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885篇
  免费   2620篇
  国内免费   2734篇
测绘学   624篇
大气科学   1002篇
地球物理   4053篇
地质学   6687篇
海洋学   1954篇
天文学   2017篇
综合类   692篇
自然地理   2210篇
  2024年   70篇
  2023年   251篇
  2022年   475篇
  2021年   488篇
  2020年   528篇
  2019年   602篇
  2018年   497篇
  2017年   517篇
  2016年   552篇
  2015年   590篇
  2014年   690篇
  2013年   632篇
  2012年   751篇
  2011年   796篇
  2010年   653篇
  2009年   954篇
  2008年   875篇
  2007年   942篇
  2006年   929篇
  2005年   806篇
  2004年   806篇
  2003年   809篇
  2002年   648篇
  2001年   601篇
  2000年   574篇
  1999年   499篇
  1998年   557篇
  1997年   328篇
  1996年   310篇
  1995年   291篇
  1994年   258篇
  1993年   228篇
  1992年   191篇
  1991年   117篇
  1990年   79篇
  1989年   92篇
  1988年   59篇
  1987年   65篇
  1986年   39篇
  1985年   20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10篇
  1978年   4篇
  1977年   5篇
  1976年   5篇
  1954年   1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01.
赣南地区煤矿分布规律及找煤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赣南地区各含煤岩系及煤矿(田)产布特征,具有东西向成片、北北东向成行,受东西向与北北东向推昨合控制的分布规律。因此,深入研究推覆构造系统的特点及其控煤规律,从而确定出煤系“构造窗”、覆于煤系之上的“飞来峰”,甚至辨认出覆于煤系之上的大片外来岩席(包括花岗岩外来岩席),是确定找煤方向和预测隐伏煤矿(田)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902.
通过对大瑶山区古里脑和龙头山金矿床地层、岩浆岩含矿性的分析,并进行断裂构造作用多期性的分析和岩浆期后断裂成矿作用的讨论,认为该区深部地层和岩体中的金元素在次火山—斑岩期后断裂构造热液的作用下逐步向上叠加、富集成矿;矿体与岩浆岩体在空间上具有密切的关系;构造-热液作用导致次火山岩、斑岩体或周围地层产生破碎,并使成矿热液沿裂隙充填和再充填而形成金矿体,区内凡构成工业富集的富矿体和含金石英脉或破碎带都与多期次活动的构造-热液作用有关。因此,多期活动的构造-热液作用在大瑶山区具有非常重要的找矿意义。  相似文献   
903.
江西相山邹家山-石洞断裂带及其控矿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魏祥荣  林舸  龙期华  周叶 《铀矿地质》2006,22(5):281-289
邹家山石洞断裂构造带(又称邹石构造带)由几组大致平行的断裂组成,总体走向为30°~40°,倾向NW或SE,倾角65°~85°,深切基底达10 km,属区域性NE向走滑断层。根据断裂构造的发育程度、构造联合控矿作用等特点,自北向南将邹石构造带分为石马山段、邹家山段、书塘段和石洞段。研究构造带的铀矿化蚀变特征及构造控矿规律发现,邹石构造带在不同地段控矿形式不同,按容矿位置可分为两类,即主断裂容矿和旁侧次级断裂容矿。邹石构造带的铀矿化作用明显分为两期,邹石构造带附近的铀矿床均存在铀赤铁矿型矿化蚀变,表明邹石构造带对成矿的重要作用。相山矿田各矿床内矿带的展布表明,主要矿带走向的法线方向总是指向相山盆地的特定区域。在总结已知矿床规律的基础上,笔者认为邹石构造带仍然是相山盆地最具找矿潜力的地区之一,书塘地区是邹石构造带的首选找矿靶区。  相似文献   
904.
根据内蒙古地震台网记录报告,对内蒙古地区中强地震(Ms≥5.0)的序列类型进行分析判断,对研究区地震序列类型的地区分布作了总结,并对不同类型序列与地质构造环境的关系作了简单分析,结果对本区今后的中强地震趋势判定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905.
东南沿海地区的断裂与地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帮华  黄日恒 《华南地震》2006,26(3):109-118
中国东部,相对来说东南沿海地区的地震活动较为频繁,断裂构造也十分发育。地震活动与断裂构造有非常密切的关系,震中与断裂构造的空间分布也关系密切。通过对东南沿海大量震例的调查和研究,分析三组断裂与地震的关系,得出东南沿海地区东西向、北东向和北西向的三组断裂构造,分别构成了区内的衰减构造、控震构造和发震构造,形成了东南沿海陆缘构造活动带。  相似文献   
906.
907.
INTRODUCTIONThe studied areaislocated mostlyinthe southeastern part of the North Chinafault block provinceat 28°~39°N, 112°~124°E, where the geologic tectonics is complex with frequent historicalmoderate-strong earthquakes .The 3Dvelocity images derived fromseismic tomography have enrichedthe knowledge about the deep structures of the crust and the upper mantle ,and by combining thespatial distribution of seismicity patterns ,we canfurther studythe relations of velocitystructure toth…  相似文献   
908.
该文介绍了一个紧邻在建主桩基的地下室基坑围护设计的实例。通过对工期、施工空间、安全性以及造价的综合分析,确定了以土钉墙为主的围护方式。通过有限元计算对开挖所造成的主楼桩基与地基土的相互作用机理的分析, 表明桩对土的约束作用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根据分析结果,在设计中采用比较大的安全系数以及开挖前的超前支护结构以控制开挖过程中主楼基础地板下地基土的侧向位移,最大限度地减少由于地下室开挖卸载而造成的主动土压力对已有主楼桩基的影响,保证在地下室开挖过程中主楼的施工安全,同时也保证了地下室已有桩基的安全。实践证明,这种方法是有效的,对同类工程的围护设计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909.
地下水浮力作用机理模型试验设计与实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城市空间日趋紧缺,由此引发了地下空间开发的飞速发展,然而各类地下工程的安全运营都无一例外地受地下水动态变化的强烈制约,因地下水影响而引发了一系列新的岩土工程问题,其中尤为突出的是地下结构物的抗浮评价问题。对此,现有的规范尚未给出较为明确的规定,人们对此的认识也相当不统一;理论及概念层面的探讨较多,系统的试验及测试研究较少。详细介绍了用于研究地下水浮力作用机理的模型试验整体构思、试验装置设计及实施过程。  相似文献   
910.
通过对华北地区地震层析成像成果的研究,将其深部构造划分为三带:①大型软流圈上涌柱带,主要出现两个大型软流圈上涌柱;②过渡带,呈现4个小型软流圈上涌柱(软块)与岩石圈较厚区(硬块)相间的构造格局;③巨厚岩石圈带,为巨厚岩石圈(鄂尔多斯硬块)稳定区。依据岩石圈热力学衰减原理,一定体积的深部构造可存留200~300Ma之久,而传导人浅表的热量则扩散较快。故以大地热流值为主,结合浅层岩浆活动可将本区中生代与新生代的软流圈上涌柱区分开来:渤海湾柱、大同柱和南阳柱属新生代,邯郸柱、中条柱和吕梁柱则属于中生代燕山期。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燕山期深部构造与浅表岩浆构造活动关系的模式:在强大的分散热力作用下,软流圈上涌柱柱头中大量热浮物质向上熔蚀薄的岩石圈及下地壳,混染而主要形成中酸性岩及有关矿产;而在软流圈上涌柱与岩石圈的陡接触处,由于该处热力集中,致使幔源物质底侵下地壳,并再熔融上侵形成偏碱性-碱性杂岩及相应矿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