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7391篇 |
免费 | 3091篇 |
国内免费 | 3731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880篇 |
大气科学 | 1702篇 |
地球物理 | 4178篇 |
地质学 | 10163篇 |
海洋学 | 2913篇 |
天文学 | 44篇 |
综合类 | 1274篇 |
自然地理 | 305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53篇 |
2023年 | 332篇 |
2022年 | 551篇 |
2021年 | 810篇 |
2020年 | 766篇 |
2019年 | 836篇 |
2018年 | 702篇 |
2017年 | 751篇 |
2016年 | 732篇 |
2015年 | 815篇 |
2014年 | 1077篇 |
2013年 | 1291篇 |
2012年 | 1021篇 |
2011年 | 1125篇 |
2010年 | 1033篇 |
2009年 | 1069篇 |
2008年 | 1079篇 |
2007年 | 1133篇 |
2006年 | 1184篇 |
2005年 | 981篇 |
2004年 | 926篇 |
2003年 | 808篇 |
2002年 | 755篇 |
2001年 | 657篇 |
2000年 | 584篇 |
1999年 | 482篇 |
1998年 | 437篇 |
1997年 | 383篇 |
1996年 | 304篇 |
1995年 | 282篇 |
1994年 | 264篇 |
1993年 | 208篇 |
1992年 | 167篇 |
1991年 | 112篇 |
1990年 | 84篇 |
1989年 | 87篇 |
1988年 | 52篇 |
1987年 | 39篇 |
1986年 | 26篇 |
1985年 | 31篇 |
1984年 | 20篇 |
1983年 | 10篇 |
1982年 | 7篇 |
1981年 | 10篇 |
1980年 | 8篇 |
1979年 | 2篇 |
1978年 | 14篇 |
1977年 | 9篇 |
1973年 | 1篇 |
1971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Peng-Jun Zhao 《地震学报(英文版)》1995,8(2):317-323
Based on the partial differential equation governing the effect of atmospheric pressure on water level of confined well, deriving
the boundary condition and considering the seepage water between well and aquifer, the author obtained the analytical solution
of water level change in time domain under the action of an atmospheric pressure history with the Laplace transform method.
This solution is composed of two terms:stable and retarded terms. The stable term is the multiplication of barometric efficiency
and simultaneous atmospheric pressure, and it implies the value of water level after infinite time when the atmospheric pressure
is a constant from the time in question. The retarded term is the transient process due to the time lag of water exchange
between well and aquifer. From the solution, it is obtained that the interference of atmospheric pressure on water level is
the integral superimposition of the contribution of all atmospheric pressure changes before the time in question. So that,
we further found out the response function of pulsive atmospheric pressure history. Calculation shows: (1) The pulsive response
function starts from zero and tends to a steady value, which is proportional to the barometric efficiency, when the time tends
to infinity; (2) The retarded time depends on the mechanical property of aquifer and the radius of well. The larger the seepage
coefficient, the smaller the radius of well and the thicker the aquifer, then the shorter the retarded time gets. This solution
can be used as the theoretical basis for further analysis of the atmospheric effect and practical correcting method in the
future. 相似文献
92.
93.
重庆三峡库区水环境质量好坏直接关系三峡库区乃至长江流域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也是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志。目前,重庆三峡库区水质总体保持Ⅱ~Ⅲ类水质,无明显恶化趋势,但随着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建成蓄水,水环境形势将十分严峻。在深入剖析水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形成原因的基础上,指出工业污水、固体废物、生活垃圾、农业非点源污染是造成近年来水环境污染加重的主要原因,最后提出了可持续水环境保护的对策。 相似文献
94.
This study of fossils (pollen, plant macrofossils, stomata and fish) and sediments (lithostratigraphy and geochemistry) from
the Wendel site in North Dakota, USA, emphasizes the importance of considering ground-water hydrology when deciphering paleoclimate
signals from lakes in postglacial landscapes. The Wendel site was a paleolake from about 11,500 14C yr BP to 11,100 14C yr BP. Afterwards, the lake-level lowered until it became a prairie marsh by 9,300 14C yr BP and finally, at 8,500 14C yr BP, an ephemeral wetland as it is today. Meanwhile, the vegetation changed from a white spruce parkland (11,500 to 10,500
14C yr BP) to deciduous parkland, followed by grassland at 9,300 14C yr BP. The pattern and timing of these aquatic and terrestrial changes are similar to coeval kettle lake records from adjacent
uplands, providing a regional aridity signal. However, two local sources of ground water were identified from the fossil and
geochemical data, which mediated atmospheric inputs to the Wendel basin. First, the paleolake received water from the melting
of stagnant ice buried under local till for about 900 years after glacier recession. Later, Holocene droughts probably caused
the lower-elevation Wendel site to capture the ground water of up-gradient lakes. 相似文献
95.
