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5355篇 |
免费 | 2987篇 |
国内免费 | 5801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180篇 |
大气科学 | 1198篇 |
地球物理 | 1143篇 |
地质学 | 16775篇 |
海洋学 | 1443篇 |
天文学 | 254篇 |
综合类 | 1260篇 |
自然地理 | 89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70篇 |
2023年 | 720篇 |
2022年 | 834篇 |
2021年 | 900篇 |
2020年 | 827篇 |
2019年 | 806篇 |
2018年 | 663篇 |
2017年 | 663篇 |
2016年 | 710篇 |
2015年 | 801篇 |
2014年 | 1114篇 |
2013年 | 825篇 |
2012年 | 995篇 |
2011年 | 1007篇 |
2010年 | 857篇 |
2009年 | 806篇 |
2008年 | 771篇 |
2007年 | 740篇 |
2006年 | 727篇 |
2005年 | 652篇 |
2004年 | 579篇 |
2003年 | 536篇 |
2002年 | 624篇 |
2001年 | 556篇 |
2000年 | 550篇 |
1999年 | 501篇 |
1998年 | 497篇 |
1997年 | 483篇 |
1996年 | 449篇 |
1995年 | 483篇 |
1994年 | 469篇 |
1993年 | 457篇 |
1992年 | 507篇 |
1991年 | 501篇 |
1990年 | 417篇 |
1989年 | 383篇 |
1988年 | 99篇 |
1987年 | 86篇 |
1986年 | 44篇 |
1985年 | 23篇 |
1984年 | 18篇 |
1983年 | 14篇 |
1982年 | 21篇 |
1981年 | 23篇 |
1980年 | 12篇 |
1979年 | 9篇 |
1976年 | 9篇 |
1975年 | 10篇 |
1950年 | 9篇 |
1948年 | 10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自然硒矿物的形貌特征及其成因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元素硒早在1817年就被发现,但因产出稀少,百年来只有十几篇章报道了自然硒矿物。Thompson等于1956年在砂岩型铀矿中发现了自然硒矿物,呈毡状展布,紫灰色针状晶体。Sun于1959年在粘土岩块的表面擦痕上发现了薄膜状灰硒。Menshikov于1990年在U-Se-Re多金属矿床的氧化带发现了球状和管状形态的自然硒,并把自然硒的形态变化作为矿体形成的温度指示器。 相似文献
82.
羊拉铜矿是金沙江缝合带中部已发现的规模最大的印支期铜矿床,矿体以层状—似层状产出于花岗闪长岩外围、变质砂岩与碳酸盐岩地层的层间破碎带中。该矿床在成因类型上存在喷流-沉积成因、复合成因、矽卡岩成因等多种观点。本文以矽卡岩矿石中石榴子石、磁铁矿为研究对象,利用LA-ICP-MS原位微区分析技术开展了石榴子石U-Pb年代学和石榴子石、磁铁矿成分测试分析,以进一步限定该矿床成矿时代和成因类型。分析结果显示,石榴子石中U、Th、Pb的含量分别为1.18×10-6~6.69×10-6、0.04×10-6~1.43×10-6、0.11×10-6~1.16×10-6,获得Tera-Wasserburg下交点年龄为231.0±5.3 Ma(2σ,n=32,MSWD=2.1),与矿区花岗闪长岩形成时代高度一致。结合磁铁矿微量元素组成与全球矽卡岩型矿床可类比等特征,明确羊拉铜矿床属于典型矽卡岩型铜矿床。石榴子石以钙铁榴石组分为主,具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的配分模式,这可能受晶体... 相似文献
83.
