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19篇
  免费   906篇
  国内免费   1628篇
测绘学   53篇
大气科学   285篇
地球物理   334篇
地质学   5793篇
海洋学   191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250篇
自然地理   1645篇
  2024年   40篇
  2023年   108篇
  2022年   246篇
  2021年   299篇
  2020年   312篇
  2019年   333篇
  2018年   219篇
  2017年   339篇
  2016年   288篇
  2015年   309篇
  2014年   435篇
  2013年   332篇
  2012年   491篇
  2011年   458篇
  2010年   343篇
  2009年   347篇
  2008年   374篇
  2007年   413篇
  2006年   357篇
  2005年   341篇
  2004年   272篇
  2003年   276篇
  2002年   194篇
  2001年   188篇
  2000年   167篇
  1999年   190篇
  1998年   134篇
  1997年   147篇
  1996年   108篇
  1995年   89篇
  1994年   87篇
  1993年   61篇
  1992年   97篇
  1991年   45篇
  1990年   53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广东省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修编工作已基本完成,文中分析了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特点和规划实施存在的问题,提出新一轮规划实施管理的思路:严格落实规划的刚性要求,充分发挥规划的弹性空间,增强土地利用质量的管理.据此,对规划实施管理提出4点建议:(1)进一步落实规划编制规程的要求;(2)制定规划实施的弹性措施;(3)创新规划指标的调节机制;(4)建立省级建设项目用地统筹指标,以期更好地发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92.
甘肃省旅游资源丰富,有3 个5A级和15 个4A级景区,但是由于受交通条件和经济因素的影响,旅游经济并不是十分发达.本文将城市地理学的腹地理论应用于旅游规划中,同时考虑中心城市旅游经济综合规模和公路交通条件,在GIS软件支持下,采用矢量数据的空间分析方法,以2009 年甘肃省14 个地级市州为研究对象,借助场强模型和哈夫模型,计算旅游经济的场强,进行城市旅游腹地的测定,发现场强随着距离中心城市和路网越远而逐渐减小,并且腹地多形成于中心城市周边,沿路网分布十分明显.然后将旅游腹地与市域行政区范围进行叠置分析,找出属于处于相同层次类型的城市,以期为增加全省旅游经济收入,全省城市旅游经济区划和旅游规划编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3.
广东省旅游-经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发展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钟霞  刘毅华 《热带地理》2012,32(5):568-574
依据2001―2010年广东省旅游、经济、环境方面的数据,构建旅游-经济-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借助SPSS和GIS软件,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和物理学中耦合协调度函数建模法,对广东省21市的旅游-经济-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度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21市的耦合协调度在不断提高,平均耦合协调度由2001年的濒临失调提升到了2010年的勉强协调水平;但各市旅游、经济、环境3个子系统的发展程度各异,省内不同城市的耦合协调度水平也存在一定差距,且这种差距有扩大的趋势;珠三角地区发展的起点高、速度快,而粤北山区和两翼地区始终都处于比较落后的状态:2001年广州、深圳的耦合协调度得分分别为0.65、0.67,处于初级协调阶段;揭阳、云浮得分为0.29、0.33,分别为中度失调水平和轻度失调水平。到2010年,广州、深圳的耦合协调度达到了良好协调的水平,而揭阳、云浮的耦合协调度仍处于较低的水平。  相似文献   
994.
广东省矿泉水资源丰富,形成条件好。文章搜集了广东省矿泉水现状以及开发方面的各项数据信息,通过整理比对,发现广东省矿泉水具有分布范围广、分布与地质构造的走向大体一致、品种全、储量丰富以及补给条件好的基本特征;分析了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水源地污染、开发力度有待加强以及市场指导力度弱。再借鉴国内外矿泉水开发利用的经验,对广东省矿泉水开发利用提出了合理布点、加强矿泉水资源保护、适当加大开发力度与科学规划矿泉水市场的建议,并认为应使矿泉水产品多样化、系列化,联合旅游业,扩大消费领域,使广东省矿泉水资源更好地服务于民。  相似文献   
995.
