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12篇
  免费   418篇
  国内免费   748篇
测绘学   128篇
大气科学   146篇
地球物理   308篇
地质学   1923篇
海洋学   121篇
天文学   17篇
综合类   136篇
自然地理   199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43篇
  2022年   90篇
  2021年   112篇
  2020年   84篇
  2019年   102篇
  2018年   80篇
  2017年   112篇
  2016年   100篇
  2015年   98篇
  2014年   113篇
  2013年   134篇
  2012年   176篇
  2011年   106篇
  2010年   128篇
  2009年   129篇
  2008年   88篇
  2007年   125篇
  2006年   132篇
  2005年   115篇
  2004年   112篇
  2003年   83篇
  2002年   69篇
  2001年   77篇
  2000年   67篇
  1999年   62篇
  1998年   60篇
  1997年   79篇
  1996年   59篇
  1995年   37篇
  1994年   52篇
  1993年   28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近百年中国东部夏季降水的时空变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中国东部25°N以北28个站1880-1999年夏季季降水序列,用旋转复经验正交函数(RCEOF)方法,研究了中国东部地区百年干湿的时空演变规律。结果表明,夏季降水空间变率大值区依次为:长江中下游地区、淮河流域、江南、华北、西南及东北。除西南外的5个关键区大体上反映了从6月到8月夏季雨带自南向北椎进所滞留的地区。旋转空间位相分布揭示了长江中下游地区、江南、东北的旱涝异常主要表现为驻波振动特征;而淮河流域、华北、西南地区显示出降水异常信号具有部分的行波特征。尤其第4空间模显示出旱涝异常信号从东北南部可沿着黄淮下游传到长江下游地区。对于近百年中国东部地区夏季于湿变化,长江中下游地区、淮河流域、华北及东北四个地区都存在20-25年时间尺度的周期振荡;长江中下游地区及华北地区都存在准60年时间尺度的振荡周期;东北地区主要表现出36年时间尺度的振荡周期;淮河流域存在明显的70-80年时间尺度的振荡周期;华北地区存在的11年时间尺度的振荡周期恰好与太阳黑子活动的11年周期相一致。在年代际时间尺度(包括次年代际时间尺度)上,长江中下游、淮河流域及华北地区的夏季降水的变化与太阳活动有显著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32.
复杂介质结构中折射界面的哈格多恩原理波前成像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城市活断层探测中 ,浅层结构常常表现为强烈的非均匀性 ,界面横向强烈起伏 ,层内速度变化较大 ,传统的基于平界面均匀层模型的折射资料处理方法不能适用。研究开发能应用于复杂介质结构中折射资料处理的方法就显得十分必要。文中基于惠更斯原理 ,用波前扩张法对波场作正演计算 ,根据哈格多恩折射波前成像原理 ,在lecomte算法和Hole有限差分计算程序的基础上 ,开发出 1种复杂介质结构中折射资料的处理方法与软件 ,并用此方法处理了福州城市活断层折射探测试验中在义序完成的 2条折射剖面资料。结果表明 :探测区浅层为 3层结构 ,分别为盖层、强风化层和基岩。基岩顶界面的埋深约为 5 8~ 5 2m ,盖层P波速度变化较大  相似文献   
33.
水资源复杂适应配置系统的理论与模型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在对水资源配置系统的复杂性及其复杂适应机理分析的基础上,应用复杂适应系统理论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构架出了全新的水资源配置系统分析模型,同时对系统的动力机制、主体行为特性和系统状态的评价方法进行了描述,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研究体系,用于分析水资源配置系统的演化规律,并应用这种分析方法对南水北调工程对受水区水资源配置的影响进行了简要的研究。  相似文献   
34.
介绍了面向对象数据模型的基本概念,重点讨论了面向对象数据模型在地理信息系统中的应用及具体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35.
西秦岭中川花岗岩岩浆活动特征及地质效应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西秦岭中川花岗岩为3期5次侵入的复式岩体,其主侵入体为印支—燕山期黑云母同碰撞S型二长花岗岩。该岩浆活动在沉积建造中形成热变质作用带和岩浆侵位构造,并产生成矿地质效应。  相似文献   
36.
将辽宁地区划分为4个幔枝构造:山海关幔枝、辽东南幔枝、建平-阜新幔枝、西丰幔枝,文章分述了它们各自组成与构造特点,并举例说明了辽宁幔枝构造通过其三个次级构造单元对成矿的控制规律.  相似文献   
37.
A method, based on the Hilbert–Huang spectral analysis, has been proposed by the authors to identify linear structures in which normal modes exist (i.e., real eigenvalues and eigenvectors). Frequently, all the eigenvalues and eigenvectors of linear structures are complex. In this paper, the method is extended further to identify general linear structures with complex modes using the free vibration response data polluted by noise. Measured response signals are first decomposed into modal responses using the method of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 with intermittency criteria. Each modal response contains the contribution of a complex conjugate pair of modes with a unique frequency and a damping ratio. Then, each modal response is decomposed in the frequency–time domain to yield instantaneous phase angle and amplitude using the Hilbert transform. Based on a single measurement of the impulse response time history at one appropriate location, the complex eigenvalues of the linear structure can be identified using a simple analysis procedure. When the response time histories are measured at all locations, the proposed methodology is capable of identifying the complex mode shapes as well as the mass, damping and stiffness matrices of the structure. The effectiveness and accuracy of the method presented are illustrated through numerical simulations. It is demonstrated that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linear structures with complex modes can be identified effectively using the proposed method. Copyright © 2003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38.
土钉支护结构的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根据复形优化原理,提出了基于Bishop法的土钉支护结构的优化分析方法,编写了优化分析程序。工程实例计算表明,该方法是进行土钉优化设计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9.
Within the conceptual framework of Complex Systems, we discuss the importance and challenges in extracting and linking multiscale objects from high-resolution remote sensing imagery to improve the monitoring, modeling and management of complex landscapes. In particular, we emphasize that remote sensing data are a particular case of the modifiable areal unit problem (MAUP) and describe how image-objects provide a way to reduce this problem. We then hypothesize that multiscale analysis should be guided by the intrinsic scale of the dominant landscape objects composing a scene and describe three different multiscale image-processing techniques with the potential to achieve this. Each of these techniques, i.e., Fractal Net Evolution Approach (FNEA), Linear Scale-Space and Blob-Feature Detection (SS), and Multiscale Object-Specific Analysis (MOSA), facilitates the multiscale pattern analysis, exploration and hierarchical linking of image-objects based on methods that derive spatially explicit multiscale contextual information from a single resolution of remote sensing imagery. We then outline the weaknesses and strengths of each technique and provide strategies for their improvement.  相似文献   
40.
MTMD对建筑结构多模态控制的减震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本文研究了MTMD对建筑结构多模态减震控制。将主结构简化为多自由度模型,MTMD对结构的反力与地震荷载共同作为结构的荷载输入进行分析;基于主结构多模态耦合进行推导分析,阐述了MTMD与结构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提出MTMD的复惯性质量。提出MTMD的控制类型是加速度相关型的无源被动控制。从频域传递函数,白噪声、宽带和窄带地震激励下的结构相对位移和绝对加速度谱密度,以及El-centro地震波作用下结构的地震响应三个方面,分析了MTMD对顶部带有结构附属物的结构的控制效果。并且给出TMD的控制效果加以比较验证。算例说明MTMD多模态控制对结构的相对位移和绝对加速度均有较好的控制效果,并且优于TMD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