水土腐蚀性评价标准与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的防护标准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本文通过2个地下水实例,比较了桩基础和地下室底板在不同规范体系下水土腐蚀性评价标准和防护标准的差异。腐蚀环境越严重,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差异越大,因此,有必要统一水土腐蚀性评价标准和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的防护标准。针对SO42-和CL-腐蚀性评价差异较大的情况,本文给出了干湿交替作用及其强度的定义,提出了一种统一水土腐蚀性评价指标及其分级的建议方案。干湿交替作用是指在固体表面能够形成液相水与气相水交替转换或持续转换的一种现象,干湿交替作用强度定义为固体表面液态水的相对蒸发速率和固体表层饱和度的乘积。 相似文献
96.
桂海碑林摩崖石刻景区为国家第五批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现存的石刻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和书法艺术欣赏价值。由于长期受到地质营力的作用,石刻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水患病害,严重威胁着文物的长期保存。本文通过现场调查将桂海碑林灰岩质摩崖石刻的水患病害归纳为渗(滴)水病害、坡面雨水冲刷病害和凝结水病害三种类型,并分析了裂隙水、雨水和凝结水诱发石刻损坏的成因机制。为查明裂隙水的运移特征,采用瑞雷波探测技术识别了石刻岩体内部潜在的渗流通道,并基于瑞雷波相速度VR分级对其进行了渗透性分级。基于探测结果结合石刻区的地貌特征,提出了在崖顶区采用土工合成材料黏土衬垫(GCL)防渗铺盖和坡顶截水,在石刻区采用裂隙注浆和表面防水封护的综合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97.
地表水可利用量是流域和区域水资源规划的重要指标.本文应用断面过流量减去河道内生态需用水量与河道外难控制利用弃水量,并扣除二者间重复计算量的算法,利用华县、状头两个水文站断面实测和统计数据,分析计算渭河多年平均地表水可利用量为54.91亿~66.33亿m~3/a. 相似文献
98.
再生水在北京被广泛用于补给河道,2007年底至2017年共有2.3×108 m3再生水补给至潮白河顺义段。其污染物本底值较高(Cl−浓度约62~122 mg/L),通过河床入渗补给到周边的含水层中,对周边地下水产生一定影响,尤其是浅层地下水。为了定量评价再生水补给河道对周边浅层地下水的影响,基于10年(2007—2017)的地下水监测数据,建立了再生水补给河道周边的地下水水流和溶质运移模型,模拟了受水区浅层地下水的水位和Cl−浓度的变化,分析了浅层地下水水量、Cl−负荷和NO3-N负荷的变化。结果表明,再生水补给河道后的前2年(2007—2009),河道周边浅层地下水水位迅速抬升了3~4 m,之后在再生水的持续补给下保持稳定。但受深层地下水开采影响,2007—2014年研究区整体浅层地下水的水量仍在下降。2014年底实施地下水压采措施后,浅层地下水水量从2014年底的3.76×108 m3恢复到了2017年底的3.85×108 m3。周边浅层地下水中的Cl−浓度从再生水补给前的5~75 mg/L变化到了补给后的50~130 mg/L,之后保持稳定。浅层地下水水质受再生水影响的范围从2008年底的11.7 km2扩大到2017年的26.7 km2,影响区内的Cl−负荷从2008年底的1.8×103 t增加到2017年底的3.8×103 t,NO3-N负荷从2008年的29.8 t下降到2017年的11.9 t。尽管研究显示影响范围外的浅层地下水质受再生水影响不明显,但潜在的咸化和污染的隐患不容忽视,需要在后续研究中进一步明确。 相似文献
99.
通过对关中盆地地热井中地下热水的同位素和水化学成分分析,结合研究区的地热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进行了地下热水补给时的温度研究,结果表明,关中盆地地下热水接受补给时的温度以西安地区最低,咸阳次之。同时应用Na-K-Mg三角图和水化学平衡温度理论的方法,估算在平衡条件下关中盆地最大热储温度为118℃。热储温度计算结果表明,关中盆地腹部应为中低温热储层。 相似文献
100.
地下水对地电前兆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以含水岩土为样本,研究了不同含水率,不同矿化度,不同压力,不同温度以及岩土层中重力水面的不等高度状态下岩土电阻率的定量变化,实验表明,岩土介质电阻率与所含水的特性有十分密切的关系,该实验首次把地下水前兆与地地前兆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地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分析其相关特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