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09篇
  免费   359篇
  国内免费   372篇
测绘学   208篇
大气科学   429篇
地球物理   649篇
地质学   1026篇
海洋学   170篇
天文学   122篇
综合类   252篇
自然地理   184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40篇
  2021年   65篇
  2020年   78篇
  2019年   71篇
  2018年   56篇
  2017年   72篇
  2016年   67篇
  2015年   64篇
  2014年   356篇
  2013年   239篇
  2012年   230篇
  2011年   190篇
  2010年   194篇
  2009年   184篇
  2008年   147篇
  2007年   89篇
  2006年   86篇
  2005年   78篇
  2004年   75篇
  2003年   58篇
  2002年   73篇
  2001年   58篇
  2000年   61篇
  1999年   50篇
  1998年   51篇
  1997年   41篇
  1996年   44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32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5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51.
米槠天然林转变成杉木人工林后土壤可溶性有机碳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中亚热带米槠天然林及其采伐迹地形成的36年生杉木人工林0~20cm层土壤可溶性有机碳(DOC,dissolved organic carbon)含量进行研究,分析米槠天然林改造成杉木人工林后土壤DOC平均含量及其季节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米槠天然林0—20cm层土壤DOC平均含量为60.79mg·kg^-1,比杉木人工林(41.24mg·kg^-1)高47.41%;2个林分0~10cm、10~20cm层土壤DOC平均含量差异明显(P〈0.05),且都是0—10cm层大于10~20cm层;米槠天然林和杉木人工林土壤DOC含量在季节变化中都表现为秋季最大、冬季最小,但是两者的季节变化模式不完全一致;米槠天然林和杉木人工林土壤DOC的差异和人为干扰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952.
基于ANSYS的黄土高边坡开挖卸荷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ANSYS软件的岩土分析模块,利用强度折减模拟边坡由稳定状态到不稳定,得到安全系数;利用网格划分后杀死单元模拟边坡开挖卸荷状态,分析其稳定性的变化,其边坡位移与监测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953.
矿床产于区域性主干断裂旁侧、向斜轴部发育的断裂带中,严格受构造控制。混合岩化花岗岩与锡的形成、富集关系密切,是成矿的母岩。  相似文献   
954.
高密度电阻率法具有一次布线、连续测量、数据采集量大、地质信息丰富,成果可信度高等优点,通过控制测量电极的距离来提高分辨率,加大有效勘察深度,提高观测精度,可有效地解决工程勘察中遇到的各种地质问题,相对其他物探方法具有无法比拟的优势。  相似文献   
955.
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地表水中四种醛类化合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甲醛、乙醛、丙烯醛和三氯乙醛均为环境中常见的醛类化合物,对人的皮肤和粘膜有刺激作用,且有致癌危险。在现行的国家标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测定甲醛采用分光光度法,乙醛、丙烯醛和三氯乙醛则采用气相色谱法,方法复杂且不统一。本研究建立了2,4-二硝基苯肼(DNPH)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地表水中甲醛、乙醛、丙烯醛和三氯乙醛的分析方法。考察溶液温度、酸度、反应时间对2,4-二硝基苯肼与水中醛类化合物反应的影响,探讨高效液相色谱三元梯度法分离后测定4种腙类化合物的条件。在温度为40℃、pH=3的条件下,水样与2,4-二硝基苯肼反应1 h后用二氯甲烷萃取,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三元梯度法分离后测定,4种化合物的回收率为73.1%~115%,相对标准偏差为0.71%~5.3%,检出限为3.50~28.6μg/L。本方法能够同时测定地表水中甲醛、乙醛、丙烯醛和三氯乙醛。  相似文献   
956.
