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92篇
  免费   2693篇
  国内免费   3738篇
测绘学   326篇
大气科学   1881篇
地球物理   2247篇
地质学   8506篇
海洋学   1081篇
天文学   85篇
综合类   1234篇
自然地理   1663篇
  2024年   62篇
  2023年   159篇
  2022年   339篇
  2021年   462篇
  2020年   412篇
  2019年   497篇
  2018年   425篇
  2017年   515篇
  2016年   501篇
  2015年   553篇
  2014年   760篇
  2013年   698篇
  2012年   887篇
  2011年   854篇
  2010年   811篇
  2009年   758篇
  2008年   723篇
  2007年   849篇
  2006年   817篇
  2005年   724篇
  2004年   669篇
  2003年   572篇
  2002年   510篇
  2001年   520篇
  2000年   432篇
  1999年   416篇
  1998年   340篇
  1997年   333篇
  1996年   275篇
  1995年   232篇
  1994年   185篇
  1993年   190篇
  1992年   124篇
  1991年   98篇
  1990年   78篇
  1989年   71篇
  1988年   56篇
  1987年   30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9篇
  1979年   6篇
  1978年   11篇
  1977年   13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41.
鲁东官山榴辉岩呈透镜状包于变质含霓石碱性花岗岩中,榴辉岩的片麻理与主岩片麻理总体呈交切关系,局部可见变质含霓石碱性花岗岩呈细小岩枝状脉贯入榴辉岩中。变质含霓石碱性花岗岩锆石U-Pb法下交点年龄为231±25 Ma,上交点年龄为818±66 Ma。发现了闪长玢岩脉斜切式侵入榴辉岩及变质含霓石碱性花岗岩的接触关系,且闪长玢岩脉中有榴辉岩捕虏体,这种现象指示:闪长玢岩侵位时榴辉岩已折返至地壳较浅部位。研究表明,榴辉岩与变质含霓石碱性花岗岩共同经历了新元古代的超高压变质作用,但变质作用发生时含霓石碱性花岗岩可能处于熔融状态,榴辉岩是其中的固相包体。  相似文献   
242.
易门式大型铜矿床构造成矿动力学模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针对金属矿床隐伏矿定位预测的关键问题,在提出构造成矿动力学的分支学术方向的基础上,以易门式大型铜矿床为例,从成矿地质背景、矿田构造、构造地球化学和成矿构造应力场等方面进行构造成矿动力学研究,阐述在构造应力场控制下成矿流体运移和聚集的规律。构造地球化学研究认为,构造地球化学异常反映矿体的原生晕;构造地球化学异常受构造控制,其分带特征可指示成矿流体的流向,并提供矿床成因和隐伏矿(化)体相对埋深的信息。构造应力场的控矿特征主要表现在:构造应力场导致控矿构造的形成,并驱动成矿流体的运移;构造应力场控制了成矿能量场;应力和能量的高值集中区分布特点可反映某些构造型式。在此基础上建立构造成矿动力学模型,概括隐伏矿成矿预测准则,据此提出若干重点找矿靶区和靶位,其中部分靶区得到工程验证,表明构造成矿动力学方法对隐伏矿定位预测和评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43.
滇西思茅大平掌矿区火山岩特征及其构造环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滇西大平掌铜多金属矿床的含矿建造(龙洞河组)主要由细碧岩-角斑岩-石英角斑岩和流纹岩-硅质岩组成,伴有部分火山角砾岩、凝灰岩,属双峰式火山岩组合。火山岩具明显的Na2O>K2O和Nb、Ta、Zr、Hf、Ti亏损。岩石化学和微量元素判别标志指示含矿建造形成于岛弧裂陷环境。结合区域构造古地理资料分析,它是滇西南古特提斯洋壳在晚石炭世-早二叠世由西向东俯冲过程中岩浆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244.
测量误差与测量不确定度表述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研究了国家计量技术规范--《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JJF1059-1999)与测量数据处理的误差理论的区别与联系。讨论了如何依照JJF1059-1999的规定,完整、准确地评价和描述测量结果。  相似文献   
245.
