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30篇
  免费   1263篇
  国内免费   1301篇
测绘学   414篇
大气科学   823篇
地球物理   1217篇
地质学   3491篇
海洋学   1347篇
天文学   95篇
综合类   471篇
自然地理   2336篇
  2024年   31篇
  2023年   101篇
  2022年   286篇
  2021年   305篇
  2020年   298篇
  2019年   417篇
  2018年   299篇
  2017年   329篇
  2016年   319篇
  2015年   288篇
  2014年   451篇
  2013年   486篇
  2012年   451篇
  2011年   438篇
  2010年   404篇
  2009年   422篇
  2008年   422篇
  2007年   450篇
  2006年   523篇
  2005年   474篇
  2004年   420篇
  2003年   366篇
  2002年   368篇
  2001年   314篇
  2000年   259篇
  1999年   238篇
  1998年   206篇
  1997年   160篇
  1996年   151篇
  1995年   110篇
  1994年   96篇
  1993年   79篇
  1992年   58篇
  1991年   42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24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4篇
  1980年   1篇
  1972年   1篇
  195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第四纪洞庭盆地主体自西向东分为安乡凹陷、赤山隆起和沅江凹陷等3个次级构造单元。在安乡凹陷东南部两护村新施工揭穿第四系的ZKC1孔,其地层组成自下而上依次为早更新世华田组、汨罗组,中更新世早期—中期洞庭湖组,晚更新世坡头组以及全新统等。对钻孔岩芯进行了系统的重矿物分析,进而根据特征重矿物来源和含量变化,结合钻孔岩性和岩相变化以及区域地质和地理背景,探讨洞庭盆地南部早—中更新世沉积环境暨河湖变迁以及构造沉降过程。研究表明,洞庭盆地存在幕式断陷活动,早更新世早期、早更新世末期和中更新世中—后期等3个时期强烈断陷沉降,相对湖平面上升,来源于盆地南缘中段的资江河水部分向西注入安乡凹陷,导致ZKC1孔华田组下段下部、汨罗组顶部、洞庭湖组上段等相应层位中的锆石、金红石、锐钛矿和菱铁矿等(主要来源于资江流域)含量显著增高。其它时期断陷作用较弱,河湖水位低,沅水和资江分别沿其主水道于赤山隆起西侧和东侧向北汇入长江,导致ZKC1孔相应沉积层位中锆石、金红石、锐钛矿和菱铁矿的含量明显偏低。对重矿物特征指数变化与孢粉和化学蚀变指数所反映的气候变化的相关性研究,暗示上述3次相对湖平面上升的主要原因不是降水增加,而是构造沉降增强。  相似文献   
942.
腾冲马鞍山、打鹰山、黑空山火山岩浆来源与演化   总被引:10,自引:6,他引:4  
赵勇伟  樊祺诚 《岩石学报》2010,26(4):1133-1140
本文对马鞍山、打鹰山、黑空山火山岩主微量和Sr、Nd、Pd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认为,腾冲火山岩浆源区具有MORB与富集地幔混合之特征,推测为新特提斯俯冲洋壳重新熔融,导致腾冲地区的高钾钙碱性岩浆的火山活动,解释了腾冲在新生代大陆板内构造环境背景下出现岛弧或活动大陆边缘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的现象。马鞍山、打鹰山和黑空山火山高钾钙碱性岩浆经历了岩浆房阶段辉石、钛铁矿的结晶分离作用和岩浆上升过程中斜长石的结晶分离作用,导致岩浆成分从中基性向中酸性演化,火山岩从玄武质粗安岩→粗安岩→粗面质英安岩演化。  相似文献   
943.
周喜文  赵国春  耿元生 《岩石学报》2010,26(7):2113-2121
贺兰山孔兹岩系作为华北克拉通西部孔兹岩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成因问题一直存在争议。近来,在对贺兰山富铝岩系研究过程中,发现了具有"蓝晶石+条纹长石+石榴石"特征组合的高压泥质麻粒岩。通过岩相观测与相平衡定量模拟,确定其曾经历四个阶段的变质演化过程,即早期进变质阶段(M1)、变质峰期阶段(M2)、峰期后降压阶段(M3)和晚期退变阶段(M4)。早期进变质阶段,以石榴石中包裹黑云母和白云母为特征。变质峰期阶段,以出现"蓝晶石+条纹长石+石榴石"组合为特征,变质温、压条件为850~870℃、1.4~1.5GPa。峰期后降压阶段以峰期石榴石和蓝晶石转变为堇青石和夕线石为特征,温压条件大致为840~860℃、0.6~0.8GPa。晚期退变阶段以出现新生黑云母为标志,温、压条件为780~810℃、0.45~0.55GPa。PT轨迹具有顺时针演化样式,峰期后表现为先发生近等温降压(ITD)、后发生近等压冷却(IBC)的退变过程,反映陆-陆碰撞发生高压麻粒岩相变质作用,后又快速折返到正常地壳深度的变质动力学过程,进而从岩石学角度证明华北克拉通西部孔兹岩带是由北部的阴山陆块与南部的鄂尔多斯陆块发生碰撞所致。  相似文献   
944.
长石在高温高压条件下的物理化学行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曦  胡张翼  邓力维 《岩石学报》2010,26(12):3641-3650
长石是地学上非常重要的矿物之一。它有可能随着板块俯冲而进入地球深部,因此它在高温高压条件下的相行为以及物理化学性质对地球深部地球动力学研究非常有意义。本文总结了长石端员组份(钾、钠、钙长石)以及其固溶体系列已知的高温、高压实验数据,并绘制成相图。已有的研究成果显示:这三种端员组份在高压下的相行为有较大差异,并产生了许多只在高温高压条件下稳定的相如K-Holl-I、K-Holl-II、CF、CAS及CaPv等。由这些高压相构成的具有长石成分的不同相组合的密度在约5~23GPa的压力范围内超过地幔岩的密度,因此这些相组合可以主动俯冲到上地幔的深处。另一方面,已有研究表明,这些高压相对碱金属及碱土金属在地幔中的赋存状态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945.
