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40篇
地球物理   20篇
地质学   167篇
海洋学   10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本文在概要介绍湖北西部清江中游大型水利枢纽水布垭、半峡两比选坝址场区地质背景的基础上,从几何要素、层间褶皱、轴面劈理和派生断层等方面解析半峡背斜的变形结构特征,进而探讨半峡背斜形成发展过程及其对两坝址工程地质条件的影响。为两坝址工程地质条件对比分析开拓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2.
黔中洋水背斜分散排泄系统位于贵州磷矿的主要产地,区域内磷矿山、磷化工、磷石膏堆场集中分布。研究该地区地下水化学特征,对于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岩溶地下水系统为研究对象,采集了主要地下水露头样品,运用离子对比法、主要离子比值法等水文地球化学研究方法,对地下水化学组分和离子来源进行深入分析。研究结果显示,研究区的碳酸盐岩岩溶水、基岩裂隙水、矿井水三者的水化学组分存在显著差异。碳酸盐岩岩溶水的主要化学组分来源于白云岩和白云质灰岩的溶滤作用;基岩裂隙水的主要化学组分含量是钙质泥岩溶滤与大气降水共同作用的结果;矿井水的主要化学组分则来源于白云岩、白云质灰岩的溶滤作用和人为工程活动的影响。本研究为该地区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也有助于保护地下水资源和维护区域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63.
自流井背斜构造T1j^4-1~T1j^3气藏已有150年的勘探开发史,气藏由高压高产统一气藏逐步变成各次高点的独立区块,天然气被围闭其内形成独立气藏.通过对自流井背斜构造西段张家山气藏的储集特征、控制因素的研究,探讨气藏的气水分布规律,寻找挖潜方案及新区开发.  相似文献   
164.
甘肃小柳沟铜钨多金属矿田构造控矿作用及其找矿方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小柳沟铜钨多金属矿田是我国西北大型钨矿的典型代表,其矿体受构造控制明显:背斜层间滑动虚脱构造控制了主矿体的形态、规模和产状,隐伏岩体侵位构造控制了区内矿床(点)的分布,岩性层构造裂隙的发育程度控制了矿体的富集.上述3种构造作用表明在小柳沟和祁宝矿床之间及世纪矿床西部外围地段有望找到新的矿体.  相似文献   
165.
黔西南灰家堡背斜金矿勘查实践及"两层楼"模式的建立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郭振春  周忠赋 《贵州地质》2006,23(3):176-181,186
借鉴美国卡林金矿模式,贵州省105地质队的地质工作者1981年起开展灰家堡背斜汞矿带中的找金工作,先后发现了雄黄岩、紫木凼等近10个金矿点,评价了紫木凼、太平洞两个大型金矿床,并通过勘查实践创建了“两层楼”模式,成功地预测发现了水银洞特大型金矿床。本文通过灰家堡背斜金矿勘查实践介绍了“两层楼”模式的创建过程。  相似文献   
166.
长春岭背斜带位于松辽盆地东南隆起区,南邻双城、北邻三肇两个生烃凹陷。为明确其油源和成藏控制因素,利用萜烷、伽马蜡烷和藿烷等生物标志物进行原油类型和油--油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长春岭背斜带和朝阳沟阶地扶余油层原油为I 类,双城凹陷原油类型为II 类。通过三环萜/五环萜与 Tm/Ts 比值对比可知,长春岭背斜带与朝阳沟阶地扶余油层原油相似,与双城凹陷的原油存在明显区别。结合烃源岩成熟度、生排烃能力和平面分布可知,长春岭背斜带的石油来自其北部的三肇凹陷青山口组一段烃源岩的可能行较大,为上生下储组合。南部双城凹陷供油少的原因是烃源岩成熟度低、排烃能力差。用泥岩压实法恢复的古构造结果表明,位于现今高部位的勘探失利井实际上处于古构造的低部位,不是主成藏期油气运聚的有利方位,因而无油气显示。生烃中心的分布、成藏期的古构造背景、近南北向展布的砂体及断层是控制本区油气富集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7.
