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4篇
  免费   133篇
  国内免费   313篇
测绘学   3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25篇
地质学   1448篇
海洋学   52篇
综合类   35篇
自然地理   1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42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37篇
  2017年   58篇
  2016年   42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108篇
  2013年   66篇
  2012年   107篇
  2011年   110篇
  2010年   88篇
  2009年   82篇
  2008年   78篇
  2007年   71篇
  2006年   67篇
  2005年   58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49篇
  2002年   53篇
  2001年   54篇
  2000年   40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33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The distribution of some trace metals (Cu, Zn, Ni, Co,Fe, Mn) and of DOC over a particulate (> 1 m),a colloidal (size < 0.45 m and molecular weight > 10 kD) and an ultrafiltered fraction (< 10 kD)was determined at several sites on the Thur River,Switzerland, at various times of the year. Thecomplexation of Cu by strong ligands in theultrafiltrate and in the conventional filtrate (<0.45 m) was compared using a ligand-exchange/CSV method.The <0.45 m concentrations of Cu (from anaverage of 7 nM to 24 nM), Zn (<5–23 nM), Ni (5–13 nM),Co (1.5–3 nM) and Mn (7–92 nM)increased downstream. The major part of Cu, Zn, Niand Co usually occurred in the ultrafiltratefraction at all sites, whereas Fe and Mn were mostlyin the particulate fraction, under conditions of lowsuspended matter content (< 10 mg L-1) in theriver. The percentage of metal in the colloidalfraction, with respect to the 0.45-m filtrate,decreased in the order: Cu (median 11%) > Zn Ni(median 5–6%) > Mn Co (median < 5%). DOCalso consisted mostly of molecules in the < 10 kDrange.Cu was strongly complexed by natural organic ligandsin all filtrate and ultrafiltrate samples. A largepart of the strong Cu binding ligands consisted ofcompounds in the < 10 kD range, but colloidalligands with similar properties also occurred. Cu wasdistributed among the dissolved and the colloidalligands, roughly in proportion to organic carbon.The colloidal fraction (as defined here) did notincrease in its proportional amount downstream and wasonly of limited significance in transporting traceelements in the Thur River under low discharge conditions.  相似文献   
92.
杨昌华  刘星  罗荣生 《云南地质》2006,25(3):286-290
在不到10km^2的范围内,集中发现了滇黔桂金三角地区常见的多种矿化类型:微细粒浸染型金矿、不整合面上金矿(大厂层)、基性火山岩金矿、火山碎屑沉积型金矿、石英脉型金矿、现代河流沉积中的砂金,且存在不同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93.
兰坪金满沉积-热液改造型铜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满铜矿位于澜沧江大断裂与大箐山大断裂夹持的南北向紧密褶皱带,赋存于层间破碎带中。应属沉积-热液改造型。  相似文献   
94.
西藏驱龙斑岩铜矿含矿斑岩的年代学与地球化学   总被引:26,自引:3,他引:26  
驱龙斑岩铜(钼)矿是冈底斯斑岩成矿带上的重要矿床之一,由于其被发现较晚、海拔高、工作条件差,总体研究程度较低。本文通过野外工作和对岩心样品分析,在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研究基础上,采用离子探针(SHRIMP)锆石U-Pb方法和辉钼矿Re-Os方法研究了驱龙矿区的成矿和成岩年龄。选择两种方法测定了驱龙斑岩铜矿黑云母花岗闪长岩成岩与成矿年龄,其中两个样品的SHRIMP锆石U-Pb谐和年龄分别为16.35±0.40Ma和16.38±0.46Ma;4个样品中辉钼矿的Re-Os模式年龄为15.82~16.85Ma。获得的结果与已有定年结果一致。综合分析表明,驱龙矿床的成岩与成矿作用是一个连续的岩浆作用过程,整个冈底斯斑岩成矿带成矿时间介于12~17Ma,成矿时间持续大约5Ma。  相似文献   
95.