摘要: 南岭东段是我国稀土矿产资源集中分布区,枫树洞稀土矿是南岭东段风化壳淋积型矿床,通过对该矿床含矿花岗岩层中的包体进行锆石U-Pb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发现稀土矿层中存在2种辉长质包体:早侏罗世包体((188±2.8)Ma)和晚三叠世包体((227±3.7)Ma)。包体中锆石阴极发光图像(CL)和锆石 Th/U值普遍>0.4,指示为岩浆锆石,大多数锆石稀土元素分布在热液锆石与岩浆锆石过渡区,说明包体中的岩浆锆石遭受后期热液的强烈改造,晚三叠世包体改造最强烈。早侏罗世包体主要锆石Ti温度为694~1 279 ℃,平均值为816 ℃,大多数>800 ℃; 晚三叠世包体主要锆石Ti温度为687~925 ℃,平均值为671 ℃,大多数<750 ℃,包体可能来源于含水条件下发生的部分熔融。包体锆石年龄中存在多组年龄数据,暗示南岭东段晚三叠世—早侏罗世,该地区曾发生了多次岩浆活动,反映了古太平洋板块对华南板块的影响由弱到强的变化过程,在这种俯冲背景下的岩浆由陆壳部分熔融形成,幔源物质活动也呈现出由弱至强的趋势。 相似文献
84.
随着旅游者对休闲娱乐类旅游需求的不断增加,山地型旅游区已成为最受欢迎的旅游目的地之一,利用新兴且高效的轨迹记录方式挖掘山地型旅游区游客在小尺度范围内动态的时空行为特征和制约因素,对旅游区线路设计和旅游产品优化尤为重要,也将为山地型旅游区的深化发展和科学管理提供建议。本文以湖北省恩施州恩施大峡谷为案例地,基于“六只脚”平台的GNSS轨迹及位置照片数据,结合GIS在线地图绘制的景区路网和从BigMap平台获取的POI数据,选择GNSS轨迹栅格化的概念模式解析出恩施大峡谷游客轨迹的时空行为特征,尝试探讨与其他类别旅游区时空行为特征的差异,从而总结出山地型旅游区的行为特征,并通过网络点评数据和游记文本等网络文本挖掘行为特征形成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1)月份和季相层面,游客行为5月游客量处于峰值,节日效应明显,短假期效应较强;淡旺季游客行为轨迹呈非集聚性,旺季游客量主要受气候条件影响呈不稳定态势;(2)游客行为轨迹于11:00—14:00游客量达到顶峰,日内结束时间相对较早,且兴趣点选择偏向知名度高的七星寨景区;(3)空间分布特征层面,受时空因素控制,单一路径景区轨迹集中度较强;(4)不同性别... 相似文献
85.
86.
吉黑东部花岗岩类分布广泛,形成历史漫长,岩石类型齐全.按成因类型划分,以I型为主,A型次之,S型较少,M型极少.各类型花岗岩副矿物组成具有明显特点,因此可以利用副矿物和其组合特征作为划分花岗岩成因类型的判别标志. 相似文献
87.
莲花山斑岩型钨-金矿床蚀变类型可以分作钾化、云英岩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和青盘岩化。矿化表现为黑钨矿化、白钨矿-硫化物矿化、多金属硫化物矿化及黄铁矿化。蚀变在水平和垂向上具有分带性。由内向外由钾化向云英岩化、叠加蚀变带、绿泥石化+绢云母化、青盘岩化转化。由浅向深,钾化增强,云英岩化减弱,被叠加蚀变带和绿泥石化及绢云母化所代替。矿化由内向外表现为由黑钨矿化向白钨矿化、多金属硫化物矿化、黄铁矿化转变,由浅向深由钨矿化转变为金矿化及多金属硫化物矿化。与典型斑岩型矿床蚀变分带对比,莲花山斑岩型矿床不同原岩类型蚀变特征变化较大,矿化则表现出富钨、金贫铜及钨金共同产出的特征。 相似文献
88.
89.
扬子陆块西缘晚中元古代地质演化史一直存在较大争议,本文选择以扬子西缘元谋杂岩中一套二长花岗岩为研究对象,开展岩相学、锆石U-Pb年代学、全岩地球化学等综合研究,为认识和理解扬子西缘晚中元古代地质演化提供支撑。两件元谋二长花岗岩样品的LA-ICP-MS锆石U-Pb年龄分别为1086±10 Ma(MSWD=1.4,
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