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77篇 |
免费 | 78篇 |
国内免费 | 252篇 |
专业分类
地球物理 | 20篇 |
地质学 | 577篇 |
综合类 | 9篇 |
自然地理 | 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6篇 |
2023年 | 12篇 |
2022年 | 28篇 |
2021年 | 23篇 |
2020年 | 35篇 |
2019年 | 19篇 |
2018年 | 30篇 |
2017年 | 32篇 |
2016年 | 38篇 |
2015年 | 31篇 |
2014年 | 31篇 |
2013年 | 28篇 |
2012年 | 38篇 |
2011年 | 22篇 |
2010年 | 26篇 |
2009年 | 24篇 |
2008年 | 24篇 |
2007年 | 29篇 |
2006年 | 18篇 |
2005年 | 18篇 |
2004年 | 16篇 |
2003年 | 8篇 |
2002年 | 11篇 |
2001年 | 8篇 |
2000年 | 9篇 |
1999年 | 8篇 |
1998年 | 5篇 |
1997年 | 6篇 |
1996年 | 3篇 |
1995年 | 5篇 |
1994年 | 1篇 |
1993年 | 4篇 |
1992年 | 2篇 |
1991年 | 4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71.
大同岩体位于西昆仑柯冈-库地-其曼于特和麻扎-康西瓦两条蛇绿混杂岩带之间。为进一步了解西昆仑早古生代岩浆弧中某些具体岩石类型、岩浆产生机理、地质意义及成因联系,本文从岩相学、主微量元素地球化学、锆石U-Pb年龄和Hf同位素等方面,对大同岩体中和外围新发现的埃达克质岩石进行了研究。埃达克质岩石由石英二长花岗岩和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两种岩性组成,呈独立的岩体和大同主岩体中的脉体两种产状,高硅(w(SiO2)≥60.34%)、高铝(w(Al2O3)≥14.73%)、富碱(w(K2O+Na2O)≥6.40%)、低镁(w(MgO)≤2.35%),以及高锶(w(Sr)≥504×10-6)、低钇(w(Y)≤17.20×10-6)和高Sr/Y(平均为70.88),富集轻稀土元素和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重稀土元素和高场强元素,不同程度负Eu异常及Ta、Nb、P和Ti亏损。锆石U-Pb测年显示,埃达克质岩石年龄为(443.6±1.4)~(462.0±1.0)Ma,与大同主岩体的形成年龄相当。锆石εHf(t)为-7.28~4.56(平均-0.84),我们认为埃达克质岩石是由原特提斯洋洋壳及部分洋壳之上的陆源沉积物向南俯冲过程中,发生部分熔融形成的熔体上升过程中与地幔楔橄榄岩反应,最后定位于地壳浅层的结果。通过与大同岩体主岩体对比,对早古生代岩浆弧的形成和演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相似文献
572.
赣西北狮子岭岩体是九岭地区新发现的一个花岗岩型锂、钽矿化岩体, 前人对其矿物学特征以及锂、钽成矿机制的认识较为薄弱。本文在详细野外工作的基础上, 利用光学显微镜、电子探针(EPMA)和激光剥蚀等离子体质谱仪(LA-ICP-MS)对狮子岭岩体中云母族矿物和稀有金属矿物(铌钽锰矿、钽铌锰矿、细晶石、含铌钽锡石和磷锂铝石)的产状、结构、化学成分以及类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从二云母花岗岩、锂(白)云母碱长花岗岩、黄玉锂云母碱长花岗岩到似伟晶岩, 云母的种类发生变化, 云母中K/Rb、K/Cs比值逐渐降低, Li、Rb、Cs、F含量逐渐升高, 部分云母发育成分环带; 铌钽矿物具有较高的Ta/(Ta+Nb)、Mn/(Fe+Mn)值, 发育岩浆成因的成分环带; 含铌钽锡石具有较高的Nb2O5+Ta2O5含量; 在锂(白)云母碱长花岗岩、黄玉锂云母碱长花岗岩和似伟晶岩中, 细晶石和磷锂铝石常与钠长石及锂云母等矿物共生。据此认为, 狮子岭岩体中的云母族矿物存在两种演化序列, 即铁叶云母→黑鳞云母→铁锂云母→锂云母和白云母→锂白云母(铁锂云母)→锂云母, 二者均向着富Li的方向演化, 且均为岩浆结晶分异的结果; 云母族矿物与稀有金属矿物的类型、成分以及结构特征均表明狮子岭岩体具有高度演化特征; 岩浆体系中Li、F、P等组分的富集有利于狮子岭岩体中稀有金属矿物的结晶; 狮子岭岩体Li、Ta矿化主要由岩浆的结晶分异作用所控制。
相似文献573.
