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820篇 |
免费 | 416篇 |
国内免费 | 754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28篇 |
大气科学 | 146篇 |
地球物理 | 309篇 |
地质学 | 1932篇 |
海洋学 | 122篇 |
天文学 | 17篇 |
综合类 | 137篇 |
自然地理 | 19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9篇 |
2023年 | 43篇 |
2022年 | 90篇 |
2021年 | 112篇 |
2020年 | 84篇 |
2019年 | 102篇 |
2018年 | 81篇 |
2017年 | 113篇 |
2016年 | 100篇 |
2015年 | 98篇 |
2014年 | 113篇 |
2013年 | 134篇 |
2012年 | 176篇 |
2011年 | 106篇 |
2010年 | 129篇 |
2009年 | 130篇 |
2008年 | 89篇 |
2007年 | 125篇 |
2006年 | 133篇 |
2005年 | 116篇 |
2004年 | 112篇 |
2003年 | 84篇 |
2002年 | 69篇 |
2001年 | 77篇 |
2000年 | 67篇 |
1999年 | 62篇 |
1998年 | 60篇 |
1997年 | 79篇 |
1996年 | 59篇 |
1995年 | 37篇 |
1994年 | 52篇 |
1993年 | 28篇 |
1992年 | 22篇 |
1991年 | 22篇 |
1990年 | 21篇 |
1989年 | 9篇 |
1988年 | 10篇 |
1987年 | 14篇 |
1986年 | 8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2篇 |
198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9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 毫秒
11.
12.
高斯投影的复变换与实变换相比具有独特的优势.使用Maple计算机代数系统,高斯投影正算及反算变换的核心就是方程求解及复积分计算.本文对高斯投影复变换进行了改进,只需建立正算变换计算式而不需要针对反算变换再建立一套变换计算式,给出了Maple系统方程求解的求根函数法以及复积分计算的积分级数分析法、椭圆积分函数法及直接积分... 相似文献
13.
结合模平方的双树复小波变形监测数据滤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变形监测数据的去噪问题,该文在分析离散小波变换去噪不足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模平方的双树复小波变形监测数据滤波方法。该方法利用双树复小波变换的完全重构、近似平移不变性和较好的方向选择性等特点,通过最小尺度空间的小波系数得到噪声强度,并结合模平方处理法确定各层的阈值,经重构阈值处理后的各层小波系数即得到去噪后的信号;经算例,并与传统离散小波变换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双树复小波变换的分解效果优于传统离散小波变换,能较好地表现出细节部分的频率信息,使变形信号的周期性变化特征更为明显。该方法去噪更彻底,进一步提高了消噪的精度和可靠性,可作为变形监测数据降噪处理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4.
在对极化干涉SAR森林树高反演的DEM差值算法、相干相位-幅度综合反演算法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基于极化干涉相干优化方法的改进算法进行了探讨。利用黑龙江大兴安岭地区的一对ALOS全极化干涉SAR数据进行实验,并对比分析各算法的反演结果。结果表明,在使用改进的算法进行森林树高反演时可以获取精度较高的反演结果,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森林树高反演的稳定性,为森林树高反演工作的业务化运行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干涉合成孔径雷达(INSAR)复图像配准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技术是使用图像中的相位信息来提取高精度的数字地面高程模型。精确的图像配准是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技术提取数字高程模型的关键步骤之一,配准质量将直接影响提取的地面高程的精度。配准按照其精度分为粗配准和精配准。文中采用基于幅度互相关函数法完成图像的粗配准。在粗配准的基础上,使用最小二乘配准算法进一步提高配准的精度。实际数据处理表明,配准精度能够满足INSAR数据处理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Gauss投影的复变函数表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复变函数理论重新讨论了高斯投影。研究表明,高斯投影的复变函数表示具有形式紧凑、公式简单、计算效率高等优点,特别是基于复变函数建立的尺度比和子午线收敛角公式能表示为闭合形式。 相似文献
17.
