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12篇
  免费   1104篇
  国内免费   1090篇
测绘学   279篇
大气科学   948篇
地球物理   1478篇
地质学   2713篇
海洋学   345篇
天文学   93篇
综合类   434篇
自然地理   1616篇
  2024年   28篇
  2023年   50篇
  2022年   169篇
  2021年   209篇
  2020年   194篇
  2019年   251篇
  2018年   212篇
  2017年   276篇
  2016年   231篇
  2015年   261篇
  2014年   305篇
  2013年   359篇
  2012年   381篇
  2011年   361篇
  2010年   338篇
  2009年   356篇
  2008年   349篇
  2007年   401篇
  2006年   405篇
  2005年   331篇
  2004年   351篇
  2003年   267篇
  2002年   238篇
  2001年   215篇
  2000年   200篇
  1999年   178篇
  1998年   173篇
  1997年   130篇
  1996年   127篇
  1995年   103篇
  1994年   131篇
  1993年   92篇
  1992年   68篇
  1991年   37篇
  1990年   31篇
  1989年   45篇
  1988年   21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4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2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8 毫秒
991.
邹君  郑文武  杨玉蓉 《地理科学》2014,34(8):1010-1017
采用GIS/RS的方法,以衡阳盆地为研究对象,构建由年降水量,少雨期干旱指数,坡度指数,土壤蓄水能力指数,植被覆盖指数,土地利用指数,水源可获得性指数和人类活动指数8个具体指标组成的基于GIS/RS方法的水资源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对衡阳盆地农村水资源脆弱性进行定量评价。结果表明,衡阳盆地农村水资源系统脆弱度的空间分布总体表现为“南北低、中间高”的分布态势,北部的衡阳县、西部的祁东县和中部的衡南县是全区水资源脆弱性最高区域,而南部的常宁、耒阳和东北的衡东县是全区水资源脆弱性低值区。基于GIS/RS的水资源脆弱性评价方法与传统研究方法所得结果具有较好的相似性,但是,相对于传统的评价方法,GIS方法的评价结果更为细致和精确。  相似文献   
992.
洞庭湖区生态承载力系统耦合协调度时空分异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不同时空尺度下,生态承载力系统耦合协调度呈现不同差异和变化。在阐述耦合协调发展作用机理的基础上,构建了耦合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容量耦合模型对洞庭湖区生态承载力系统耦合协调度进行时空分析。结果表明:① 时序变化上,2001~2012年洞庭湖区生态承载力系统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变化趋势基本趋同,大致呈现同步稳定上升态势,耦合度均值达0.499,处于拮抗阶段;耦合协调度均值达0.463,处于中度耦合协调阶段;年均增长率上,耦合度达3.35%,大于耦合协调度的3.05%。表明生态承载力内部系统耦合作用和协同效应明显,并且耦合作用的强度大于内部协调性。② 空间分异上,17个县域的耦合度出现了低水平耦合、拮抗阶段和磨合阶段3种状态,3种耦合状态的县域个数和区间变化呈现不同的差异。耦合协调度出现了低度耦合协调、中度耦合协调和高度耦合协调3种状态,其变化状况基本上与耦合度类似,但从协调状态的县域个数和区间变化来看,耦合协调度的变化稍滞后于耦合度的变化,空间分布与耦合度分布特征基本相似,高、低值区的空间分布由西南向东北大致呈现较低----较低的“M”型基本格局。③ 空间组合上,17个县域出现了低耦合低协调区、中耦合低协调区、中耦合中协调区、高耦合中协调区和高耦合高协调区5种空间组合类型,其基本空间格局是,低耦合低协调区集中分布在洞庭湖区中部和西南部,高耦合高协调区则沿京广线、石长线和常岳高速三线呈“三足鼎立”布局,其它不同组合类型则集中于高耦合高协调区外围呈“零星状”分布。  相似文献   
993.
Based on discussion about the features of karst groundwater resources distribution of karst water system in Heilongdong Springs and causes of spring groups cutoff and according to current karst groundwater resources and exploitation distribution conditions of coal resources, this paper put forward the measures for protecting groundwater resources, i.e. intensifying plugging of underground coal mine gushing water points, grouting in advance to reinforce the small faults and weak lower confining bed of coal seam and leave sufficient waterproof coal pillars based on adjustment of the water sources for centralized water supply and water supplying and draining and countermeasures of improving use ratio of mine water and replacement of direct exploitation to realize resuming flow of spring groups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groundwater resources and exploitation of coal resources  相似文献   
994.
基于生产性服务业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网络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王聪  曹有挥  陈国伟 《地理研究》2014,33(2):323-335
全球化进程中,城市网络的研究成为国内外学者关注的重要前沿。借鉴西方有关的研究工具,从城市网络的层级特征、网络模式、功能特征三个方面分析了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生产性服务业的城市网络发展特征。研究表明:基于生产性服务业的长三角城市网络具有显著的层级特征,与已有的城市等级体系特征并不完全一致,个别城市如昆山、义乌等城市承担了重要的网络联系中心的作用。同时,城市间的网络连接也呈现出明显的位序关系,三大核心节点城市(上海、南京、杭州)之间的联系形成了长三角地区城市间网络的最主要的联系。从影响范围来看,上海的网络指向性最强,涉及面也最广,但南京和杭州的影响不再仅仅局限于自身所在省份之内,扁平化发展的趋势愈发显著。网络联系的核心区域开始由传统的上海、南京、杭州、宁波所围合的“Z”字型区域向北部的南通、扬州以及南部的绍兴等地区扩散。根据不同类型的生产性服务业所形成的网络特征的不同,将11个部门分为完善型、扁平型、专业型等三种类型。  相似文献   
995.
