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2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39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46篇
地球物理   35篇
地质学   106篇
综合类   18篇
自然地理   137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昌马灌区处于西北内陆典型的干旱区,由于自然环境差,蒸发作用强烈,平原区土壤含盐量较高。拟建的“疏勒河农业灌溉工程”实施区80.9%的开垦土地为盐渍土,其改良方式以及现状,水盐平衡的变化对环境特别是下游溶泄区的影响引起了各界的关注。文章在分析土壤盐份动态影响因素基础上,根据昌马灌区水土盐动态观测资料,将土壤盐分动态分为脱盐型、灌期脱盐型、灌期积盐型、平稳型、灌期解盐型、降水积盐型等6种类型。同时发现在疏勒河流域这样的干旱环境中,难溶盐CaCO3的稳定带不在中游,而在下游安西-敦煌盆地及花海盆地。从而为中游盆地土壤可溶盐含量计算和排盐设计找到了理论依据。对比3组典型的原位淋滤试验资料,认为当工程排盐时土壤含盐量达1%—1.5%(0-100cm平均含盐量),以后洗盐效果不明显;对于不同的淋洗方式,深排系统效果明显,浅排系统毛排间距大者较小者效果更为明显。这些结论可作为工程设计和地方政府制定排水管理的直接依据。最后利用试验中原盐剩余率与累计入田间的淋洗水量建立了相关关系式,决策者可以根据土壤原始含盐量计算出所需淋洗水量,并根据河源来水量决定改造规模,从而达到水土资源的优化利用。  相似文献   
72.
近40 a甘肃河西地区大风日数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以1951—2000年甘肃河西19个气象站气象记录为主要数据源,运用气候统计学方法,分析了河西地区近40 a大风日数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区域差异,结合地形地貌和大尺度天气系统变化,分析了导致大风日数分布特征的自然环境背景。结果表明:大风日数高值区位于河西地区的西部及高山地,从年内分布看,3~6月较多,占全年的60%以上,其次是2月和7月;从年际变化看,河西大风日数年际变化的共同特点是:1963—1976年是大风天气的频发期,之后呈波动式减少趋势,20世纪90年代中期是大风天气的低发期,90年代后期进入新一轮的波动增长期。大风天气受全球气候变化、大尺度天气系统及局地地形和下垫面性质的影响,大风日数多发期与反厄尔尼诺事件和干冷气候期相对应。  相似文献   
73.
综合电法在祁连山山前缺水区寻找地下水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应用电测深、激电测深和瞬变电磁测深方法,结合区域水文地质条件,在被前人判定为贫水或无水区的河西走廊祁连山山前缺水区开展了综合电法勘查找水工作,分别发现了分布面积广的第四系大厚度粘土层深部和第三系泥岩深部存在高阻含水体。经20余眼水文地质勘探孔验证,单井涌水量大于2000m3/d,矿化度小于1.0g/L,布井成功率达95%以上。不但彻底解决了这一地区人饮水源的问题,而且为今后类似地区的找水工作积累了经验,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74.
贺西地区处于北祁连加里东褶皱带、阿拉善地块与鄂尔多斯地块的交汇处,多期构造活动造就了本区复杂的构造和成盆历史。该区晚古生代早中期处于早古生代洋盆体制与中生代陆内盆地发育期的转换时期,对该时期盆地的性质及其成因争议颇多。本文通过贺西地区晚泥盆世和早中石炭世同沉积正断层及其相关地质现象的论述并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对贺西地区晚古生代早期盆地的性质及其成因进行了讨论,认为该期盆地既非碰撞裂谷,也非前陆盆地,而是造山后伸展型上叠盆地,同时认为该伸展盆地的形成与古特提斯洋等的形成具有一定的同步性,具有一定的区域地质意义。该区石炭系烃源岩条件良好,东部地区是油气勘探的有利区。  相似文献   
75.
在河西走廊榆木山前开展了旨在用于活动构造测年工作的土壤发育年代学新方法的研究。通过在不同时代河流阶地上开挖土壤探槽,系统采集土壤样品并进行化学成分分析,以及对各级河流阶地形成年代的^14C和热释光年龄测定,详细研究了该区与断层新活动有关的土壤发育的主要物理和化学特性及其随时间(年代)的演变规律,初步建立起了土壤CaCO3含量和CaCO3累积指数数值与发育年代之间的定量计算关系式,经回检和对比分析认  相似文献   
76.
河西走廊汉唐古绿洲沙漠化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33,自引:2,他引:31  
运用考古学、历史地理学的方法,实地调查了河西走廊汉唐古绿洲10大片沙漠化区域,其总面积约4700多km2。揭示了这些古绿洲沙漠化区域的若干特征,简要探讨了其形成的过程和机制。  相似文献   
77.
河西走廊在古丝绸之路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新亚欧大陆桥开通之后,河西能否依桥再现辉煌,必须从古丝路与新陆桥的特点出发,作对比研究。本文分析了沿海和沿桥的历史特点与现状,提出了河西经济发展应采取的积极主动对策,即主动上桥、逼桥赐惠;人车分离与千方引客;西进东出、走出封闭。  相似文献   
78.
基于高分辨率土地利用/土地覆盖数据,本文对1985~2000年期间河西地区城市土地利用变化的区域生态环境效应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1)1985~2000年期间河西地区总体生态环境质量在一定程度上维持着相对稳定,但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和恶化的两种趋势并存,并在县级行政单元上表现出明显的区域分异特征,城市用地变化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总体而言不显著;2)整个河西地区城市用地增长缓慢,表明其城市化进程缓慢.与城市用地变化有关的土地利用类型也多分布在金昌、嘉峪关、张掖、武威和酒泉5个地级市所在地区,表明这些区域的城市化过程相对活跃;3)城市用地变化对生态环境影响的空间规律表现为:使生态环境原本较差的地区生态环境质量有所增加,而使生态环境质量较好的地区生态环境质量降低;4)城镇用地与工矿用地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表现出与城市用地总体基本一致的规律,但农村居民点则对生态环境正、负两方面影响都较为显著;5)城市用地扩展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也体现出与城市用地总体类似的区域分异特征;而城市用地收缩的影响则与此趋势相反.  相似文献   
79.
近2 ka河西走廊及毗邻地区沙漠化过程的气候与人文背景   总被引:22,自引:8,他引:22  
王乃昂  赵强  胡刚  谌永生 《中国沙漠》2003,23(1):95-100
根据古城废弃、湖泊退缩、频降尘期等发生时代的相对一致性,确定历史时期河西走廊沙漠化过程存在3次大发展时期,即南北朝、唐末五代和明清两朝,它们均对应近2ka来的气候干冷阶段。清代中期河西走廊人口密度突破了干旱地带人口压力的“临界指标“,水资源利用率超过40%,是晚近沙漠化土地迅速扩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0.
论胶西北河西金矿床成因及其动力学条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胶东河西金矿床属于典型的蚀变岩型金矿床.金矿体赋存于玲珑黑云母花岗岩体内,并受北东向断裂构造带所控制.87Sr/86Sr的初始比值表明,玲珑黑云母花岗岩和郭家岭花岗闪长岩均为壳源深熔花岗岩.地质和同位素年代学资料表明,金成矿作用发生在早白垩世.据硫、氧同位素组成判断,河西金矿床的成矿作用可能与郭家岭花岗闪长岩的流体活动有关,其成矿温度以中温为主,成矿压力为(1*!200~1*!400)×105 Pa.河西金矿床的花岗岩、蚀变岩和矿石的稀土与微量元素分布模式明显相似,说明它们有着共同的成因,与壳熔花岗岩岩浆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