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12篇
  免费   156篇
  国内免费   211篇
测绘学   143篇
大气科学   189篇
地球物理   213篇
地质学   395篇
海洋学   130篇
天文学   111篇
综合类   115篇
自然地理   383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49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54篇
  2018年   41篇
  2017年   53篇
  2016年   68篇
  2015年   61篇
  2014年   63篇
  2013年   84篇
  2012年   70篇
  2011年   89篇
  2010年   72篇
  2009年   87篇
  2008年   64篇
  2007年   91篇
  2006年   93篇
  2005年   76篇
  2004年   58篇
  2003年   50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30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4篇
  1982年   3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7篇
  1975年   2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3篇
  1972年   2篇
  197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08 毫秒
121.
一致性哈希算法在数据库集群上的拓展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数据库集群的研究中,可扩展性是一个重要的性能指标。为实现在数据高速增长或部分集群服务器故障情况下,数据依然能够快速、可靠、安全的分布到新的集群服务器节点上的目的,就必须合理设置数据划分的策略。将Key-Value存储技术中使用的一致性哈希算法思想借鉴运用到并行分析型数据库集群中,提出针对大规模结构化类特殊数据的一致性哈希划分方法,并在MapReduce框架下设计具体的数据划分方案。最后,以TPC-DS作为测试基准,与同类系统进行性能对比测试,实验结果表明方案不仅有良好的划分性能,且扩展性也较好。  相似文献   
122.
在数据库集群的研究中,可扩展性是一个重要的性能指标.为实现在数据高速增长或部分集群服务器故障情况下,数据依然能够快速、可靠、安全的分布到新的集群服务器节点上的目的,就必须合理设置数据划分的策略.将Key-Value存储技术中使用的一致性哈希算法思想借鉴运用到并行分析型数据库集群中,提出针对大规模结构化类特殊数据的一致性哈希划分方法,并在MapReduce框架下设计具体的数据划分方案.最后,以TPC-DS作为测试基准,与同类系统进行性能对比测试,实验结果表明方案不仅有良好的划分性能,且扩展性也较好.  相似文献   
123.
针对城市创伤中心空间选址问题,建立包含四大类、八小类影响因素的层次分析模型,邀请不同领域的专家对构造出的判断矩阵综合打分,得出各因素的相应权重后运用到深圳市创伤中心空间选址的实例研究上。模型中所涉及的空间数据均基于网络分析,更贴合实际情况。同时,考虑到深圳市创伤中心的依托医院相对集中这一特殊情况,通过聚类分析划分区域后再使用层次分析模型选址。优化后的结果将改善深圳市创伤医疗救治资源配置、提高创伤救治效率,为创伤救治机构规划部门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24.
铜陵矿集区是我国长江中下游Cu-Au-Fe-Mo成矿带中最重要的有色金属基地之一,凤凰山矿床是铜陵矿集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一个典型的夕卡岩型铜矿床。本文利用Re-Os同位素定年方法对凤凰山铜矿床进行了成矿时代测定,获得了辉钼矿的Re-Os同位素模式年龄范围为139.1±2.4~142.0±2.2Ma,等时线年龄为141.1±1.4Ma,与矿区内石英二长闪长岩和花岗闪长岩SHRIMP锆石U-Pb年龄(144.2±2.3Ma)相吻合,也与铜陵地区其他矿田的成矿时代基本一致,可能为岩石圈减薄事件的成矿响应。  相似文献   
125.
The catchment of South Luohe River in Central China is an important region for investigating modern pollen-environment relationship, because it is located in the transitional zone between south and north China, an environment which is sensitive to climate changes. In this study, 40 surface samples under ten vegetation types were collected to reveal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ollen assemblages and vegetat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urface pollen assemblages reflect the vegetation quite well. In forest topsoils, the average of arboreal pollen content is greater than 40%, and the Selaginella sinensis spore is high. As to sparse forest grassland and shrub community, the average arboreal pollen is 13.2% and 16.6% respectively, and the shrub pollen is relatively higher than that of grassland samples. The grassland and farmland are characterized by low percentage of tree and shrub pollen (<10% and <1%), and high percentage of herbs (>80%). Pinus, Quercus and some other arboreal pollen can indicate the regional vegetation because of their dispersal ability. Quercus pollen is under-representative and so is Pinus. Artemisia pollen is significantly over-represented, has poor correlation with the plant coverage, and may reflect human disturbance. Gramineae can indicate plant quite well, but with low representation. High content of Chenopodiaceae probably suggests human impact. Predominant Selaginella sinensis can be used as an indicator of forest environment. Cluster analysis and principal components analysis of pollen assemblages can distinguish forest and non-forest vegetation well. The former method is better at separating pine and mixed forests, while the latter is more stable and could better differentiate farmland and other non-forest area. The first axis of PCA mainly reflects the humidity.  相似文献   
126.
