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0篇
  免费   274篇
  国内免费   409篇
测绘学   9篇
大气科学   41篇
地球物理   111篇
地质学   1164篇
海洋学   231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24篇
自然地理   5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57篇
  2015年   50篇
  2014年   109篇
  2013年   65篇
  2012年   78篇
  2011年   80篇
  2010年   77篇
  2009年   83篇
  2008年   92篇
  2007年   88篇
  2006年   71篇
  2005年   72篇
  2004年   55篇
  2003年   71篇
  2002年   73篇
  2001年   60篇
  2000年   46篇
  1999年   53篇
  1998年   41篇
  1997年   41篇
  1996年   33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01.
中国古生界海相地层油气勘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影响中国古生界海相油气勘探并且需要加强研究的主要问题是:保存条件的认识与有利区预测;有效烃源岩与资源潜力;储层的复杂性及其对非构造圈闭的影响。保存条件分为三个层次:含油气盆地的保存、含油气系统的保存、油气藏的保存。塔里木、四川、鄂尔多斯三大克拉通盆地是中国古生界保存较好的盆地,是海相油气勘探的战略目标区,另外还有准噶尔、楚雄等盆地。盆地斜坡相泥岩及泥状灰岩是海相油气勘探的主要烃源;海陆过渡相烃源岩发育区是重要战略方向;陆表海碳酸盐岩烃源岩区是中小油气田勘探领域。从储层条件来说,下古生界应以非砂岩岩溶储层为主要勘探对象,溶蚀不整合面广泛发育,已发现的下古生界大中型油气田仅见于碳酸盐岩溶储层;上古生界以孔隙性碎屑岩及碳酸盐岩储层为主要勘探对象,晚古生代的构造一古地理演化为这两类储层的广泛发育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102.
离层注浆防治地表塌陷的注浆量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下煤层的大量开采,引起采空空间向地面的转移从而导致地表塌陷,造成危害。基于岩体中离层产生、发展的研究理论,提出利用“离层注浆防治地表塌陷技术”以控制地表塌陷。注浆量和与其相应的泵压是覆岩离层注浆工程实施防治地表塌陷成功与否的关键参数之一。通过对注浆机理及浆液流动模式的简论,给出了注浆量的两种计算方法并引入几个重要参数。文章指出了与计算所得注浆量相匹配的泵压,且给出一个在理论指导下的选型实例,为现场施工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3.
陆相地层侧向加积作用广泛发育,导致岩性、岩相多变。如何控制陆相地层横向不稳定是盆地分析的难点。高分辨率事件沉积作用,可以有效提高陆相区域地层划分与对比的精度。  相似文献   
104.
张守林  傅水兴  杨自安 《铀矿地质》2001,17(6):365-367,373
根据不同地质体在不同波段上的光谱特征,选择不同波段的TM数据进行假彩色合成,主成分分析,匹配滤波及多种处理方法,对淖毛湖戈壁琼河坝地区的线环构造特征,赋矿岩层,矿化蚀变等示矿要素进行增强处理和特征提取,取得较好效果,为在戈壁地区快速追踪找矿信息,指导成矿预测提供了重要的基本资料。  相似文献   
105.
