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137篇
地球物理   10篇
地质学   268篇
综合类   16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81.
西藏那曲地区的中—晚三叠世嘎加组中存在一套闪长玢岩,对这套闪长玢岩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测定,获得的年龄为115.4±0.6Ma,属早白垩世,与区域上多尼组和则弄群时代一致。闪长玢岩SiO2含量均值为57.96%,富集Rb、Th元素,亏损Nb、P、Ti元素,与上地壳具有相似的蛛网图曲线。εHf(t)值在2.0~4.1之间,平均值为3.0,岩浆来自新生地壳。结合地球化学和构造环境综合分析,闪长玢岩可能形成于拉萨地块和羌塘地块碰撞环境,115Ma时研究区洋壳俯冲作用已结束,进入陆—陆碰撞的演化阶段,随着羌塘地块与拉萨地块的碰撞,地壳不断加厚,慢慢聚集在浅部岩浆房中的大量岩浆把已经加厚的地壳不断加热,从而引起上覆地壳的部分熔融。  相似文献   
82.
班公湖—怒江特提斯洋的演化一直以来备受关注,对于其俯冲极性存在不同认识。报道在青藏高原南羌塘荣玛地区新发现的晚侏罗世闪长岩年代学、地球化学和锆石Hf同位素特征。LA-MC-ICP-MS锆石U-Pb年龄结果表明,岩石形成于149.7±0.8Ma,时代为晚侏罗世。岩石呈富碱,低Mg O、TFe O、Ca O,富集轻稀土元素和Rb、Th、U、K等元素,亏损Ta、Nb、P、Ti等元素。锆石εHf(t)值为正值,并且具有较大的变化范围(+4.26~+9.29),指示岩浆来源于幔源和壳源岩浆的混合。结合区域地质背景认为,荣玛地区晚侏罗世闪长岩为班公湖—怒江特提斯洋向北俯冲所引起的幔源和壳源岩浆混合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83.
前人对东天山海西期的构造-热事件作了大量研究,得出了许多方面的重要认识.东天山印支期的构造演化到底是海西期的延续,还是受控于另一构造域,至今仍不清楚.因此,印支期岩浆岩岩相学、地球化学和同位素地质学的综合研究,对阐明本区印支期的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产于中天山东段的尾亚石英闪长岩形成于印支早-中期.该岩石主要组成矿物为...  相似文献   
84.
Western Linyi of Shandong Province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gold ore mineralization concentration areas. Mesozoic gold ore deposits in this area can be subdivided into two types: magmatic hydrothermal and epithermal gold deposits. The occurrences of gold ore bodies are controlled by structures. Related subvolcanic rocks can be subdivided into high potassium calc-alkali series and alkaline series. These two types of subvolcanic rocks are of different geochemical features and different sources. The high potassium calc-alkali rocks are derived from enriched mantle and contribute to the formation of magmatic hydrothermal gold ore deposits including skarn gold-copper ore deposit and porphyry gold ore deposit. Alkaline rocks are derived from lower crust and they host epithermal gold deposits. Comprehensive studies show that there is no evolutionary or transitional relationship temporally and genetically between the epithermal gold deposit and the high temperature magma hydrothermal gold deposit in the western Linyi.  相似文献   
85.
张亚峰 《地质与勘探》2018,54(2):300-314
对出露于南秦岭陕西省凤县境内的花红树坪花岗闪长岩体进行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获得岩体表面年龄为214.3±2.7Ma(MSWD=2.6),表明其形成时代为晚三叠世。岩体的SiO_2=61.45%~65.10%,TiO_2=0.52%~0.63%;Al_2O_3=14.97%~15.74%,Mg O=2.33%~3.02%,Mg#=51.31~53.61,高Sr(485×10-6~563×10-6)和Sr/Y(28.2~30.4),低Y(17.0×10-6~19.1×10-6)和Yb(1.46×10-6~1.83×10-6),微弱负Eu异常(δEu=0.83~0.99),具有明显高镁埃达克岩地球化学特征。结合区域地质背景,认为花红树坪岩体是后碰撞构造环境下加厚下地壳拆沉熔融与先存地幔岩浆交代混染作用下的产物,其可能与凤太矿集区多金属矿成矿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86.