“花岗岩锆石U—Pb年龄能代表花岗岩侵位年龄”质疑——花岗岩锆石U-Pb年龄与全岩Rb-Sr等时线年龄对比证据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花岗岩体的64对锆石U-Pb年龄(tZr)与全岩Rb-Sr等时线年龄(tRb)之间差值Δt(Δt=tZr-tRb)进行的频数统计分析表明:Δt直方图呈对称正态分布(偏度系数CSK=0.150;峰度系数CKU=4.274);Δt既有正值又有负值;Δt的众数值为2.0Ma,但远低于花岗岩基冷却—结晶所需的时间(>16Ma);采用最小二乘法计算,花岗岩体64对锆石U-Pb年龄(tZr)和全岩Rb-Sr等时线年龄(tRb)拟合出相关系数很高(r=0.9967),回归系数接近l(斜率为0.99354)的线性回归方程(tRb=0.99354tZr 2.15163)。该回归方程的常数项(2.15163Ma)与Δt众数(2.0Ma)基本一致。这些特征表明,从总体来看,花岗岩体的全岩Rb-Sr等时线定年测定结果与锆石U-Pb定年测定结果是一致的,从而为花岗岩锆石U-Pb年龄不能代表花岗岩侵位年龄提供了证据。 相似文献
574.
The Moyar Shear Zone(MSZ) of the South Indian granulite terrain hosts a prominent syenite pluton (~560 Ma) and associated NW-SE to NE-SW trending mafic dyke swarm(~65 Ma and 95 Ma). Preliminary magnetic fabric studies in the mafic dykes,using Anisotropy of Magnetic Susceptibly(AMS) studies at low-field,indicate successive emplacement and variable magma flow direction.Magnetic lineation and foliation in these dykes are identical to the mesoscopic fabrics in MSZ mylonites,indicating shear zone guided emplacement.Spatial distribution of magnetic lineation in the dykes suggests a common conduit from which the source magma has been migrated.The magnetic foliation trajectories have a sigmoidal shape to the north of the pluton and curve into the MSZ suggesting dextral sense of shear.Identical fabric conditions for magnetic fabrics in the syenite pluton and measured field fabrics in mylonite indicate syntectonic emplacement along the Proterozoic crustal scale dextral shear zone with repeated reactivation history. 相似文献
575.
医巫闾山岩体同伸展侵位的证据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医巫闾山岩体是医巫闾变质核杂岩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医巫闾山地区花岗岩变形特征及与周围构造带的相互关系,确定医巫闾山岩体为同伸展侵位的岩体,且以岩床的形式顺层侵入在医巫闾山伸展型韧性剪切带之中,修正了前人挤压环境下岩浆侵位的观点。医巫闾山岩体及尖砬子山岩体的侵位时间在160 Ma左右,表明医巫闾山地区及燕山地区中侏罗世晚期发生过强烈的地壳伸展运动,华北北部的构造体制在中侏罗世已经改变。区内中生代存在2期伸展作用:早期伸展作用发生在中侏罗世晚期,与医巫闾山岩体的侵位同期;晚期伸展作用发生在早白垩世,形成了瓦子峪拆离断层。 相似文献
576.
为了加深对粤西北地区加里东期岩浆岩演化的认识,对粤西北地区大桂山岩体进行了岩石学、岩相学、同位素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及Sm-Nd同位素地球化学等研究。研究显示:大桂山岩体位于广东佛冈复式岩体的北西缘,岩性为中粗粒含斑黑云母正长花岗岩;利用LA-ICP-MS锆石U-Pb法测得其年龄为(445.9±3.6) Ma,属晚奥陶世侵入岩;岩石地球化学具有高硅、富钾、高分异指数和低钙、低镁、贫铁的特征;稀土元素总量中等-偏低,轻重稀土元素分馏程度较低,具明显的负Eu异常;微量元素表现为大离子亲石元素Rb、Th、U、K、La、Ce、Nd等的富集,亏损P、Sr、Ba、Ti等高场强元素;(87Sr/86Sr)i为0.025 3~0.100 2,εNd(t)值较高,为-3.15~-5.26,TDM2值较低。以上特征表明大桂山岩体为高分异或低熔融程度的铝质A型花岗岩,其源区为成熟度较低的地壳物质或者是一定比例壳幔物质的混合,因造山带垮塌、软流圈上涌引起地壳伸展,由于地幔上隆,幔源基性岩浆岩和钾玄质岩浆岩上侵或底侵而形成。 相似文献
577.
