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40篇
测绘学   4篇
大气科学   8篇
地球物理   20篇
地质学   95篇
综合类   7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61.
由于水电工程长隧洞受地质条件影响受勘测条件和勘探手段的限制以及施工难度大,变化因素多等原因其开挖造价问题较复杂。因此,在水电工程长隧洞开挖定额项目中应考虑短循环进尺因素,增加按围岩分类的补充调整系数,考虑长隧洞开挖艰难因素,补充洞长增加系数  相似文献   
62.
Hydropower is booming in Asian river basins originating on the Tibetan Plateau and adjoining mountain ranges – often referred to as the “Third Pole.” These plants generate significant power for Asia’s megaregions; they also dramatically alter environments, economies, and livelihoods in mountainous regions. Yet, current understanding of these developments is limited to specific rivers or countries, obscuring the important relational driver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boom. In this article, we deploy a novel powershed framework – defined as the material and socio-political infrastructure linking electricity supply and demand areas – to analyze and compare the regional power geographies that shape Third Pole hydropower development. Using this framework, we identify ten powersheds across China, Southeast Asia, and South Asia basins that incorporate the vast majority of new hydropower generation. Our analysis reveals a clear trend towards developing large-scale hydropower in the mountains for the purpose of exporting electricity to megaregions. These powersheds are complex and in flux, crossing political and basin boundaries in ways that defy traditional hydropower analyses. This article thus reveals power export to be the main driver of the boom and its characteristics; it also provides a framework for analyzing power geographies worldwide.  相似文献   
63.
通过对广西龙滩水电站左岸边坡蠕变体B区折断面和折断错滑面地质特征,变形特征,滑带充填物特征以及力学参数研究,结合监测,岩体风化以及构造特征、表层岩土体滑移-牵引等特征分析,认为折断面和折断错滑面的形成主要是由于边坡岩性以及河水侵蚀等作用下,岩体的风化差异所造成的,而且在目前有效的工程处理下,由监测资料可知,边坡变形波动较大,变形量值小,没有明显的滑移趋势,稳定性较可靠。  相似文献   
64.
将无厚度接触摩擦单元,引入观音岩混合坝接头的堆石体与混凝土挡墙之间的接触面力学行为进行模拟。采用Ducan双曲线E-B模型模拟堆石体及心墙的本构关系,考虑堆石坝的实际填筑施工过程和水库蓄水过程,对接头处的结构形式进行了接触面坡度变化和水平面上转角变化的敏感性分析,以揭示竣工期和运行期不同接头结构形式接触面上的法向应力、接触状态和可能发生水力劈裂的范围,推荐最优的接头结构方案。大坝连接坝段的三维非线性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心墙接触面上的法向正应力均为压应力,接触面坡度越陡,接触面法向压应力越小;混凝土挡墙向上游转动的转角越大,法向压应力越大。综合来看,插入式方案4的接头部位的综合防渗性能最好,因此推荐该方案为混合坝接头的结构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65.
向家坝进水口高边坡系统锚杆受力状况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向家坝水电站进水口高边坡地质条件较好,坡形较合理,设计拟采用系统锚杆对其进行加固。由于系统锚杆作用的被动性和边坡岩体变形的非均匀性,使得不同位置的锚件的应力出现较大的差别。利用有三维弹黏塑性有限单元法对向家坝进水口边坡中系统锚杆的受力状况进行了模拟和分析,从计算结果可以清晰地看出:边坡岩体不同部位的锚杆受力与被锚岩体的位移变形有一定的关系,而且设计采用的逐步开挖逐步锚固的施工步骤,使得先期锚入的锚杆受力随着后期开挖锚固的进行而逐渐加大。其计算结果为优化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6.
田宜平  刘志锋  赵攀 《江苏地质》2012,36(3):320-325
决定水电工程地质分析成败的主要环节是地质实体的模拟。用三维数值地质实体模型来模拟实际工程施工过程,可以协助解决各种工程地质问题。介绍了水电工程中地质模型的各个要素(地形面、基岩面、岩层界面、构造界面、透镜体、地层单元、勘探工程以及地质实体)的创建方法、实现思路以及可视化显示,基本包含了水电工程地质分析所涉及到的所有方面。  相似文献   
67.
西南高山峡谷区是地质灾害高易发区,通过对典型流域段地质灾害的分析研究,能更好地掌握金沙江流域地质灾害的分布规律。本文以鲁地拉电站库区为例,根据野外地质灾害调查分析结果,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和GIS空间分析方法,评价各致灾因子的作用,经过遴选最终选取地表径流冲蚀强度、工程地质岩组、河谷形态、坡度、坡向5个与地质灾害相关性强的因子,进行地质灾害易发性分析,结果表明库区地质灾害易发性程度很高,高易发区占41%,主要集中在库首段及朵美附近,评价结果很好地反映了库区段地质灾害的现状,为有效防治库区地质灾害及后期库区灾害监测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8.
通过对开挖揭示厂房地基所进行的物理力学性试验及建基面承载力检测成果,对厂房主机间地基进行了工程地质分析评价,提出了对局部受开挖影响区加强处理的地质建议。在此基础上,通过处理后检验评价,说明加强处理是合理可靠的。  相似文献   
69.
在西南山区,受新构造运动影响,部分岩体中地应力较高,因此在地下洞室开挖过程中经常遇到岩爆现象。本文在双江口水电站前期勘测资料的基础上,结合筹建期开挖1#导流洞岩爆发生的规律,经过统计分析,总结了双江口水电站地应力分布特征及岩爆成因,提出了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70.
黄晨  吴德超  王道永  孙东 《云南地质》2011,30(1):107-111
研究表明:断层通过处无动态构造地貌发育,断裂构造中的石英颗粒形态以深度溶蚀的桔皮状-苔藓状为主,认为日部断裂不具活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