In Germany, a county-resolution data set that consists of 35 land-use and animal-stock categories has been used extensively to assess the impact of agriculture on the environment. However, because such environmental effects as emission or nutrient surplus depend on the location, even a county resolution might produce misleading results. The aim of this article is to propose a Bayesian approach which combines two sorts of information, with one being treated as defining the prior and the other the data to form a posterior, used to estimate a data set at a municipality resolution. We define the joint prior density function based on (i) remote sensing data, thus accounting for differences in county data and missing data at the municipality level, and (ii) the results of a cluster analysis that was previously applied to the micro-census, whereas the data are defined by official statistics at the county level. This approach results in a fairly accurate data set at the municipality level. The results, using the proposed method, are validated by the national research data centre by comparing the estimates to actual observations. The test statistics presented here demonstrate that the proposed approach adequately estimates the production activities.  相似文献   
127.
采用灰色定权聚类分析法,对江苏省近年来的工业节能减排情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2000年以及2009-2011年的节能减排效果较好,2002-2008年的节能减排效果一般,2001年的节能减排效果较差.另外,还结合各项指标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有关江苏省节能减排措施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8.
以桂林市郊区某变电站工程为例,在地面调查、钻探及高密度电法测试的基础上,分析了峰丛洼地的岩溶发育特征。强调了地面调查在岩溶勘察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29.
滇东南喀斯特山区生态系统服务时空格局及功能分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明晰生态系统服务时空格局,划分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区,将有助于实现土地资源精细化管理。本文以滇东南喀斯特山区典型区域文山市为例,分析2000—2017年食物供给、产水量、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土壤保持、生境质量和旅游文化6项生态系统服务的时空格局及其分异特征;运用K-means聚类法识别生态系统服务簇,划分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区,并提出差异化生态管控措施。结果表明:① 2000—2017年间,除生境质量服务下降外,文山市其他5项服务均呈上升趋势。② 空间分布上,文山市6项生态系统服务高值区集中分布在西部和南部,低值区集中分布在北部和中部;6项服务的冷热点区域空间分布有差异,但整体上具有重叠性。除旅游文化服务的热点和冷点区分布面积占比分别为2.56%和0以外,其他5项服务的冷热点区面积占比均在21%~32%;能够同时提供3项及以上高值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区域较少,85.50%的区域只能同时提供2项及以下高值服务功能。③ 根据服务簇聚类结果,文山市划分为生态保护区、生态过渡区、农业主产区和人类生产生活区4类功能区,针对各分区提出差异化生态管控建议。研究结果可为喀斯特山区城市资源利用和国土空间管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0.
基于城市空间网络结构和规模特征两个方面,运用修正引力模型、社会网络分析、标准差椭圆分析、中心职能模型、泰尔指数模型等,综合刻画2000—2017年新疆城镇体系区域经济的空间发展规律及变化差异。结果表明:(1)从城市空间网络结构来看,新疆城镇体系城市网络的范围持续扩张,等级分层较为突出,空间上表现为以乌昌石城镇群为核心逐级递减的单核圈层结构。联系网络的密度有所下降,但变化较小,各子城镇群的区域联系有待加强。新疆城镇体系的内部凝聚力远大于外向辐射力,整体上形成资源不断涌向核心区域的现象,正处于发展严重不协调阶段。(2)从城市规模特征来看,新疆城镇体系的区域格局主导方向为“东北-西南”,空间结构长期稳定,核心区域集中在天山中部,总体呈现“一级超强,分散组团”的发展格局,乌昌石城镇群与其他区域差距悬殊且极化现象愈加突出,各子区域间表现出明显的等级差异。同时,各地区的差距不断增大,发展也相对割裂,没有形成良好的互动,城镇职能配置不断转移,呈现显著的“虹吸”效应。总体来看,研究区的“中心-外围”特征显著,区域经济格局虽然存在一定弊端,但等级严序的分层结构,次级城镇群间差异较小等特征为优化经济格局框架创造了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