南秦岭西坝花岗质岩体矿物学特征及成岩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西坝花岗质岩体位于南秦岭构造-岩浆带中部,为南秦岭印支期花岗岩带五龙岩体群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双王金矿有密切的空间关系。该岩体主要由石英二长闪长岩和花岗闪长岩组成,岩体中发育较多的镁铁质包体。通过对岩体及镁铁质包体的系统的矿物学特征研究发现,本区花岗质岩体属于I型花岗岩类,成岩物质主要来源于地壳,并且有地幔物质的加入。岩体及镁铁质包体显示有多种壳-幔岩浆混合的岩相学证据:如包体的冷凝边、斜长石环带成分显示核部和边缘偏基性,而幔部偏酸性,包体中见大量的长针状磷灰石及角闪石,包体中有两种产状的角闪石等。根据矿物温度压力计计算,西坝岩体的结晶温度为646.72~703.84℃,压力为1.67×108~3.66×108Pa,平均为3.12×108Pa。岩体形成于相对高氧逸度(lgfO2为-16.16×105~-17.06×105Pa)、中等水逸度(fH2O为46.82×105~136.85×105Pa)和氢逸度(fH2为0.32×105~0.91×105Pa)环境。岩体的这种高氧逸度条件有利于金进入熔体相或流体相,是金矿形成的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578.
浙江莫干山花岗岩体锆石U-Pb、全岩Rb-Sr年代学、Sr-Nd-O同位素地球化学及成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莫干山花岗岩体位于东天目山晚中生代火山盆地东端,用LA-ICPMS进行锆石U-Pb定年得到年龄为128.1±2.1Ma,全岩Rb Sr等时线定年结果为135.4±4.3 Ma,表明其属燕山晚期岩浆活动产物.莫干山花岗岩的Sr-Nd-O同位素分析结果为:初始87Sr/86Sr=0.70933;εNd(t)=-3.75~ - 6.4;δ18O=8.86‰~10.78‰,表明其成因类型属Ⅰ型花岗岩,是壳-幔物质混合形成的.按Sr Nd双变量二元混合模型计算得出源区物质中地壳端员和亏损地幔端员的贡献份额分别为47%~49%、51%~53%.莫干山花岗岩与建德群黄尖组火山岩的锆石U-Pb年龄、全岩Rb Sr等时线年龄基本一致,其Nd-Sr同位素组成也很相似,表明它们来自同一岩浆源. 相似文献
579.
皖南逍遥岩体的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皖南绩溪县逍遥岩体侵位于新元古界南华系、震旦系和下古生界海相沉积盖层中,岩性为花岗闪长岩。测得该岩体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加权平均值年龄为(149.3±2.3)和(148.6±1.9)Ma,表明:岩体侵位于晚侏罗世。逍遥花岗闪长岩体的电子探针分析显示其黑云母为镁质黑云母。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其为高钾钙碱性系列,准铝质—过铝质,属于I型花岗岩;微量元素特征显示其富集轻稀土而亏损重稀土元素,富集Ba、Sr等大离子亲石元素。综合地质、年代学、电子探针和岩石主微量元素分析,逍遥岩体形成于晚侏罗世,其岩浆来源于有幔源物质加入的下地壳,在形成过程中经历了较强的部分熔融作用,该岩体具有火山弧花岗岩特点。 相似文献
580.
新疆准噶尔北东缘乌图布拉克岩体形成时代、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 总被引:4,自引:5,他引:4
乌图布拉克岩体位于准噶尔北东缘,额尔齐斯-玛因鄂博构造带南侧。岩体主要由花岗闪长岩和二长花岗岩组成,有少量石英闪长岩和钾长花岗岩。岩体的锆石SHRIMP U-Pb年龄为360.1±3.6Ma。岩石的K2O+Na2O=7.05%~9.48%,A/NKC=0.91~1.04,属准铝-过铝质“I”型花岗岩。岩石稀土总量低,∑REE为72×10-6~184×10-6,轻稀土富集,(La/Yb)N=5~13。石英闪长岩、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具弱的铕负异常或无明显异常(δEu=0.72~0.98);钾长花岗岩铕负异常明显(δEu=0.15~0.21)。在微量元素配分模式中,具有Sr、Ba、P、Ti的亏损,而Nb、Ta亏损不明显。岩石有低的Sr初始值(0.70165~0.70462)和高的εNd(t)u(+4.7~+6.9)。2个样品的Nd模式年龄分别为758Ma和551Ma。上述特征表明,岩浆可能具有较复杂的来源,推测该岩体岩浆可能来源于年轻的玄武质地壳,并有幔源物质的加入。综合本文资料及区域地质特征分析,阿尔泰造山带后碰撞时限可能为360~290Ma,即泥盆纪末-石炭纪末。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