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20篇
  免费   2968篇
  国内免费   2503篇
测绘学   224篇
大气科学   298篇
地球物理   4693篇
地质学   8628篇
海洋学   1068篇
天文学   18篇
综合类   924篇
自然地理   1038篇
  2024年   39篇
  2023年   121篇
  2022年   306篇
  2021年   440篇
  2020年   400篇
  2019年   537篇
  2018年   463篇
  2017年   485篇
  2016年   550篇
  2015年   535篇
  2014年   667篇
  2013年   713篇
  2012年   675篇
  2011年   669篇
  2010年   609篇
  2009年   781篇
  2008年   803篇
  2007年   780篇
  2006年   770篇
  2005年   659篇
  2004年   701篇
  2003年   579篇
  2002年   542篇
  2001年   486篇
  2000年   490篇
  1999年   394篇
  1998年   389篇
  1997年   338篇
  1996年   329篇
  1995年   327篇
  1994年   291篇
  1993年   246篇
  1992年   193篇
  1991年   127篇
  1990年   104篇
  1989年   112篇
  1988年   78篇
  1987年   56篇
  1986年   26篇
  1985年   18篇
  1984年   15篇
  1983年   7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22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1篇
  1954年   1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1.
通过对位于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带缅甸弧附近三塔断裂带活动性的野外考察研究,探讨了位于缅甸弧东侧的滇缅泰板缘地区现代构造与地震活动动力来源和空间不均匀性。指出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沿兴都库什弧的正面碰撞和青藏高原隆起导致的侧向挤出作用对滇缅泰板缘地区现代构造与地震活动的影响可能大于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沿缅甸弧的碰撞对上述地区的影响。  相似文献   
312.
时间项分析法中,应用广义最小二乘法进行反演,对长白山天池火山区岩浆系统的长白—敦化(L1)剖面的Pg波到时进行了计算处理,得到了Pg波时间项及基底速度值;取上部地壳的介质平均速度为4.5km/s,经反演求得了各点的深度值,给出了长白山天池火山区结晶基底的厚度分布。结晶基底厚度一般在2.0km左右,而在长白山天池下方结晶基底最厚处接近4.0km;在万宝和敦化附近各有一不太明显的凹陷,其原因可能与在这两个位置处有几条断裂穿过有关。  相似文献   
313.
石玉燕  颜启  林怀存 《地震研究》2003,26(4):328-331
选取1990~2001年发生在沂沭断裂带中部地区的23次ML2.3~4.0级地震为基础资料,对沂沭断裂带中段及附近地区地震波速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Vp=5.83km/s,-↑Vs=3.54km/s。同时,根据反射波走时方程,得出该地区反射波速度Vp11=6.21km/s,Vs11=3.65km/s和平均地壳厚度为37km。  相似文献   
314.
A case study of warm air advection over the Arctic marginalsea-ice zone is presented, based on aircraft observations with direct flux measurements carriedout in early spring, 1998. A shallow atmospheric boundary layer (ABL) was observed, which wasgradually cooling with distance downwind of the ice edge. This process was mainly connected with astrong stable stratification and downward turbulent heat fluxes of about 10–20 W m-2, but wasalso due to radiative cooling. Two mesoscale models, one hydrostatic and the other non-hydrostatic,having different turbulence closures, were applied. Despite these fundamental differences betweenthe models, the results of both agreed well with the observed data. Various closure assumptions had amore crucial influence on the results than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models.Such an assumption was, for example,the parameterization of the surface roughness for momentum (z0) and heat (zT). This stronglyaffected the wind and temperature fields not only close to the surface but also within and abovethe temperature inversion layer. The best results were achieved using a formulation for z0 that took intoaccount the form drag effect of sea-ice ridges together withzT = 0.1z0. The stability within theelevated inversion strongly depended on the minimum eddy diffusivity Kmin. A simple ad hocparameterization seems applicable, where Kmin is calculated as 0.005 timesthe neutral eddy diffusivity. Although the longwave radiative cooling was largest within the ABL, theapplication of a radiation scheme was less important there than above the ABL. This was related to theinteraction of the turbulent and radiative fluxes. To reproduce the strong inversion, it wasnecessary to use vertical and horizontal resolutions higher than those applied in most regional andlarge-scale atmospheric models.  相似文献   
315.
邹谨敞  邵顺妹 《地震研究》1997,20(2):236-243
利用光学和电子显微镜研究了海原断裂带西段断层泥的粒径分布,5微米至1厘米的粒径段,断层泥具有自相似特征,断层面的粘滑摩擦的特征位移参数可由分维上限(约1厘米)确定。同时用分形理论分析了断层泥粒度分重量百分比的分形结构特征,探讨了粒度成分分维值与断层运动特征的关系。  相似文献   
316.
戈澍漠  郑福婉 《内陆地震》1997,11(3):193-201
强震危险区预测是当前地震预报中的重要课题之一。笔者以预警活断层、预警活断层分段研究解决断层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尺度为主线,配合地震活动动态分析、地震波介质特征早期信息、近场趋势性前兆异常和危险性概率预测,确定了判别几年尺度强震危险区的指标。在“八五”地震科技课题研究过程中,圈这了范围不超过10000km^2的5个强震危险区,已成功地对1993年10月2日若羌6.6级地震、1995年5月2日乌苏5.8级  相似文献   
317.
梅世蓉 《内陆地震》1997,11(2):97-102
根据新疆及其邻近地区地壳,上地幔三维结构的最新研究结果,联系这个地区的强震震源分布、剖析强震孕良,发生的深部构造特征,结果表明:该区浅源强震与中原强震的震源均位于地壳或上地幔速度结构横向,纵向非均匀性较明显的地区,且位于相应层内的高速扰动区或高低速过渡带中,从而有力一证明了“坚固体孕震模式”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318.
成都平原的形成与演化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成都平原是位于青藏高原东南侧前缘的第四纪压陷盆地,东西两侧分别被龙泉山和龙门山所限。研究表明,成都平原的第四纪断陷作用从大邑-彭县-绵竹隐伏断裂和浦江-新津-成都-德阳断裂所夹的北东向断块的为民陷开始,然后向东西两侧扩展。不同断裂在不同时代的逆冲运动对成都平原的形成和演化起重要的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319.
通过1982年梅雨期的个例分析,研究和比较了中国和日本梅雨我的结构。分析表明:1.梅雨锋区系统对流层上部宽广的斜压区和对流层低层较狭窄的弱斜压区共同组成;2.在两个个例中,中国剖面上锋区均呈“椅”型结构。日本剖面上,6月呈均匀倾斜结构,7月略呈“椅型”,涡度场上中国剖面为相当正压结构,日本剖面为斜压结构;3.梅雨锋区系统可民是均匀斜压区在不均匀和加热情况下结构改变结果;4.中国大陆雨区高层大量潜热  相似文献   
320.
阿拉善活动块体的划分及归宿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王萍  王增光 《地震》1997,17(1):103-112
通过对阿拉善地区地震活动图象呈现显著的条带状、新构造变形表现为块体的隆升和向北的掀斜、周缘的内部性质各异的断裂活动状况、结晶基底与基底内推覆和滑脱构造发育等构造特征的分析,以及与相邻块体的比较,论证了阿拉善活动块体的存在,对其边界作了厘定,并将其归属到华北亚板块,强调了阿拉善块体为一活动构造,其内部存在一个NE向的阿拉善地震带,归属于华北地震区。该地区的地震危险性不可低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