鄂尔多斯盆地海相碳酸盐岩层系天然气成藏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鄂尔多斯盆地两套优质烃源岩,即上奥陶统背锅山组泥灰岩和中奥陶统平凉组中下部页岩,是海相碳酸盐岩层系古油藏原油和现今靖边气田油型气的主要来源。两套优质烃源岩主要分布在盆地的西部和西南部,呈"L"型展布,盆地内部缺失;它们累计厚度约50~350m。平凉泥岩TOC介于0.5%~1.2%,平均0.9%,厚度20~50m,而灰岩TOC主要分布在0.2%~0.4%区间,平均0.3%。背锅山组泥岩有机碳相对较高,TOC介于0.22%~3.3%,平均为0.93%。三叠纪末期,两套优质烃源岩生成的大量液态烃类进入中央古隆起控制的斜坡部位,形成古油藏;侏罗纪-早白垩世,地层持续加深和地温梯度升高,烃源岩热演化程度达到高-过成熟阶段,古油藏温度超过180℃,原油开始热裂解生成天然气。油气的热裂解导致气藏压力不断增大,驱使部分气体进一步扩散运移。晚白垩世燕山运动IV幕,盆地东部大规模持续挤压抬升导致了原有油气藏经历了西高东低转变为东高西低的构造反转,形成构造枢纽。中央隆起带聚集油气的优势被改造,裂解形成的天然气向东或东北方向运移。但是运移过程中,东部盐岩、膏盐、致密碳酸盐岩侧向封堵。在靖边气田中心部位,由于奥陶系顶部缺失石炭系铁铝土岩封盖,使得部分石炭-二叠系生成的天然气沿着不整合面进入风化壳,形成从奥陶系来源的原油裂解气与石炭-二叠系生成的煤型气相混合。  相似文献   
957.
钦州湾-杭州湾构造结合带(南段)地质演化和找矿方向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钦州湾-杭州湾结合带是位于扬子与华夏两大古陆块中间的巨型构造结合带。根据内部结构不均一性和演化历史的差异,钦-杭结合带可划分为3段:北(东)段、中段和南(西)段,分界线大致为北纬24°和北纬27°。中段与南岭带大体一致;北段指南岭以北地区,即绍兴-江山-萍乡一带;南段位于南岭以南区域,大致与云开-十万大山带相当。钦-杭结合带南段是华南大陆壳再造和矿产资源寻找的重要研究课题。它的地质演化与钦-杭结合带具有整体一致性,特别是具有一致的开-合历史。震旦系底部的粤西云浮大降坪块状硫化物矿床是海底喷流沉积的产物,它与信宜和陆川新元古代蛇绿岩等是南段洋壳存在的重要证据。在进一步的矿床勘查中,要重视斑岩型铜(钼)矿床的寻找。中酸性斑岩体来自于元古宙岛弧底部玄武质岩石(下地壳)在中生代时期的部分熔融,本质上该类矿床带有岛弧俯冲环境的基因。  相似文献   
958.
李敏  刘洋 《物探与化探》2012,36(6):934-940
笔者给出了一种能够模拟弹性波在任意各向异性介质中传播的二维三分量高阶有限差分算法.相对于常规交错网格有限差分方法,旋转交错网格有限差分方法在介质具有强差异性时能更精确地模拟地震波的传播,避免常规交错网格中因对弹性系数进行插值而带来的误差.采用高阶旋转交错网格有限差分方法模拟并分析了零偏移距横波分裂现象随裂缝介质方位角和倾角变化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结合完全匹配层(PML)吸收边界条件的高阶旋转交错网格有限差分方法能获得高精度的地震波场模拟数据,并且在边界具有良好的吸收效果;横波分裂现象主要受裂缝走向与波的极化方向之间的夹角影响,受裂缝倾角影响较小,且快慢横波的能量也跟裂缝走向与波极化方向间的夹角有关.具有倾斜对称轴的横向各向同性(TTI)介质倾角的变化可能会导致记录中波到达时的变化,影响快慢横波的时差.利用横波分裂的能量分布和方位各向异性特征,可以帮助检测裂缝的方位角和倾角.横波在多层TTI介质中传播时会发生多次分裂的现象.  相似文献   
959.
基于PS-InSAR技术的断裂带地壳形变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PS-InSAR技术克服了常规D-InSAR技术的空间、时间失相干和大气相位延迟等影响,对高相干点的差分干涉相位采用二维线性(或非线性)回归分析模型获取微小形变。概述PS-InSAR技术的相位组成、技术处理流程,以位于祁连山海原断裂带北盘的海原县为实验区,采用2003—2009年的21景ENVISAT ASAR数据,以GAMMA软件IPTA模块为软件平台处理得出实验区位移速率为-7~-9 mm/a,运动方向为自东向西,断裂带表现为左旋走滑,实验结果与GPS、库仑应力和地质学方法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960.
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在刚果(金)加丹加省某矿区的应用实践表明,土壤地球化学测量能进一步明确找矿方向,研究区地表铜矿化体基本上有较为清晰的异常,分布规律明显。从区域上对比认为研究区地层往深部应该为深灰色白云质泥岩,也就是罗安组的含铜、钴矿的层位,故测区应着眼于找深部隐伏或盲矿体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