产者为Cyclicargolithus属,Reticu...  相似文献   
115.
《海洋与海岸带开发》2008,(6):F0003-F0003
中国大洋科考第20航次(DY115-20)受中国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协会的委托,由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负责组织实施。执行该航次任务的“大洋一号”船已于2008年5月22日从广州启航,将于2009年1月26日返回青岛,预计时间为250天,分6个航段,航程约3万多海里。调查区域涉及西太平洋、东太平洋海隆、西南太平洋的部分海域和西南印度洋等。航次首席科学家仍由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陶春辉博士担任。  相似文献   
116.
尽管海洋深海钻探的历史已有40多年了,但是有关洋壳成分和结构的资料仍然很少,并基本上建立在来自最上层的地球物理和零星地质材料的基础上。至今在哥斯达黎加海隆南侧几个航次中所打的深达2 111 m的504B号钻孔,是惟一穿过玄武岩层和大部分下伏岩墙组合的钻孔,但是它未能达到后者与辉长岩之间的边界。众所周知,洋壳第2层(玄武岩)的厚度与其在扩张区的形成速度有关:速度越快,玄武岩层就越薄。最小的厚度位于超快速扩张的洋中脊地段之下,在其轴部。近来已确定,将近2 000~1 100万年前,在太平洋、纳斯卡和科科斯岩石圈板块的三联点附近,形成了…  相似文献   
117.
9月21日,日本大洋钻探船“地球”号载着科学家离开Shingu港,执行“综合大洋钻探计划”(IODP)第314航次———南海地震区域实验项目(图1)正式开始科学钻探。图1 IODP第134航次钻探位置日本是个地震灾害严重的国家,震源主要来自太平洋的俯冲带。要理解地震如何发生、对地震作预报,必须研究引发地震的源头,监测太平洋板块在海底向下俯冲的运动。位于日本西南海岸的南海海槽,几百万年以来已经引起了多次大规模的地震和海啸,包括1944年和1946年历史上著名的大地震两次地震按里克特震级算分别达到了8·1级和8·级。科学家将从这一俯冲区采集地…  相似文献   
118.
IODP315航次是日本南海海槽地震带实验实施的第2阶段工作,即对潜没带八字形断层的研究,其主要工程和科学目标是获取海底下3 500 m的地质构造信息。预选站位(NT2-03)是了解八字形断层浅部特征的最佳位置,将有助于对变形机制、断层与流体来源、流体的迁移及路径以及海槽斜坡上断层活动和崩塌沉积间相互关系的深入了解(图1)。具体工作内容包括:(1)采集岩心的土工以及钻孔测井数据;(2)在斜潜没带中棱状体与前弧盆地间应力分配的构造研究;(3)流体通过八字形断层迁移的地球化学研究;(4)依据地层记录重建棱状体和前弧盆地的演化史。IODP315航次…  相似文献   
119.
天然气水合物发现区和潜在区气源成因   总被引:1,自引:5,他引:1  
为探讨天然气水合物发现区的气源成因,对ODP 204航次4个站位58个沉积物样品进行5个温度点的生气量模拟实验,对各温度点产生的气体进行同位素测定。测试结果显示,在低温阶段(25 ℃、35 ℃、45 ℃),甲烷的δ13C明显偏大,一般大于-40‰,显示出热解成因气的特征;而高温阶段(55 ℃)甲烷的δ13C为-75.5‰,显示出明显的生物成因气的特征。结合东沙海域天然气水合物潜在区气源成因的讨论,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天然气水合物的气源成因受控因素多,需要综合多种指标进行判别。  相似文献   
120.
日本南海海槽俯冲增生楔前缘的构造变形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增生楔不同压力—温度条件下的构造变形、流体活动、沉积特征、岩石物性和化学组成等多方面的直接观测,可以帮助分析俯冲带地震的蕴育和发生的环境与机理。通过参加IODP的日本南海海槽发震带研究项目(NanTroSEIZE)第一阶段316航次所收集到的大量第一手数据和资料,分别在4个站位上(C0004,C0006,C0007,C0008)对日本南海海槽增生楔前缘岩芯尺度上的构造变形进行了详细分析,并且讨论了岩芯尺度上的构造变形与增生楔中大尺度的非序列分支逆冲断层和前缘逆冲断层的构造变形之间的关系。发现逆冲变形不是只在大尺度的逆冲断层面上进行,而是弥散分布在主逆冲断层面、次级逆冲断层面以及断层面之间的更小的尺度上。小尺度构造的倾向与大尺度断层的倾向有较好的一致性,表明它们是在相同的应力场下所形成的。在增生楔浅部高角度的正断层比较发育,显示张性应力场特征,同时所获得的岩芯尺度上的地层倾角较大并倾向与反射地震以及区域地质分析结果非常吻合,而在深部,特别是在大尺度逆冲断层发育带附近,各种类型的断层、滑移变形带、节理等非常普遍,同时层理与劈理的产状的复杂变化更多地受控于复杂的逆冲断层带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