Effects of global warming on animal distribution and performance become visible in many marine ecosystems. The present study was designed to develop a concept for a cause and effect understanding with respect to temperature changes and to explain ecological findings based on physiological processes. The concept is based on a wide comparison of invertebrate and fish species with a special focus on recent data obtained in two model species of fish. These fish species are both characterized by northern and southern distribution limits in the North Atlantic: eelpout (Zoarces viviparus), as a typical non-migrating inhabitant of the coastal zone and the cod (Gadus morhua), as a typical inhabitant of the continental shelf with a high importance for fisheries.Mathematical modelling demonstrates a clear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between climate induced temperature fluctuations and the recruitment of cod stocks. Growth performance in cod is optimal at temperatures close to 10°C, regardless of the population investigated in a latitudinal cline. However, temperature specific growth rates decrease at higher latitudes. Also, fecundity is less in White Sea than in North and Baltic Sea cod or eelpout populations. These findings suggest that a cold-induced shift in energy budget occurs which is unfavorable for growth performance and fecundity. Thermal tolerance limits shift depending on latitude and are characterized by oxygen limitation at both low or high temperatures. Oxygen supply to tissues is optimized at low temperature by a shift in hemoglobin isoforms and oxygen binding properties to lower affinities and higher unloading potential. Protective stimulation of heat shock protein synthesis was not observed.According to a recent model of thermal tolerance the downward shift of tolerance limits during cold adaptation is associated with rising mitochondrial densities and, thus, aerobic capacity and performance in the cold, especially in eurythermal species. At the same time the costs of mitochondrial maintenance reflected by mitochondrial proton leakage should rise leaving a lower energy fraction for growth and reproduction. The preliminary conclusion can be drawn that warming will cause a northern shift of distribution limits for both species with a rise in growth performance and fecundity larger than expected from the Q10 effect in the north and lower growth or even extinction of the species in the south. Such a shift may heavily affect fishing activities in the North Sea.  相似文献   
106.
陆相层序地层学进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陆相层序地层学是层序地层学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由于陆相地层的特点,其与海相层序地层相比具有特殊性。本文从层序的控制因素、层序界面、基准面、体系域与沉积体系的发育、层序地层与模拟技术和全球对比意义等方面回顾了陆相层序地层学的进展并讨论了陆相层序地层学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7.
陆相地层的层序地层学:层序的特征与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陆相地层的层序地层学研究近年来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尤其在层序的组成、层序界线和最大洪泛面的识别以及层序模式的建立等方面研究得比较深入。层序地层的组成包括层序组合和层序的内部单元。层序界线和最大洪泛面的识别是陆相地层层序地层学研究的关键。目前已初步建立了箕状断陷盆地、坳陷盆地以及冲积地层背景的层序模式。  相似文献   
108.
通过钐—钕同位素测定,抱板群中的斜长角闪片岩、混合花岗片麻岩及其中的暗色包体等时线年龄分别为1.7Ga、1.4Ga和2.9Ga.用单矿物铅同位素测斜长角闪片岩、混合花岗片麻岩年龄分别为1.1~1.2Ga和940Ma.铷—锶全岩等时线法测得抱板群斜长角闪片岩和石碌群、抱板群中的云母片岩为1.3Ga和1.2Ga。因此,海南岛存在着前寒武纪地层,其中,具有花岗—绿岩且含有玄武质科马提岩组合的抱板群是前寒武纪结晶基底或前地槽构造层.石碌群是地槽早期发展阶段形成的构造亚层。海南岛大地构造演化经历了前地槽(X)、地槽(Ⅰ)、地台(Ⅱ)、地洼(Ⅲ)等多个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09.
地层的工程地质统一划分和编号是一项标准化工作。和所有的标准化工作一样,应具有科学性、通用性和严肃性,应体现地区工程地质勘察水平。上海的工作应以已完成的上海地区第四纪地层分层研究成果为基础,直观地反映各组地层的工程地质性质的差异。应注意各地段地质结构的差别。并避免由於各地地层的差异性和地层编号上人为的多层编码所产生的混乱。  相似文献   
110.
马边-永善地震带构造形式及地震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韩德润 《地震地质》1993,15(3):253-260
根据该地褶皱形态、断裂特征、应力场分布等资料研究,指出马边~永善及其两侧的构造形迹自西而东有一个相应强~弱变化过程。推测其力源主要来自西部喜马拉雅构造域的侧向推挤,所形成的马边-永善地震带是处于马边-昭通-曲靖断裂构造带的一部分,从而成为川西经向构造带的东部边界,也是青藏高原东南边缘与四川盆地西南边缘的浅部界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