付培义 《测绘工程》2003,12(2):47-48,58
比较GPS弦距与常规光电测距弦距的差别,对分析GPS测量误差问题,解决GPS与地面数据联合平差中权的确定问题,以及检核GPS网的解算结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一多期复测成果,对其中的一些问题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46.
时频测控技术的发展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目前,在所有的物理量中时间与频率标准的物理实现具有最高的准确度和稳定度,它们的发展不但在计量技术中,而且在几乎整个高科技领域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这方面的发展一直受到发达国家的高度重视。根据近年来与国外同行的技术交流和了解的情况,对时频测控技术的发展和影响等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247.
Loess and loess-like deposits were much studied in the Soviet Union, and are currently under investigation in Russia and surrounding countries. There is a vast literature in Russian, which touches on all aspects of loes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particular, the studies of the origin of collapsibility are almost totally in Russian, and of course studies on the various regions of Russia and the countries of the Former Soviet Union FSU appear in Russian. This review looks at the literature in Russian and attempts to pick out key contributors, major topics and works and to identify the critical regions and zones of investigation. Because so many regions of the FSU had people living on loess ground, there is a vast literature on engineering geology and ground engineering topics, and this tends to dominate all the literature on loess in Russian. Following Russian practice, the fine-grained deposits under consideration are divided into loess and loess-like deposits. Three main topics are recognised across the whole spectrum of loess research: formation and distribution of loess deposits; stratigraphy, cyclicity and palaeoclimatology; and engineering topics, in particular hydrocollapse and subsidence, and we concentrate on the engineering geology topics. An attempt is made, based on the map of Abelev and Abelev [Abelev, Yu.M., Abelev, M.Yu., 1968. Fundamentals of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on collapsible macroporous soils, 2nd ed. Stroiizdat, Moscow, 431 pp. (in Russian)] of collapsing loess deposits, to define seven loess regions within the geographical limits of the old USSR. The seven regions are those where geotechnical problems might be expected.  相似文献   
248.
土体颗粒破碎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7,他引:4  
在打入桩的桩端以及大型土石坝、海洋平台等的地基中常常会出现高应力区。在这些高应力区中,作为地基的粒状土的颗粒会发生不同程度的破碎。对高应力水平下粒状土体的破碎特性进行深入研究有助于解决这一类型的岩土工程问题。因此近年来土体颗粒破碎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本文对土体颗粒破碎研究现状进行了详尽的阐述,并指出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研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49.
严邦良 《大气科学》2003,27(3):354-368
建立一个中等复杂程度的海-气耦合模式研究东、西边界反射,纬向平流项-u′(δ)(T+T′)/(δ)x在ENSO循环位相转换中的作用及东、西边界反射与纬向异常流(u′) 符号改变的关系.结果得到:u′超前Nio3区SSTA位相转变的原因是东、西边界反射造成的.Sverdrup 平衡时所产生的地转流(ur)与东、西边界反射所产生的地转流(ur)的方向在大部分时间里是相反的,同时ur与风应力强迫之间大约有9个月的滞后时间(Kelvin波从180°E出发经东边界反射产生的Rossby波到达180°E时间).在模式ENSO事件消亡过程中的某一时刻以后,边界反射产生的调整过程变为主要过程,u′主要由ur来决定,这样就造成了u′的反向先于Nio区SSTA的反向.它实际上是海洋的调整过程与风应力强迫之间滞后关系的一种反映.敏感性数值试验表明,取消东边界反射,耦合模式能够模拟ENSO循环,但其周期比控制试验的周期短一年(3年).取消-u′(δ)(T+T′)/(δ)x,耦合模式能够模拟ENSO循环,但其周期比控制试验的周期长2年(6年).  相似文献   
250.
西北地区东部春季土壤湿度变化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中国西北地区东部 (包括宁夏、内蒙古西部以及甘肃、陕西两省 35°N以北地区 )农业气象站近 2 0年固定地段旬土壤湿度资料 ,对该地区春季土壤湿度的变化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 ,中国西北地区东部土壤湿度的变化具有 3年左右的周期 ,而且 2 0世纪 90年代以来呈下降的趋势 ,这与该地区的降水和气温变化有关系 ;西北地区东部的土壤湿度变化对该地区群发性沙尘暴的爆发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