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4篇
  免费   78篇
  国内免费   112篇
测绘学   14篇
大气科学   22篇
地球物理   21篇
地质学   425篇
综合类   16篇
自然地理   6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贺智  贺丹 《遥感学报》2020,24(12):1500-1510
针对高分四号卫星图像中波红外谱段空间分辨率远低于相应的可见光近红外谱段,提出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高分四号卫星图像中波红外谱段超分辨率重建方法。首先,设计卷积回归网络进行初步重建,利用8倍下采样的可见光近红外谱段和原始中波红外谱段训练回归网络。然后,设计卷积重建网络进行进一步重建,利用低分辨率初步重建结果和原始中波红外谱段训练重建网络。最后,将原始可见光近红外谱段依次输入到训练好的回归网络和重建网络,得到最终的中波红外谱段超分辨率重建结果。以湖北和江西部分地区真实数据进行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提高中波红外谱段空间分辨率,与其他方法对比均方根误差至少下降了7.54,且目视效果更清晰自然,有利于扩展高分四号卫星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142.
21世纪湖北省城镇空间发展研究是以空间相互作用理论为基础,提出了湖北省城镇空间发展的“一点二线,占轴开发;实内拓外,圈层扩展;多重循环,交叉推进”的模式,其依据主要是:①从区位理论看,湖北省武汉市地处中国中部,理所当然地承担着承东启西、南北交流的枢纽作用,武汉就是湖北省乃至长江中游的极核城市;②从经济区位来看,“两线”交汇于湖北省的经济增长极核-武汉,“两线”地带集中湖北省的大部分工业、农业、人口和城市;③湖北省盆状地形,向心状的水系,向心状的土地利用以及向心交汇的综合运轴网络,构成了以武汉为中心的集聚与扩散的层状网络结构;在此基础上构想今后一段时间内湖北省城镇空间组织的格局及建设层次,即武汉(一级)-襄樊、荆州、宜昌、黄石(二级)-十堰、荆门、鄂州、随州、恩施、仙桃、枝城等(三级)。  相似文献   
143.
湖北省城市经济地域分异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城市经济在整个区域经济格局中占据愈来愈重要的地位。以湖北省37个城市为研究对象,从定量的角度对各城市经济实力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分析和探讨其分布特征与地域分异规律。地域分异特征有:城市分布密度差异显著,东部相对密集,西部则相对稀疏;综合实力较强的城市分布较为均衡。地域分异规律主要表现为:自然地域分异决定城市的社会经济分异的基本格局;主要城市特别是较发达城市呈现出沿主要江河沿岸和交通沿线扩展的点轴式的地域分异规律;能矿资源的地域组合及开发决定了能矿工业基地和一些矿业城镇的地域分异;区位、资源、劳动力、技术、市场、政策等要素的地域组合决定城市的经济地域类型与综合实力。并以此为基础提出各城市经济发展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44.
渝鄂湘黔接壤区正逐步成为我国中部重要的农林牧产品生产基地。发展该区商贸业,可促进大批量农林牧产品出口和第三产业发展,刺激消费市场,促进经济快速、持续发展。当前,对接壤区的产品应按不同市场剪影,分门别类采取不同措施,组织产品开发,提高产品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同时,应采取多种形式的营销手段,促进产品对外倾销,拓展产品市场。  相似文献   
145.
基于城口-鄂西海槽西侧地区详细的露头调查、钻井资料分析,结合古生物、古生态以及地层对比,对研究区晚二叠世长兴期碳酸盐台地边缘沉积相及其演化进行详细解剖,得出区内台地边缘骨架礁-凝块石灰泥丘生态-沉积演化对碳酸盐台地边缘构筑具有积极作用的认识。研究表明区内长兴期碳酸盐台地边缘礁滩经历了三个演化阶段:第一阶段,碳酸盐台地边缘坡折带尚未形成,台地边缘礁滩欠发育,且台地前缘斜坡坡度较缓;第二阶段,碳酸盐台地镶边开始形成,发育骨架礁及滩相沉积,垂向上构成进积-加积组合序列,台地前缘斜坡变陡;第三阶段,微生物逐渐占据后生造礁生物生态空间,发育台地边缘凝块石灰泥丘,与上覆台地边缘滩构成垂向加积组合序列,促进了台地边缘正向地貌的发育,使区内台地边缘更加陡峭,台地前缘斜坡发育滑塌角砾岩。造礁生物生态演替及相对海平面变化共同影响并控制长兴期碳酸盐台地边缘构筑过程。  相似文献   
146.