本文报道了华北克拉通东部冀东地区界岭口闪长岩及其中基性岩包体的锆石定年结果和地球化学组成。界岭口闪长岩是华北克拉通规模最大的太古宙闪长质侵入体,总面积约650km2。界岭口闪长岩由闪长岩和石英闪长岩组成,两者渐变过渡。在界岭口闪长岩中存在基性岩包体,包括辉绿岩、细粒辉长岩和辉长岩,一些基性岩包体边部存在冷凝边。石英闪长岩和细粒辉长岩包体的岩浆锆石年龄分别为2533±5Ma和2534±8Ma。闪长岩和石英闪长岩元素组成类似(13个样品),主要区别是后者SiO_2相对较高一些。它们稀土总量较高(TREE=93. 0×10~(-6)~234. 2×10~(-6)),轻重稀土分异程度不强((La/Yb)N=10. 4~23. 9),无明显铕异常(Eu/Eu*=0. 80~1. 05)。在MORB标准化的微量元素图解上,大离子亲石元素相对富集,高场强元素相对亏损。全岩εNd(t)和tDM1(Nd)分别为-1. 20~2. 13和2. 73~2. 95Ga(7个样品),岩浆锆石εHf(t)和tDM1(Hf)分别为1. 66~4. 37和2. 60~2. 78Ga(13个数据点),δ~(18)O值为5. 00‰~6. 83‰(13个数据点)。相对于闪长岩-石英闪长岩,基性岩包体(3个样品)的MgO和CaO含量明显增高。岩石稀土总量偏低(TREE=82. 4×10~(-6)~155. 7×10~(-6)),轻重稀土分离不强((La/Yb)N=3. 3~6. 0),出现较弱的负铕异常(Eu/Eu*=0. 71~0. 88),在MORB标准化的微量元素图解上,大离子亲石元素相对富集,高场强元素相对亏损。全岩εNd(t)和tDM1(Nd)分别为-0. 70和2. 97Ga(1个样品),岩浆锆石εHf(t)和tDM1(Hf)分别为0. 52~4. 72和2. 66~2. 82Ga(16个数据点),δ~(18)O值为4. 88‰~6. 72‰(13个数据点)。结合前人研究,可得出如下结论:1)界岭口闪长岩是基性岩浆结晶分异和陆壳物质影响双重作用的产物,而陆壳物质参与可能起了更重要的作用; 2)界岭口闪长岩形成于新太古代晚期总体上仍处于挤压的岛弧构造环境; 3)在华北克拉通,至少一部分具有中太古代晚期-新太古代早期Nd-Hf模式年龄的新太古代晚期TTG岩石形成与新太古代晚期富集地幔添加有关或是新太古代晚期亏损地幔添加与陆壳物质影响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87.
北祁连走廊南山北坡西水地区的加里东期大野口岩体中闪长玢岩地球化学的研究表明,该套岩石的SiO_256%,Al_2O_315%,Na_2OK_2O,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和轻稀土元素,具正Eu异常,富集Sr元素、亏损重稀土元素Yb和Y,具有较高的Sr/Y值,表现出明显的埃达克岩的地球化学性质。结合岩体产出的时空位置,认为大野口岩体形成于奥陶纪与板块俯冲作用相关的俯冲洋壳部分熔融和壳幔岩浆混合作用。  相似文献   
88.
青海冷湖北片麻状石英闪长岩Si O2含量较低、Na2O、Al2O3、Mg O含量较高,铝饱和指数(ASI)介于0.66~0.70,具准铝质岩石的特征,属高钾钙碱性系列。球粒陨石标准化的稀土元素配分曲线表现为轻稀土富集型,轻重稀土分馏明显,Eu呈很弱的负异常(δEu=0.82~0.87)。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岩石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Sr和Th、U,贫高场强元素Nb,Ta、Zr、Hf等,显示出与板块俯冲作用有关的造山带岩浆岩的特征,岩石形成于火山弧构造环境。青海冷湖北片麻状石英闪长岩形成于以角闪石作为主要残余的压力环境下,源岩可能为中—高钾的变质玄武岩。经过锆石阴极发光分析和MC-LA-ICP-MS锆石U-Pb测年,获得加权平均年龄为430.7±0.8Ma,代表了片麻状石英闪长岩的成岩年龄。该岩体是在塔里木地块与柴达木地块发生斜向俯冲碰撞时,深部软流圈相对岩石圈继续运动,岩石圈内部发生拆离,密度相对较小的柴达木陆壳在浮力作用下迅速折返,随着温度的升高或者压力的降低,陆壳中—高钾变玄武岩在中下地壳压力条件下发生熔融形成,是柴北缘高压—超高压变质带折返的物质响应。  相似文献   
89.
庐枞盆地是长江中下游成矿带中的重要铁(铜)矿集区,盆地内闪长玢岩与成矿作用关系密切,但目前对庐枞盆地内闪长玢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形成时代的认识仍存在争议。本文分析了庐枞盆地内闪长玢岩的主量元素、微量元素、Sr-Nd-Pb同位素组成特征,并利用LA-ICP MS对盆地内泥河铁矿及汪庄铜矿深部的闪长玢岩样品进行了锆石U-Pb定年。泥河铁矿深部两块闪长玢岩样品中锆石的206 Pb/238 U加权平均年龄分别为138±1.4Ma及134.5±1.8Ma,而汪庄铜矿三块样品锆石U-Pb定年结果分别为133.9±1.9Ma、137.5±1.6Ma及135.8±2.2Ma。研究结果显示庐枞盆地内闪长质岩浆活动的开始于138 Ma左右,并可能一直持续到约134Ma。而庐枞盆地内这期较早的岩浆活动可能与周边隆起区(铜陵)约140~145Ma的岩浆活动类似,同时与区内早白垩世成矿作用密切相关,对于在庐枞盆地开展深部找矿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90.
邹平铜矿17号矿体是高中温热液矿床并严格受隐爆角砾岩筒控制,而非伟晶岩型矿床,已被海内外众多同行所认可。该文在勘查结合坑道观测的基础上,通过深入研究和分析对比,进一步证实并坚定了对矿床成因的认识,并澄清了一些模糊看法及无根据的推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