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91篇
  免费   392篇
  国内免费   418篇
测绘学   46篇
大气科学   457篇
地球物理   649篇
地质学   1082篇
海洋学   279篇
天文学   85篇
综合类   139篇
自然地理   364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65篇
  2021年   79篇
  2020年   79篇
  2019年   104篇
  2018年   55篇
  2017年   89篇
  2016年   65篇
  2015年   106篇
  2014年   116篇
  2013年   150篇
  2012年   139篇
  2011年   135篇
  2010年   111篇
  2009年   147篇
  2008年   142篇
  2007年   165篇
  2006年   139篇
  2005年   124篇
  2004年   135篇
  2003年   87篇
  2002年   97篇
  2001年   84篇
  2000年   76篇
  1999年   67篇
  1998年   81篇
  1997年   66篇
  1996年   62篇
  1995年   54篇
  1994年   49篇
  1993年   47篇
  1992年   39篇
  1991年   28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ABSTRACT

This study is based on 616 geochronological ages from aeolian and colluvial sediments as well as paleosols, representing the largest database of geochronological data from northeastern Germany available to date. Cumulative probability density functions for radiocarbon data and kernel density estimates for luminescence data were created covering the last 15 ka. The data analysis aimed at the identification of changes and their drivers in geomorphodynamics and soil formation. The ages representing aeolian activity cluster in the Late Glacial, the Early Holocene, and the Late Holocene, where the first two clusters are assumed to result mostly from climatic impact with only a minor share of human impact triggering the mobilization of aeolian sediments. The third cluster is considered to result mainly from human impact. The Late Glacial to Early Holocene activity phase is interrupted by a phase of surface stability around 11.5–12.7 ka, which is indicated by the occurrence of initial soil formations of Finow and Usselo types. Colluvial sedimentation predominantly occurred during the last 7 ka and clearly accelerated since the last 1000 a. According to the ages of specific paleosol types, related soil-forming processes started already in the Late Glacial and were completed in the Holocene.  相似文献   
992.
The wavelet analysis method is used to analyze the annual and winter temperature data of 98 observation stations in China in eight climate zones during the last 50 years (1961-2009). The periodicities of temperature changes are investigated, and the possible temperature change trends in China in the next 20 years (2012-2029) are also predicted. Our results show that in the inter-annual temperature variability there are pervasive quasi-3- to quasi-4-year cycles, and these cycle changes are relatively steady. The period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nnual temperature changes are clearly different between northern and southern China, and our period superimposition extrapolation shows that both annual and winter temperatures in China will continue to increase in the next 20 years, more so in northern China and in the Qinghai-Xizang Plateau (QXP) than in the southern region, except in the southwest. If temperatures follow historic increasing linear trends, the overall temper- ature is expected to increase by 1℃ between 2010 and 2029.  相似文献   
993.
长岭断陷深层天然气成藏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榆深1井营城组未熟样品的热模拟实验、碳同位素分馏实验以及长深1等井的流体包裹体测试结果,在热史恢复的基础上,根据化学动力学和碳同位素分馏动力学理论,从烃源岩生烃史、甲烷碳同位素分馏效应以及包裹体均一温度等方面,对长岭断陷天然气成藏期加以判断。长岭断陷甲烷碳同位素均值为-33.11‰,碳同位素分馏效应显示天然气为116 Ma以来累积聚集成藏;生烃史表明营城组源岩在100~67.7 Ma大量生气,沙河子组在125~74 Ma达到生气高峰;同时包裹体证据表明查干花次洼的烃类气主要在110~78 Ma聚集成藏,伏龙泉次洼主要在110~1 Ma成藏。成藏期的判断结果说明:长岭断陷沙河子组早期生成的天然气未聚集成藏,仅116 Ma以后生成的天然气才具有成藏贡献,损失约14%左右;而营城组烃源岩生烃较晚,有利于成藏,包裹体证据也印证这一观点。  相似文献   
994.
震旦系(纪)的涵义屡屡变更,争论不断,出现过许多问题。系名Sinian(震旦系)和系的“层型剖面”都是在选取“末元古系”的正式名称和“金钉子”的国际竞争中没有得到多数国际学者支持的候选名称和候选剖面。我国最新正式修订的“震旦系(纪)”与全球年代地层(地质年代)单位埃迪卡拉系(纪)的概念完全相当。系一级的全球单位一旦正式...  相似文献   
995.
张可  聂凤军  侯万荣  李超  刘勇 《矿床地质》2012,31(1):129-138
内蒙古哈什吐矿床是新发现的钼矿床。为进一步查明哈什吐钼矿床的形成时间,首次对主要钼矿体的10件辉钼矿样品进行铼-锇同位素分析,所获铼-锇同位素模式年龄变化范围为(147.0±2.1) Ma~(149.5±2.2) Ma,加权平均值为(148.22±0.67) Ma,获得等时线年龄为(148.8±1.6) Ma,MSWD值为0.95。铼-锇同位素年代数据及野外地质证据表明,哈什吐钼矿床为晚侏罗世构造-岩浆作用及相关流体活动的产物。哈什吐钼矿床辉钼矿的w(Re)介于(0.65~2.06)×10-6,平均值为1.28×10-6,通过与区域内同时期形成的若干相似类型钼矿床的Re含量对比分析,初步推测认为哈什吐钼矿床成矿物质源区具有更偏向于壳源的特征。哈什吐斑岩型钼矿床形成时代的厘定对于提高该矿床的理论研究水平和指导隐伏金属矿床的找矿勘查工作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96.