回顾了辛亥革命起义军的往事,介绍了在辛亥革命起义军中湖北陆军测绘学堂学生的状况、以及参与测制军用地形图的历史事件,分析了湖北测绘人在辛亥革命中发挥作用的历史原因,使社会充分认识到湖北测绘的前辈人士为辛亥革命取得成功起到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7.
湖北宜昌白果园陡山沱组磷块岩地球化学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密文天 《地质与勘探》2011,47(6):982-993
湖北宜昌地区白果园含磷岩系位于黄陵背斜西北部,属于宜昌磷矿的一部分;磷块岩形成于震旦纪陡山沱期大海侵时期,其富磷层位于陡山沱组樟村坪段。对白果园剖面进行地球化学方面研究,得出以下认识:(1)白果园磷块岩富集层主要为以P3O5与CaO构成的磷酸盐矿物、以CaO、CO2为特征的碳酸盐矿物和A12O3与SiO,构成的粘土矿物...  相似文献   
148.
鄂西地区茅口组重力流沉积特征及古地理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万秋  李双应  王松  孔为伦 《沉积学报》2011,29(4):704-711
通过对鄂西地区中二叠统详细的野外剖面测量及沉积微相分析,发现鄂西地区中二叠统茅口组发育重力流沉积,沉积类型多样,发育于碳酸盐岩斜坡沉积环境中,自上而下分为滑塌沉积、碎屑流沉积、颗粒流沉积。滑塌沉积主要发育于湖南慈利江垭剖面,颗粒流与碎屑流发育于湖北长阳资丘剖面。滑塌沉积物主要由杂乱堆积的棱角状—次棱角状砾屑灰岩组成,分...  相似文献   
149.
鄂东南地区是我国铁、铜、金等多金属的重要成矿带。通过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等研究表明,多种类型矿床均与黄石地区存在的上达上地壳的地幔热柱密切相关,并以"热点"("黄石热点")的形式表现出来,这种新认识对指导鄂东南地区的地质和找矿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0.
The Xujiashan antimony deposit is hosted by marine carbonates of the Upper Sinian Doushantuo and Dengying Formations in Hubei Province, South China. Our Sr isotopic data from pre‐ and syn‐mineralization calcites that host the mineralization show that the pre‐mineralization calcite displays a narrow range of 87Sr/86Sr ratios (0.7096 to 0.7097), similar to the ratios of the Sinian seawater, and high Sr concentrations (2645 to 8174 ppm). In contrast, the syn‐mineralization calcite exhibits low Sr concentrations (785 to 2563 ppm) and high 87Sr/86Sr ratios (0.7109 to 0.7154), which is interpreted as the result of addition of radiogenic strontium during the antimony mineralization. The study of Sr isotopes suggests that their Sr component to the pre‐mineralization calcite derived directly from the host rocks (i.e. the Sinian marine carbonates), while radiogenic 87Sr for the syn‐mineralization calcite derived from the underlying Mesoproterozoic Lengjiaxi Group basement through hydrothermal fluid circulation along the major fault that hosts the mineralization. The Pb isotopic ratios of stibnite are subdivided into two groups (Group A and Group B), Group A is characterized by higher radiogenic lead, with 206Pb/204Pb = 18.874 to 19.288, 207Pb/204Pb = 15.708 to 15.805, and 208Pb/204Pb = 38.642 to 39.001. Group B shows lower lead isotope ratios (206Pb/204Pb = 17.882 to 18.171, 207Pb/204Pb = 15.555 to 15.686, and 208Pb/204Pb = 37.950 to 38.340). The single‐stage model ages of Group A are mainly negative or slightly positive values (‐258 to 3 Ma), while those of Group B range from 636 to 392 Ma, with an average of 495 ± 65 Ma. In addition, there are positive linear correlations among Pb isotopic ratios.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lead of Group A stibnite was mainly derived from the Sinian marine carbonates, and that of Group B stibnite from the underlying Lengjiaxi Group basement. This conclusion is consistent with the results of the Sr isotopes. Thes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Xujiashan deposit is not syngenetic sedimentary and in situ reworked origin as previously considered. The metal (mainly Sb) of this deposit was not only derived from the Sinian host rocks, but also partly derived from the underlying Mesoproterozoic Lengjiaxi Group basem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