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6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79篇
测绘学   1篇
地球物理   55篇
地质学   210篇
海洋学   23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6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1.
李刚  张金利  杨庆  蒋明镜  徐光明 《岩土力学》2015,36(8):2249-2254
采用离心机模型试验与数值方法,对某一人工岛深厚软黏土地基的沉降特性进行了研究。在模拟现场施工条件下,通过离心机模型试验,研究了60 m厚软黏土地基的沉降特性。基于离心机模型试验,建立了二维有限元模型,应用弹黏塑性本构模型对软黏土地基的沉降规律进行了分析。通过模型试验与数值计算结果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模型试验与数值计算得到的工后沉降曲线基本吻合,初期沉降速率较大,后期沉降速率相对稳定。在浅部土层,计算得到的超孔压消散快于模型试验结果,而深部土层两者超孔压消散规律基本一致。二者规律的一致性验证了所用数值方法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212.
吕玺琳  周运才  李冯缔 《岩土力学》2016,37(11):3324-3328
通过开展离心模型试验,对干粉砂及饱和粉砂中盾构隧道开挖面的失稳破坏特性和极限支护压力进行了研究。通过远程控制开挖面土体位移,获得了支护压力与开挖面位移间的关系曲线及开挖面达到主动极限平衡状态时的破坏模式。2组干砂离心模型试验结果表明,当隧道埋深与隧道直径比从0.5增大到1时,开挖面破坏模式从整体坍塌破坏转变为烟囱状,但极限支护压力变化较小。饱和砂土中的试验表明,开挖面水平方向破坏范围相比在相同埋深干砂中的范围扩大,极限支护压力显著增加。对开挖面破坏过程进行三维弹塑性有限元数值模拟,获得了开挖面极限支护压力和破坏机制,所得结果与试验吻合较好。进一步通过数值模拟,分析了土体强度参数、隧道埋深及渗流对极限支护压力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渗流条件下开挖面破坏区域及极限支护压力均大于无渗流情况,极限支护压力随内摩擦角增大而减小,随隧道埋深增大而减小。  相似文献   
213.
李阳  张嘎 《岩土力学》2014,35(Z2):180-184
桩基础研究的核心问题是桩承载力和桩-土相互作用,包括桩周土的变形和饱和土中孔隙水压力的变化。通过离心模型试验的方法,利用竖向压桩设备把桩压入土体,研究饱和及非饱和粉质黏土中单桩的竖向承载力,以及加载过程中桩周土体的变形和孔隙水压力的变化。粉质黏土饱和后,桩基的承载特性表现出软化的特点,且桩基的承载能力比非饱和粉质黏土中的桩基小,非饱和粉质黏土的压桩试验中桩基没有出现明显的极限承载力。桩基的加载特性与桩周土的变形响应具有显著的相关性,桩的加载过程对桩周土体变形的影响有一定范围,超过这个范围,土体的变形可以忽略不计。饱和粉质黏土中桩基的加载对桩周土体孔压的变化也有一定的影响范围,与桩周土体的变形范围体现出类似的规律。距离桩较近时,桩周土的变形较大;距离桩越远,土体的变形受到桩的影响越小。  相似文献   
214.
基于离心机模型试验的非饱和土地基沉降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饱和土结构复杂,沉降理论计算还不完善,导致地基沉降的计算值与沉降实测值往往有较大的差异。地基沉降是高速铁路客运专线路基的主要控制因素之一,通过离心机模型试验,对高速铁路非饱和土地基沉降特征进行分析,获得地基的荷载—沉降—时间关系曲线。研究结果表明:非饱和土地基在路基填筑期沉降完成较快,施工期可完成总沉降的75%,经过5~6个月短期放置可完成总沉降的90%左右,其工后沉降满足无砟轨道沉降控制要求,该研究结果可为非饱和土沉降理论分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15.
1 Introduction Soil and soil-structure systems exhibit complex response patterns during earthquake-induced liquefaction. These patterns depend on geotechnical properties, in-situ stress conditions and interaction with subsurface structural elements. Seismic records of full- scale systems during case histories provide a valuable source of information on the associated response mechanisms. However, the response of these systems is commonly monitored at sparsely distributed locations only, mostly…  相似文献   
216.
马少坤  邵羽  吕虎  WONG K S  吴宏伟  陈欣  江杰 《岩土力学》2016,37(6):1563-1568
为解决地下水位随季节升降变化时隧道开挖对邻近桩基的长期影响难题,通过三维离心模型试验,研究了地下水位循环变化时隧道对群桩的长期影响。主要分析水位循环变化时地表长期沉降、桩顶长期附加沉降、桩身长期附加弯矩和附加轴力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在隧道附近,地下水位循环变化尤其是降水对地表长期沉降影响更为明显。地表长期附加沉降随着地下水位循环次数增加而增大,且呈衰减式变形,即使经过3次水位升降循环也不能稳定;桩基长期附加沉降显著,其附加沉降量占总沉降量的50%以上;前、后桩的长期附加轴力基本为正值,桩总轴力增加,对既有受压桩极为不利,附加轴力拐点位置及最大值有所区别;经过3次地下水位循环变化后,前、后桩桩身弯矩反弯点个数减少,但桩身最大附加弯矩均明显变大,当达到极限弯矩,桩身出现塑性铰,这对穿越厚软弱层地基中的既有受压柔性桩极为危险。  相似文献   
217.