Fu-yuan Wu Simon A. Wilde Guang-liang Zhang De-you Sun 《Journal of Asian Earth Sciences》2004,23(5):781
Northeastern (NE) China is a well-documented example of a collisional zone characterized by widespread post-orogenic granites and mafic–ultramafic complexes. Based on a study of the Hongqiling and Piaohechuan Cu–Ni sulfide-bearing mafic–ultramafic complexes in central Jilin province, we present geological, petrological, geochemical and geochronological data which indicates their post-orogenic origin.The Hongqiling complex comprises pyroxenite, olivine websterite, lherzolite, gabbro and leucogabbro. Zircon U–Pb SHRIMP analyses on a leucogabbro of the Hongqiling complex yield a weighted mean 206Pb–238U age of 216±5 Ma. The Piaohechuan complex is composed of gabbro, pyroxenite and dolerite, exposed as dikes. A plagioclase-bearing pyroxenite has a U–Pb zircon weighted mean 206Pb–238U age of 217±3 Ma, identical to that of the Hongqiling complex. These ages are coeval with the emplacement of A-type granites in the area, but slightly younger than the regional metamorphism (240 Ma) and syn-orogenic granitic magmatism (246±4 Ma). This suggests that these mafic–ultramafic complexes are post-orogenic in origin. The age data also indicated a short period of lithospheric stabilization of about 30 Ma after cessation of orogenic activity.Geochemical investigation indicates that the primary mafic magma was a lithospheric mantle-derived basalt resulting from the upwelling of asthenosphere due to lithospheric delamination during post-orogenic processes. The magmatic source was contaminated by a small amount of crustal material, and subsequent crystal fractionation resulted in the Cu–Ni mineralization.The widespread occurrence of mafic–ultramafic complexes in the Xing'an–Mongolian Orogenic Belt of NE China and in the Altay–Tianshan–Junggar Orogenic Belt of Northern Xinjiang indicates that mafic intrusions are an important magmatic suite that evolved during post-orogenic processes. Portions of this mafic magma could have underplated the lower crust, and served as the heat source for associated late-stage granitic magmas. 相似文献
18.
1994-1996年每年3月、7月在厦门同安琼头海域采集雄性文昌鱼,采用冷冻蚀刻的常规技术,研究文昌鱼精子发生核孔复合体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核孔复合体结构中很可能存在着作为运输物质的中央颗粒。各种生殖细胞中的核孔复合体的大小和密度不同,平均值约为:精原细胞(60±1.20)nm,(2.9±0.04)孔/μm2;初级精母细胞(76±1.80)nm,(4.8±0.05)孔/μm2;次级精母细胞(72±1.30)nm,(4.6±0.03)孔/μm2;精细胞(97±1.40)nm,(5.4±0.06)孔/μm2。这与细胞的生理功能有关。核孔复合体的分布具有明显的极性特点,主要集中在靠初级精母细胞的高尔基区一侧和靠精细胞的前项体一侧的核膜上,表明了细胞核局部的功能差异。 相似文献
19.
20.
企业间的联系是城市联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对基于企业间联系的城市功能网络分析对丰富城市网络理论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采用2010—2020年上市公司与其前五大客户间的贸易关系数据构建了中国城市网络,基于企业间的贸易联系视角分析城市网络时空演变特征。研究表明:(1) 2010—2020年间城市网络规模呈现先升后降的特征,整体网络密度较低,位于0.014~0.018之间;网络重心呈现“S”形空间轨迹变化和整体向南移动的趋势,网络总体空间结构由沿海向“T”形结构转变;(2)网络流量集中于少数节点城市,资金进出量前20城市总额占资金总流量的71.9%,北京、上海是网络的绝对核心,杭州、武汉、深圳、广州等省会或副省级城市承担着区域中心的功能,佛山、齐齐哈尔、南通等制造业发达城市是重要节点;(3)五大城市群中珠江三角洲网络密度最高,位于0.324~0.334之间,长江三角洲贸易总流量最高,为783.5亿元,长江中游城市群和成渝城市群网络发育相对滞后;(4)新冠疫情对整体网络的贸易流量和网络结构产生了明显影响,网络社团进一步分化重组,广州—深圳社团明显增强,上海社团明显减弱。研究结果对推动国内大循环和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