文章从清代的地方志、档案等文献史料中提取台风灾害信息并整理分类,根据台风及其次数的判断依据识别出清前期长江三角洲地区存在7次重大台风灾害,对这7次台风事件从台风过程、灾害分布与路径等方面进行了重建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清前期长三角地区的7次重大台风都发生于农历的六月、七月和八月,正值潮汛期,危害极大;台风过程持续时间短,一般在2~3 d左右。7次重大台风集中分布在浙江的杭州湾附近和长江下游流域两岸,主要在上海市的崇明、奉贤,浙江的余姚、嘉善等沿海地区登陆,然后沿岸向西北方向路径移动,与现代台风路径相比,接近于西北路径型或向北路径。在不同时空背景下台风对区域社会影响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996.
鲍艳  张宇  吕世华  左洪超 《高原气象》2005,24(4):487-495
为了进一步检验裸土参数化的气候模拟性能,本文在文献[1,2]的基础上,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和Xie等全球降水资料与CCM3模拟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加入裸土参数化方案的CCM3能较好地再现冬季东亚和中国地区区域气候的主要特征,模式较原CCM3能更好地模拟地表温度和东亚及中国西北地区的降水,对东亚季风环流的模拟也较接近实际。同时,该方案在CCM3中的加入改进了青藏高原冬季降雪带及夏季高原东南部降水中心的模拟,提高了模式对高原冬夏季降水的模拟能力,从而再次说明利用观测资料对模式参数修正及参数化方法的改进是提高数值模式模拟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997.
气流的垂直分布对地形雨落区的影响   总被引:49,自引:6,他引:43  
孙继松 《高原气象》2005,24(1):62-69
从大气运动的基本方程出发,讨论了华北地区太行山东侧低空东风气流背景下不同垂直分布气流对降水落区的影响。认为:当垂直于山体的气流随高度减小时,地形的作用表现为迎风坡上水平辐合,造成气旋式涡度增加,产生风场切变,因此对迎风坡降水产生明显的增幅作用。当气流的垂直分布随高度增加时,迎风坡方向表现为反气旋涡度增强,而在背风坡方向产生辐合作用,造成气旋式涡度增加,发生风场切变。  相似文献   
998.
应用气候态月平均的Levitus和COADS(Comprehensive Ocean-Atmosphere Data Set)温度资料及COADS海面通量资料, 探讨了南海气候态意义下春季暖池(温度大于29.5℃的水体)的演变过程及其生消的动力学机制.研究发现, 在气候态意义下, 南海表层海温在5月份存在显著的增温, 在南海中南部形成了大面积、具有一定厚度(约15 m深)的春季暖池, 暖池面积在6月份迅速减小以至消失.对南海春季暖池的生消机制研究发现, 春季暖池的产生过程是由于在不断增长的海面净热通量的作  相似文献   
999.
川滇地区重力异常的小波分解与解释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楼海  王椿镛 《地震学报》2005,27(5):515-523
利用小波变换方法对四川云南及周围地区的布格重力异常进行分解. 在计算中选用具有正交完备性并有较好对称性及较高消失矩的小波函数把重力异常分解为两部分. 用功率谱方法对分解后异常进行分析,可知其分别表示地壳内部和更深部的密度变化. 两部分异常显示出川滇地区深部与浅部的构造差异. 浅层重力异常的密度填图表明:① 四川盆地地壳密度较高,松潘——甘孜造山带密度较低;② 康滇菱形块体的密度是不均匀的;③ 康滇菱形块体的边界断裂具有不同的密度特征,显示出不同的构造性质. 深部重力异常的密度填图显示出与浅部相似而又不同的密度分布特征,表明川滇地区浅部与深部构造作用有所不同,两者之间可能是不完全解耦关系. 本文结果还表明,地震分布不仅受断裂构造控制,也与深部密度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1000.
宁夏春季首场透雨的气候预测探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目前在统计预报中广泛应用的最优子集回归预报法,作宁夏南部山区及银川地区春季首场透雨出现日期的统计预报,给出了具体的预报方程和拟合效果分析。并对近30 a来宁夏南部山区及银川地区首场透雨出现日期的变化特征进行了较详细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银川地区3月份出现首场透雨的气候概率为23.3%、4月份为20%、5月份为23.3%、6月份为33.3%,出现机会相对较多。30 a来春季首场透雨出现日期:20世纪70年代相对较晚,80年代偏早,90年代介于70、80年代之间。南部山区春季首场透雨出现时间相对比较集中,其中4月份出现的气候概率为53%,其次是5月份和3月份,分别为20%和17%,最小的是6月份,只占10%,从近30 a来的总趋势看,南部山区春季首场透雨出现日期在波动中略有推迟现象。利用最优子集回归预报法对宁夏春季首场透雨出现日期的预测具有理想的拟合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