软基上快速填筑路堤时的稳定控制十分重要。现行规范中采用了位移与位移速率作为控制标准,而实践证明,采用现行标准仍出现一些失稳事例,说明这些标准存在一定局限性,需加以改进。提出了临界状态线的概念,该临界状态线系基于多个工程观测的成果与离心模型试验所得数据,分别以道中沉降速率与坡脚水平位移速率作为坐标轴所得到的一条分界线。临界状态线将路堤的状态划分为稳定区域和非稳定区域,因而是个合适的控制指标。综合采用常用的道中沉降速率、坡脚水平位移速率2个指标以及附加的临界状态线指标,提出了改进的施工稳定控制标准,它比只考虑道中沉降和坡脚水平位移速率,更加符合路堤失稳机制。  相似文献   
218.
埋地管道地震作用下的破坏因素源于地震引起的永久地面变形(PGD),其中管道-土体间相互作用决定土体位移作用到管体的大小。利用离心机试验技术模拟埋地管道在逆断层大位移下的反应特性,重点讨论断层与管道的交角、断层位移大小、管土相互作用、管径和埋深五个参数对管道破坏的影响水平。实验结果表明:上述参数对管道断层作用的反应均有明显影响,其中断层的位移量、管土相互作用、埋深和管径的影响更为显著。本文的研究结果对于管道经过断层区的抗震设计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19.
Mass wasting processes are a common phenomenon along the continental margin of NW-Africa. Located on the high-upwelling regime off the Mauritanian coastline, the Mauritania Slide Complex (MSC) is one of the largest events known on the Atlantic margin with an affected area of ∼30?000 km2. Understanding previous failure events as well as its current hazard potential are crucial for risk assessment with respect to offshore installations and tsunamis. We present the results of geotechnical measurements and strain analyses on sediment cores taken from both the stable and the failed part of the MSC and compare them to previously published geophysical and sedimentological data. The material originates from water depths of 1500–3000 m and consists of detached slide deposits separated by undisturbed hemipelagic sediments. While the hemipelagites are characterized by normal consolidation with a downward increase in bulk density and shear strength (from 1.68 to 1.8 g/cm3, 2–10 kPa), the slid deposits of the uppermost debris flow event preserve constant bulk density values (1.75 and 1.8 g/cm3) with incisions marking different flow events. These slid sediments comprise three different matrix types, with normal consolidation at the base (OCR = 1.04), strong overconsolidation (OCR = 3.96) in the middle and normal consolidation to slight overconsolidation at the top (OCR = 0.91–1.28). However, the hemipelagic sediments underlying the debris flow units, which have been 14C dated at <24 ka BP, show strong to slight underconsolidation (OCR = 0.65–0.79) with low friction coefficients of μ = 0.18. Fabric analyses show deformation intensities R ≥ 4 (ratio σ1/σ3) in several of the remobilized sediments. Such high deformation is also attested by observed disintegrated clasts from the underlying unit in the youngest debrites (14C-age of 10.5–10.9 ka BP). These clasts show strong consolidation and intense deformation, implying a pre-slide origin and amalgamation into the mass transport deposits. While previous studies propose an emplacement by retrogressive failure for thick slide deposits separated by undisturbed units, our new data on geotechnical properties, strain and age infer at least two different source areas with a sequential failure mechanism as the origin for the different mass wasting events.  相似文献   
220.
周小文  程力  周密  王齐 《岩土力学》2019,40(5):1713-1720
目前球形全流贯入被仪广泛应用于岩土离心试验中,以表征软弱黏土土样的抗剪性能。然而,在离心加速度作用下离心机试验中的球贯入仪比现场使用的标准球贯入仪有更大的加载杆与球的面积比a、更大的等效原型直径以及不一样的球-土摩擦系数,从而使得离心机球体会出现不一样的贯入特性,进而导致不一样的土体抗剪承载力校验系数。通过大变形有限元(large deformation finite element,简称LDFE)方法对中国常见离心机球形贯入仪贯入单层黏土进行分析,获得不同几何尺寸和摩擦系数下球形贯入仪的贯入特性。计算结果通过与有关解析解以及其他前人研究结论的对比分析,验证了有限元分析结果的合理性。通过大量参数分析表明,球摩擦系数对空腔的临界深度以及深层破坏深度的影响较小,面积比a对浅层和深层承载力系数以及达到深层破坏深度有显著的影响。根据数值模拟的结果,提出了不同面积比和摩擦系数下的极限间隙深度Hc、浅层和深层临界破坏模式深度Hd、不同摩擦系数和面积比情况下的深层承载力系数和浅层承载力校准系数的计算公式,从而能获得更精确的土体抗剪强度,为离心机中球形贯入仪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