基于Copulas函数的二维干旱变量联合分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计  李毅  宋松柏  崔晨风 《水文》2012,(1):43-49
通过构建干旱变量的联合分布揭示干旱演变规律,可作为干旱分析的重要手段。基于8种单参数族的Copulas函数进行新疆乌鲁木齐和石河子气象站二维干旱变量的联合分布。经拟合优度评价:Frank Copula对干旱历时和干旱烈度、干旱历时和烈度峰值的拟合度最好;Clayton Copula对于干旱烈度和烈度峰值的拟合效果最好。二维变量联合超越概率值随单变量值的减小而增大;单变量的重现期介于二维变量联合重现期与同现重现期之间。表明Copulas函数能够描述二维干旱特征变量的联合分布。  相似文献   
997.
冰川冰内及冰下水系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冰内及冰下水系的形成与演化具有时空变化性,对冰川汇水储水及径流过程产生影响,与之紧密联系的冰下水文过程(水力状况)与冰川运动、冰川侵蚀及冰川洪水形成等过程息息相关。冰内及冰下水系空间结构和形态复杂,且不同于一般喀斯特水文系统,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性,其空间分布和水力状况会因外界水体输入(降水和冰雪融水)的变化而改变。冰内及冰下水系的变化通过影响汇流对冰川融水的径流过程产生影响,冰川区一些溃决洪水事件的发生与冰内及冰下蓄水的突然释放有很大关系。冰川蓄排水还通过改变冰下水力条件来影响冰川运动,反之冰川运动不仅影响蓄排水过程的转换效率,且通过改变冰川消融强度(冰体向下游消融区输送速率的变化)影响冰川排水系统的空间分布范围。在气候变暖及冰川变化的背景下,研究冰内冰下水系演化的时空特征及其影响具有重要科学意义。综述了目前国内外针对冰川冰内及冰下水系相关研究的进展及主要成果,并对该领域的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98.
为了科学的分析离岸人工岛群对周边海岸动力的影响,本文以龙口市人工岛为例,运用MIKE21数值模拟软件建立了龙口离岸人工岛及附近海域的水动力模型和波浪模型,根据波浪的生成、成长和传播原理,针对最有可能形成较大波浪的W、WNW、NW三个方向,采用频率为0.5%(重现期为200a)的高潮位叠加频率为0.5%(重现期为200a)的W、WNW和NW向风作用下的波浪场和水动力场进行数值模拟研究,给出了高潮位条件下人工岛周边不同波向对应的有效波高和最大波高值,以及最大流速和流向数据,可为人工岛群的地坪标高确立和防浪建筑物的布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99.
本文结合矿区最新勘查成果, 从成矿背景、物质来源、矿化特征等方面揭示了矿区具有较好的成矿地质条件和矿化信息。笔者通过疏理决定矿区找矿方向的关键环节, 提出矿区斑岩体的侵入方向与区域NE向构造-岩浆带一致, 主导矿区富碱斑岩带总体呈NE向展布并由NW向SE侵入的认识, 进一步调整了找矿思路。并分析展现了矿区具有寻找大型-超大型斑岩铜钼矿床的前景, 对区域喜山期富碱斑岩带的地质找矿工作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000.
晚冰期月亮湖炭屑记录反映的古气候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伍婧  刘强 《地质科学》2013,48(3):860-869
位于大兴安岭中段的月亮湖地处季风/非季风影响过渡地带,其沉积岩心下部886~546 cm的炭屑记录揭示了末次冰期晚期到全新世早期(20.9~10.8 cal.ka B.P.)的古气候演化历史,反映了东亚季风对研究区气候的影响。研究区炭屑浓度的变化主要由可供燃烧的生物量决定,生长在气候温暖时期的森林草原能够提供更多可供燃烧的生物量。在同一植被类型的条件下,气候寒冷湿润时炭屑浓度低,气候温暖干旱时炭屑浓度高。20.9~18.0 cal.ka B.P.炭屑浓度较低, 气候寒冷偏干,18.0~15.3 cal.ka B.P.炭屑浓度最低,气候寒冷湿润,15.3~14.4 cal.ka B.P.炭屑浓度增高,气候开始向温暖的方向发展,14.4~11.8 cal.ka B.P.炭屑浓度快速变化,气候也经历了一系列的快速变化,11.8~10.8 cal.ka B.P.炭屑浓度总体较高,气候温暖湿润。<50 μm的炭屑浓度指示了区域火演化的历史, >50 μm的炭屑则反映了当地野火发生的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