胡瑞山  董锁成  胡浩 《地理科学进展》2012,31(12):1600-1607
精确评价医疗设施可达性的空间分异样状况是合理配置医疗资源的前提。本文在回顾国内外关于医疗空间可达性研究的基础上, 采用两步移动搜索法, 以江苏省贫困县--东海县为案例, 以行政村和医院为分析单元, 基于迪卡斯特拉算法计算出各村到医院(卫生院)的最短通行时间, 进而分析各村医疗空间可达性分异情况。采用不用服务时间阈值范围进行空间敏感性分析, 综合研判缺医地区分布特点。与传统的医卫人员和人口比值的方法相比, 两步移动搜索法能有效显示县域范围内医疗可达性的空间分异情况。采用较大的时间阈值, 医疗空间可达性分异较为平滑, 采用较小服务阈值则空间分异显著, 缺医范围也较大。东海县医疗空间可达性整体呈单核结构, 并沿主要交通线延伸, 缺医地区多分布于边缘乡镇。提高边缘乡镇的行政村的甲级卫生院等级和乡村道路等级将会改善边缘乡镇的就医可达性。  相似文献   
996.
安徽省公路网络可达性空间格局及其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996、2004、2010 年为时间断面, 加权平均旅行时间为指标, 探讨安徽省公路网络中节点城镇可达性空间格局及其演化规律。结果表明:1996-2010 年, 安徽省公路网络可达性总体空间格局变动不大, 其值大体以合肥地区为中心向外围呈不规则环状递增, 且空间分布具有一定的交通干道指向性。公路网络完善极大地提高了区域内节点城镇可达性, 其中第一阶段(1996-2004 年)可达性值提升较第二阶段(2004-2010 年)更为显著;可达性变化幅度与初值有关, 第一阶段可达性值变化率空间格局由“徐合高速-合芜宣高速”沿线地区和沿江地区组成的“T型”区域向周围递减, 第二阶段呈现出沿新建高速公路地区向四周递减的多极空间格局;不同地区可达性受益迥异, 江南地区可达性受益最为显著, 其次是淮北、江淮地区;随着路网的不断完善, 可达性水平由中心向外围呈圈层式优化, 可达性等值线趋于均匀、平滑, 中心城市可达性差异逐渐缩小, 可达性分布趋于均衡。  相似文献   
997.
1961-2010年青海省人体舒适度指数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青海省50个气象观测站1961-2010年逐日气象资料, 对人体舒适度指数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子的权重进行了统计分析. 结果表明: 青海省人体舒适度主要为寒冷、冷、凉、凉爽和舒服等级, 整体呈现冷凉特征, 各区各等级年均日数分布差异较大. 青海省最不舒适的月份是1月份, 其次是12月; 最舒适的月份是7月, 其次是8月、6月. 1961-2010 年青海省人体舒适度指数上升趋势极显著, 与青藏高原气候变化趋势一致. 各区人体舒适度均呈显著上升趋势, 其中, 柴达木地区上升最明显; 春、秋季东部农业区和柴达木地区相似, 环青海湖地区和青南牧区相似, 各区秋季上升趋势均高于春季; 青南牧区各季人体舒适度年际波动幅度较大, 冬季环青海湖地区和青南牧区人体舒适度差异不大. 青海省人体舒适度季节差异明显, 夏季最高, 冬季最低, 春季略高于秋季, 近50 a来四季人体舒适度均呈显著上升趋势, 冬季波动幅度较大.温度(湿度、风速)与人体舒适度指数存在极显著的正(负)相关关系, 温度是影响人体舒适度指数的最主要因子, 风速和湿度主要通过温度影响人体舒适度指数, 且风速的负影响略大于湿度. 东部农业区和柴达木地区风速的负影响较大, 环青海湖地区和青南牧区相对湿度的负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998.