通过对白龙江下游涉核地区及周边地区的汽车能谱测量和地面伽玛能谱测量以及空气中的氡浓度的监测,得出区内各地层中的U、Th、K含量均符合当地各地层的特性,与当地本底基本一致,空气氡浓度范围为183.9~305.8 Bq/m3,均属正常,符合当地的天然放射性环境情况,对环境无任何影响。  相似文献   
946.
嘉陵江是长江水系中流域面积最大的支流,也是我国南方最大的产沙河流。嘉陵江干流地处青藏高原与长江中下游平原之间的过渡带,其植被覆盖率平均为13.5%。区内主要地质环境问题有水土流失、泥沙淤积、库岸再造失稳、地质灾害等。其中水土流失问题尤为突出,嘉陵江干流水土流失面积约20 729 km2,占干流总面积的49.98%;嘉陵江河口多年平均输沙量达1.51×108t,多年平均含沙量2.25 kg/m3。近年来随着"长治"工程和"天保"工程的实施,水土流失逐渐减弱,地质环境质量渐趋好转。建议采取退耕还林还草、重大地质灾害隐患工程治理、渠化两岸、避让搬迁和监测等措施,全面推行地质环境影响评价,保护地质环境,防治水土流失和地质灾害,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47.
天津市潮间带柱状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污染历史及来源判别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因子分析和元素含量特征分析两种方法,对天津市潮间带的4个无扰动沉积物柱样的46个样品进行了重金属分析,并探讨了重金属的来源方式和富集原因。研究结果表明,天津市潮间带的重金属可分为3类:1)Fe、Cr、Al及Mn元素主要受环境背景值的影响,2)Hg和Cd受人为活动的影响较大,3)As、Zn、Pb、Cu及Ni受环境背景值及人类活动的双重影响,且影响大小随所在位置的不同而变化。结合210Pb和137Cs测年结果,定量确定了天津市潮间带小于0.063 mm粒级沉积物中Ni等11种重金属元素的环境背景值,并以此为基础,进一步探讨了重金属富集年代、富集量及污染历史和人类活动的关系,发现多数重金属的污染始于1910年代,并在1954年之后富集量增加。  相似文献   
948.
一体化研究方法在塔中地区碳酸盐岩储层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塔中地区现有三维地震资料覆盖面积4530km2以上,并已全部实现数据加载。为提高该区碳酸盐岩储层预测的精度和效率,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初步建立了塔中一体化研究平台,进行包括数据管理、地层对比、储层对比、储层地震响应特征分析和储层综合评价在内的应用研究。结果表明,可以实现数据共享和有效管理,实现地质、地震、测井的有机结合。数据整理和实现办法适合实际,能清晰直观地体现碳酸盐岩储层发育情况。  相似文献   
949.
采用浅水Ⅰ型浮游生物网,分别于2017年春、夏、秋和冬季在渤海湾海域采集浮游动物,基于网采样品数据分析了桡足类群落的组成种类、生物多样性和丰度分布特征及环境因子与桡足类群落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如下:调查海域共出现桡足类20种,其中秋季种类最多达到13种,春季和冬季分别为12种和9种,夏季最少为8种。渤海湾海域桡足类丰度的平均值在春季最高,达到了882.5 ind/m3。夏季和秋季分别为84.0 ind/m3和48.4 ind/m3。冬季最低,为11.8 ind/m3。桡足类在秋季时,其香农-威纳指数和物种丰富度指数的平均值达到了最高,夏季时桡足类的香农-威纳指数平均值达到了最低,桡足类在春季时,其物种丰富度指数的平均值达到了最低。通过分析环境因子与桡足类丰度间的相关性,结果显示:温度、盐度、溶解氧、磷酸盐、硅酸盐、pH和浊度等环境因子会对渤海湾海域桡足类群落结构的季节变化产生显著影响。春季桡足类丰度的总体分布趋势与叶绿素水平分布的趋势相似;夏季和冬季桡足类丰度的总体分布趋势与温度水平分布的趋势相似;秋季桡足类丰度的总体分布趋势与温度水平分布的趋势相反。  相似文献   
950.
基于 2003-2018 年的遥感反演和再分析数据, 分别在时域和频域上分析了渤海海表面温度、光合有效辐射、气溶 胶厚度、风速与叶绿素 a 浓度之间的响应关系。通过傅里叶变换在频域上得到各因素之间的相关性系数, 其显著高于直接在 时域上计算得到的相关性系数, 表明由于相位差的影响, 直接在时域进行相关性分析很可能会低估各因素之间的相关性。傅 里叶变换后的频谱图显示, 叶绿素 a 浓度存在一年、半年、4 个月与季节周期; 风速与气溶胶厚度存在明显的一年和半年周 期; 海表面温度和光合有效辐射具有明显的一年周期, 半年周期较其他几个因素不明显。交叉谱分析的结果表明: 叶绿素 a 浓度和所选的环境因子都在一年周期下具有最大的交叉振幅, 表明在此频率下响应最大; 风速、气溶胶厚度、光合有效辐射 分别超前于叶绿素 a 浓度约 5.0 个月、0.2 个月、0.2 个月, 海表面温度则滞后 1.9 个月。各环境因子之间相互关联, 共同影 响叶绿素 a 浓度的时间分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