新疆北部的两类埃达克岩   总被引:27,自引:32,他引:27  
新疆北部有两类埃达克岩,一是俯冲型,形成于早、中泥盆世-早石炭世晚期(≥320Ma),包括了埃达克岩、富Nb玄武岩、高(富)Mg安山岩。第二类埃达克岩是底侵型,形成于中晚二叠世(≤280Ma)。第一类埃达克岩分布于西天山的阿拉套山、博罗科努山,中天山的骆驼沟和巴仑台,东天山的土屋-延东,阿尔泰山陆缘南富蕴-青河南,准噶尔盆地中部陆梁,克拉玛依等地。在阿尔泰陆缘南,苦橄岩与埃达克岩、富Nb玄武岩和高(富)Mg安山岩密切组合。第二类埃达克岩分布于西天山的阿吾拉勒山和东天山的三岔口,未发现富Nb玄武岩和高(富)Mg安山岩组合。俯冲型埃达克岩、富Nb玄武岩和高(富)Mg安山岩的高Sr低Y、Yb、富Eu及高εNd(t)(+1.5~+10.0),低(^87Sr/^86Sr);(〈0.7070)的同位素组成,均一致表明其源区物质为洋壳板片,部分为地幔楔、弧前棱柱,产于岛弧环境;而底侵型埃达克岩源于底侵的幔源玄武质物质,形成于后造山环境。两类埃达克岩及其组合岩石的地质及地球化学特点,展示了中亚型造山在本区晚古生代陆壳增生作用的多样性:在增生构造过程上,有洋壳板片的斜俯冲、俯冲板片的撕裂、板片窗、俯冲剥蚀及玄武质物质的底侵作用等;在增生方向上,有洋壳板片的侧向斜俯冲,也有玄武质物质垂向上底侵于壳-幔边界;在增生物质上,有洋壳板片、地幔楔、受地幔楔混染的洋壳板片熔体,弧前棱柱、地幔楔受板片熔体交代后形成熔体及底侵的幔源玄武质物质。与两类埃达克岩有关,尤其是第一类埃达克岩及其组合岩石,在本区广泛发育了Cu、Au成矿作用,其中部分达到大型-超大型规模。因此.对埃达克岩及其组合岩石的识别及相关Cu、Au成矿作用的找矿勘探应予以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96.
地质地球化学对比研究表明,玉龙含矿与非舍矿斑岩是由岩石圈地慢中交代成因的金云母-石榴石单斜辉石岩脉发生不同程度部分熔融而形成的。分矿斑岩是最早阶段熔融体,主要是由交代成因脉中副矿物(如磷灰石和碳酸盐矿物等)和舍水矿物金云母发生部分熔融而形成的,因而富含 F、Cl 和水等挥岌份,加上该阶段岩浆具有高氧化性特征,从而富含 Cu 等成矿元素;非含矿斑岩是交代成固咏相对较高熔融程度的产物,单斜辉石和石榴石介入了熔融作用,岩浆熔体相对贫乏F、Cl 和水等挥发份,加上该阶段岩浆具有较低的 f_(0_2),从而不利于成矿。斑岩体全岩的 F 和 Cl 含量(舍矿斑岩 F>1200 ppm,Cl>150 ppm;非含矿斑岩 F<1200 ppm,Cl<150 ppm)、K_2O/Na_2O(含矿斑岩>1.2,非含矿斑岩<1.2)和 Sm/Yb(含矿斑岩>6.5,非含矿斑岩<6.5)比值以及黑云母中的 Fe~(3 )/Fe~(2 )比值(含矿斑岩>0.7,非舍矿斑岩<0.7)是区分含矿与非含矿斑岩的重要地球化学参数。含矿斑岩与非分矿斑岩具有非常相似的 Sr-Nd-Pb 同位素组成,,表明含矿与非含矿班岩具有相同的源区。  相似文献   
97.
甘肃金川铜镍矿床地质—地球物理综合找矿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据金川铜镍硫化矿床大量物化探资料,对金川铜镍矿4个矿区,按剥蚀程度不同分为3种类型:Ⅰ矿区矿体和岩体均出露;Ⅱ矿区岩体出露矿体隐伏;Ⅲ、Ⅳ矿区岩体和矿体均为隐伏;分别根据岩体、矿床赋存的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场特征,建立了矿床地质—地球物理综合找矿模型,并阐述了矿床的区域地球物理场标志。  相似文献   
98.
中亚成矿域斑岩铜(钼)矿带的认识与建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中亚成矿域斑岩铜(钼)矿带的认识,起源于哈萨克斯坦滨巴尔喀什—伊犁火山侵入岩带的划分和地球物理场的确认。尤其是对哈萨克斯坦—准噶尔环状磁力异常带的厘定,奠定了中亚成矿域斑岩铜(钼)矿带的地球物理基础和与哈萨克斯坦—准噶尔地块外缘火山-侵入岩带的耦合关系,最终建立起哈—中—蒙中亚成矿域斑岩型铜(钼)矿带的雏型。  相似文献   
99.
克孜勒萨依金矿经地表地质工作和平硐控制,初步确定是一个蚀变岩型的金矿,主矿体长度在100m左右,宽度2~3m,金平均品位5×10~(-6),通过本次工作预测深部有隐伏矿体存在,有一定的开采价值,有进一步进行深部工程控制的必要.  相似文献   
100.
富宁微细浸染型金矿及远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富宁金矿地处著名的滇黔桂“金三角”成矿带上,金矿资源远景与地层、构造、岩浆岩建造有显著内在联系,地球物理、化学性质有着突出表现特征,金矿床在规模、数量和资源量上都有极大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