1961-2012年辽宁省极端气温事件气候变化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辽宁省52个气象台站逐日平均气温、 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数据, 使用国际通用的10种极端气候指数, 研究了1961-2012年辽宁省极端气温事件的气候变化特征. 结果表明: 年平均极端气温事件空间分布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 时间尺度上, 1961-2012年辽宁省年及四季极端暖事件(暖昼日数、 暖夜日数、 夏季日数、 热带夜数和热浪持续指数)呈增加趋势, 极端冷事件(冷昼日数、 冷夜日数、 结冰日数、 霜冻日数和寒潮持续指数)呈减少趋势; 极端暖事件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明显增加, 极端冷事件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开始显著减少; 极端暖事件的变化速率要小于极端冷事件. 辽宁省气温日较差有增大的趋势, 极端暖(冷)事件的增加(减少)在秋季(冬季)最为显著. 空间变化上, 极端气温事件在全省基本都呈一致的增加或减少的分布. 多数极端气温事件均存在8 a左右的周期, 检测到的突变的时间大致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末期. 20世纪80年代末期辽宁省气候变暖后, 极端暖事件和冷事件均有明显的增加和减少.  相似文献   
999.
1960-2012年江苏省气候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夏露  张强  孙宁  翟颖佳  王世华 《冰川冻土》2015,37(6):1480-1489
运用统计学方法, 引入气候趋势系数, 分析江苏地区在全球变暖的气候背景下, 气温、降水变化与时间序列的相关性, 得到从1960-2012年江苏省年平均气温、年平均降水量的气候倾向趋势. 研究表明, 该时间段内, 江苏地区有明显增暖趋势; 年平均降水量也与年代呈正相关, 但是两者系数的地区分布却存在不同. 以长江为界区分, 江南较江北更加暖湿, 且江南经济发达地区此现象更为明显. 深层探究江苏地区升温的原因是最低温度的升高, 而江南比江北温度升高的原因则是江南最高气温的升高. 通过四季对比研究得出, 该地区春季升温最为明显, 其中以最低温度的升高最为显著. 春季及秋季降水都呈现减少趋势, 江南地区秋季降水减少最明显, 夏秋季降水增加, 其中江南地区夏季降水增加最显著. 对于气温、降水的EOF分析也进一步验证了该地区增温增湿的总体趋势. 进一步讨论得出, 江苏地区江南江北气候差异的主要原因在于城市化程度的不同, 随着江南江北经济差距的缩小, 此差距预计将减少.  相似文献   
1000.
基于SPA的喀斯特地区水安全评价——以贵州省为例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苏印  官冬杰  苏维词 《中国岩溶》2015,34(6):560-569
根据目前公认的水安全内涵,将水安全分为三个子系统。水资源子系统、水环境子系统和水灾害子系统。三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了复杂、时变的水安全系统。基于水安全的基本原理和喀斯特区域特有的水循环机理,依据 “驱动力(D)—压力(P)—状态(S)—影响(I)—响应(R)”模型建立了贵州省喀斯特区域水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基于集对分析理论,引入能够体现系统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同异反联系度计算公式,建立了城市水安全的评价模型。将集对分析法运用到水安全的评价中, 可以先通过计算评价样本与评价指标之间的联系度对样本作初步的排序, 再对样本作进一步的同一、差异、对立的集对分析,以判断出评价样本的等级。研究结果表明:(1)在水资源安全状态方面,贵州省9个州市中4个处于安全状态,2个处于基本安全状态,2个处于不安全状态,1个处于危机状态;(2)在水环境安全状态方面,2个处于安全状态,4个处于基本安全,3个处于不安全;(3)在水灾害安全状态方面,1个处于非常安全,4个处于安全,1个处于基本安全,2个处于不安全,1个处于危机;(4)在水安全综合状态下,有3个处于安全状态,有4个处于基本安全状态,有2个处于不安全状态,没有处于非常安全和危机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