位于龙门山逆冲推覆构造带东侧的龙泉山背斜,构成了四川前陆盆地的前陆隆起。通过室内航空相片对凯江跨背斜段的地貌面的解译,结合野外考察可知凯江发育3级阶地,其中T1、T2为堆积阶地,T3为基座阶地。在野外用差分GPS测量了阶地的空间坐标信息,同时采集了各级阶地堆积物的测年样本,并经实验分析约束了阶地的形成年龄。另外,对石油地震剖面解译揭示出龙泉山背斜北段地壳缩短和隆升主要是通过褶皱膝折带迁移机制进行的,滑脱层的深度约6km。利用面积守恒准则计算出龙泉山背斜晚更新世以来的地壳缩短速率约为(1.36±0.41)mm/a、隆升速率为(0.64±0.19)mm/a。通过滑脱层的推覆抬升机制形成的龙泉山背斜,给青藏高原东缘变形模式中的逆断层推覆地壳缩短造山增加了证据。  相似文献   
168.
褶皱在三维空间的生长包括横向缩短、垂向隆升和侧向扩展.沿褶皱走向不同位置这3个分量的比重是不同的:在背斜中段以缩短和隆升为主;靠近背斜端部,在缩短和隆升的同时也会发生强烈的侧向扩展.前人研究主要集中在褶皱中段,对端部这一相对独特的构造位置研究较少.那么褶皱端部是如何生长变形的,与褶皱中段有何不同,伴随褶皱生长同步变形的河流阶地具有怎样的发育特征?对帕米尔-天山对冲带明尧勒背斜西南倾伏端的研究表明,研究区内的4期河流阶地在垂直褶皱轴向上均发生了强烈反向掀斜,越老的阶地面掀斜角度越大,背斜在西南端的生长是以翼旋转机制进行的.据T2b,T3b,T4a的细颗粒石英光释光年龄及下伏基岩的磁性地层年龄可得46°等斜岩区在距今约0.35Ma、(93.9±18.7)ka、(82.6±16.5)ka和(19.4±2.9) ka时期旋转角度大致呈抛物线曲线函数递减,平均旋转速率依次为>(0.13±0.01)°/ka、(0.08±0.02)°/ka、(0.05±0.01)°/ka和(0.04±0.01)°/ka,呈明显减小趋势,但该等斜岩区吸收的缩短速率大致保持恒定.河流阶地在发生掀斜和抬升变形的同时,也发生了向西的侧向扩展变形:由东向西,T3a和T4a阶地面上冲沟密度、宽度和下切深度明显减小,阶地拔河高度、陡坎高度和旋转角度也呈减小趋势,这些均反映了背斜向西的侧向扩展.据喀浪勾律克河谷和背斜西南剖面的磁性地层年代学结果,背斜向西侧向加长的速率恒定为16.0 ~ 16.8mm/a.  相似文献   
169.
挤压断裂构造样式地震解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挤压构造的动力学为板块与板块碰撞形成造山带,在造山带一侧或造山带内部形成挤压型盆地,这些盆地在挤压应力作用下,形成叠瓦逆冲、复合逆冲、多层次滑脱逆冲、多产状逆冲断裂构造组合。文中对与挤压逆冲有关的褶皱构造样式——断弯、断展、断滑褶皱构造进行了描述,指出在加强非背斜构造样式勘探的同时,也应加强背斜构造样式的勘探。油气资料显示80%~90%的油气生产来自背斜构造样式的油气田,面积大、幅度高的挤压构造是形成大、中型油气藏的地质条件。  相似文献   
170.
通南巴背斜位于四川盆地东北部,中三叠世以来经历多期构造挤压与叠加作用,其形成与演化主要受到米仓山构造带由北西向南东冲断挤压作用的控制以及大巴山构造带由北东向南西构造叠加的影响,因此,厘定通南巴背斜的构造活动时间可以有效约束米仓山中三叠世以来陆内变形时间,亦对区域构造变形时序以及米仓山基底冲断变形特征有指示意义。本文以两条地质剖面为基础,刻画出背斜南翼中-上侏罗统旋转生长地层特征,表明地层发生褶皱的启动时间为中侏罗世晚期-晚侏罗世早期,并且通过长剖面解释,认为米仓山基底发育楔入冲断构造,楔端点位移沿前震旦系滑脱层向盆地扩展传递导致了通南巴背斜NE向构造的形成。磷灰石裂变径迹热模拟显示,通南巴背斜分别于晚白垩世早期(95~90 Ma)和新生代中晚期(~24 Ma)开始快速隆升剥蚀,隆升速率分别为0.06~0.085 mm/a和0.133 mm/a左右。通过汇总区域低温热年代学样品点,分区建立构造变形时空序列,得出川东北地区在中-晚侏罗世、白垩纪以及始新世-中新世分别发生一次米仓山由北向南的构造扩展以及大巴山由北东向南西的构造叠加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