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35篇
地球物理   20篇
地质学   156篇
海洋学   7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四方山铁矿经历了三期变形。第一期,当太古宙表壳岩形成后,来自东西向挤压作用,地层和矿体(S0)形成近南北向紧密褶皱构造。第二期,来自北西—南东方向挤压作用,使已经变形地层和矿体(S1)又一次变形,形成走向北东—南西叠加褶皱构造,这一期为四方山铁矿主期构造。第三期,来自北—西向和南东向不对称推力作用,使已经历二次变形地层、矿层均形成了S形,使S2又一次变形。  相似文献   
62.
二里河铅锌矿产在古道岭组灰岩与千枚岩界面,严格受八方山—二里河背斜控制,矿体产在背斜鞍部,其形态、产状与背斜完全相同,矿体为隐伏矿体。  相似文献   
63.
贵州独山箱状背斜锑矿(独山锑矿田)位于扬子准地台向华南褶皱带逐步过渡地带,扬子准地台黔南台陷贵定南北向构造变形区东部,黔南坳陷带的独山箱状背斜核部南段近倾伏端。在该锑矿田中,共有二十二个矿床(点),其中大型矿床一个、中型二个。尤以半坡大型锑矿矿床矿量集中,矿质优良而闻名全国。矿体有半坡、蕊燃沟陡倾斜大脉和甲拜、巴年层状、似层状"整合型"两种产出类型。  相似文献   
64.
扬子北缘黄陵地区晚中生代盆地演化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渠洪杰  康艳丽  崔建军 《地质科学》2014,49(4):1070-1092
扬子北缘黄陵地区古构造应力场于晚中生代经历发生了重大转变,是扬子板块与华北板块在三叠纪碰撞造山之后陆内构造变形的体现。由黄陵背斜周缘晚中生代盆地充填记录所反映出这一变革的起始时间为中侏罗世晚期。早侏罗世-中侏罗世早期,盆地内沉积了以桐竹园组为代表的河流-湖泊相岩层,由沉积碎屑成分和古水流统计所得出的物源区为北部的秦岭地区,黄陵背斜上部可能也接受了碎屑沉积;中侏罗世晚期-晚侏罗世,沉积中心发生了改变,表现为仅仅在黄陵背斜西侧的秭归盆地内有所保存,沉积环境以曲流河到辫状河流和三角洲为主,物源区则局限于黄陵背斜;早白垩世初期,周坪盆地和宜昌盆地为沉积中心,近缘冲积扇和辫状河流体系占据主体,物源区依然为黄陵地区,两盆地在黄陵背斜南缘可能相连,黄陵背斜上部的原下侏罗统被剥蚀;早白垩世晚期-晚白垩世,远安盆地逐渐发育,盆地西缘为冲积扇-辫状河流体系,中、 东部则以曲流河-湖泊沉积环境为主体,并间有干旱沙漠环境。原型盆地再造结果显示,早侏罗世-中侏罗世早期盆地展布具有近东西向特点,古地貌总体呈现出北部为山脉、 南部为盆地的格局;中侏罗世晚期以来,盆地呈近南北向,黄陵背斜逐渐形成山脉,盆地位于其东西两侧。两期盆地沉积特征反映了扬子北缘古构造应力场由近南北向转变为近东西向的过程。  相似文献   
65.
依据岐口凹陷最新5 280km2超大三维地震数据体等资料,对岐口凹陷构造样式进行研究并取得以下认识:歧口凹陷内断裂可分4个级别,断裂走向以略有不同、以NE向为主,剖面形态特征可以划分为平面状、铲式、坡坪式和复杂坡坪式4种基本形态;凹陷内识别出3种新近纪发育的主要火山构造样式:火山口构造、玄武岩岩席和玄武岩盘构造;新近纪歧口凹陷构造以潜山披覆背斜和走滑作用形成的花状构造为主,浅层构造在平面上呈3个环带状分布。  相似文献   
66.
独山子背斜位于准噶尔盆地南缘西段,是北天山逆冲推覆带在前陆盆地山前形成的断层相关褶皱。本文以横跨背斜的过井地震剖面为蓝本,用钻井数据、相邻地震剖面和地表形态为约束,运用断层相关褶皱模型对独山子背斜进行几何学定量分析,以建立合理的与实际接近的构造模型; 提取构造特征参数进行基于Trishear模型的运动学定量模拟,选取与实际数据吻合度最高的构造形态为独山子背斜的最佳几何模型。模拟数据表明:独山子背斜为前翼呈三角剪切的断层传播褶皱; 背斜变形从喜马拉雅山晚期更新统(Q1-3)沉积期间开始形成并生长,平均推覆速率为0.18 mm/a; 全新统沉积期间(Q4)推覆活动强度达到最大值,平均推覆速率为 4.64 mm/a。形成独山子背斜所需的总推覆位移量为5 600 m左右,第四纪期间的平均推覆速率约为0.19 mm/a。  相似文献   
67.
赣北香炉山钨矿田矿床控制因素及成矿模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波 《地质与勘探》2012,48(3):562-569
[摘 要] 香炉山矿田是赣北九岭—鄣公山钨锡成矿带的组成部分。本文结合近年来矿田的勘查 找矿成果,在分析矿田地质背景的基础上,研究了矿床的控矿因素。认为该区震旦系上统和寒武系地层 中的不纯灰岩类组合与成矿关系密切,控制矿田的主体构造是褶皱;断裂及层间破碎带控制矿体的定 位,燕山期岩浆活动不仅提供成矿物质来源;同时在矿液的运移和淀积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主要矿 体均赋存在透辉石—黑云母变质带并与云英岩化等蚀变有关,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成矿模式。对矿田下 步的矿床预测和勘查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对扬子板块南缘相似类别矿床的找矿工作起着 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68.
准噶尔盆地南缘吐谷鲁背斜的构造解释与初步建模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通过对过吐谷鲁背斜地震剖面的构造解释,分析了吐谷鲁背斜深部构造的组合样式:深部断层在吐谷鲁处形成一构造三角带,导致对应的复合叠加褶皱的出现。在构造解释的基础上,利用地震主剖面与联络剖面的栅状图和地震主剖面的排列图,展示了组成吐谷鲁背斜的主要构造以及拟三维构造模型  相似文献   
69.
贵州西南部贞丰背斜金(锑)成矿分析与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近期贞丰背斜构造带金(锑)矿勘查成果,结合区域地质特征与规律,对贞丰背斜构造带成矿地质环境和控矿地质条件进一步作出全面分析,指出了有利金(锑)矿赋存地段,提出找矿远景区,对后续地质矿产勘查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0.
辽河东部凹陷由于潜在的油气资源和复杂的构造条件(郯庐断裂穿过此凹陷),走滑活动及其对构造圈闭的控制作用对于揭示郯庐断裂北段新生代的活动及渤海湾盆地的油气勘探有重要意义。以大平房地区为实例,根据地震、钻井和测井资料,揭示了大平房地区存在走滑构造活动的行迹,包括平面上的雁列构造及其对火山岩分布的影响,剖面上的负花状构造样式及断层倾向和背斜轴向沿构造走向的变化。发育的荣兴屯走滑断裂控制并改造大平房断背斜的构造格局,东营组二段沉积开始,致使地层反转,形成透镜状地层。荣兴屯走滑活动产生的构造圈闭具有纵向分段、平面分带的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