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77篇
  免费   100篇
  国内免费   58篇
测绘学   128篇
大气科学   87篇
地球物理   29篇
地质学   342篇
海洋学   132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80篇
自然地理   113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57篇
  2021年   65篇
  2020年   47篇
  2019年   52篇
  2018年   60篇
  2017年   73篇
  2016年   77篇
  2015年   48篇
  2014年   71篇
  2013年   108篇
  2012年   83篇
  2011年   93篇
  2010年   63篇
  2009年   72篇
  2008年   68篇
  2007年   95篇
  2006年   92篇
  2005年   89篇
  2004年   67篇
  2003年   70篇
  2002年   83篇
  2001年   96篇
  2000年   94篇
  1999年   70篇
  1998年   62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6 毫秒
781.
This article analyses the role of interactive learning and localised knowledge in globalising learning economies. Some authors argue that as a result of globalisation and codification processes the importance of local, contextual knowledge and localised learning is decreasing, and, thus, 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high-cost regions (and nations) are steadily being undermined. Other authors maintain that much strategic knowledge, tacit as well as codified, is disembodied (i.e., knowledge which is the result of positive externalities of the innovation process), and, thus, remains `sticky'. Important parts of the learning process continue to be localised as a result of the enabling role of geographical and social proximity in stimulating interactive learning, which taken together represent strong `untraded interdependencies' constituting important context conditions for regions to remain innovative and competitive. The article argues that learning economies should be used to conceptualise a specific historical period of capitalism in which knowledge and learning has attained an increasing importance in the economy. This period of capitalist development is also referred to as post-Fordism.  相似文献   
782.
李魁星  潘懋 《地质论评》1999,45(5):487-491
地南空间信息系统是地质空间信息管理及分析处理的工具。本文提出了一个基于分布式系统的地人间信息系统的框架模型,包括三维空间数据生成和管理,模型化数据对象管理及多媒体数据存储查询,模糊处理,专家系统等功能。  相似文献   
783.
新疆英巴扎地区植被动态变化的监测与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分别采用1983年、1992年及1996年的全色航片,彩红外航片及JERS-1/VNIR数字合成影像,编制不同时期塔里木河中游英巴扎地区植被类型图,并在ARC/INFO软件支持下分析植被面积及植被分布格局的动态变化,揭示了植被变化的自然及人为因素,总结了遥感与GIS相结合研究植被变化及其它资源环境问题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784.
东亚金融危机与中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经历时间长、影响范围广的东亚金融危机是由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它的基础是广泛存在的泡沫经济。金融业的全球一体化,离岸金融中心和金融衍生工具的出现,国际炒家的掀风作浪,加剧了危机的深度。中国由于实质经济比较稳固,对金融业开放持谨慎态度等原因,受到的冲击相对较小。危机给中国敲响了警钟,要求中国尽快进行金融体制的改革。  相似文献   
785.
人地关系是地理学研究核心 ,在知识经济时代,由于各种高新技术的发 ,使人地关系有了新的变化,文章基于对知识经济与经济发展,人口、资源及环境的关系分析基础上,提出了知识时代人地关系协调的对策。  相似文献   
786.
我国20世纪工业地理学的发展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张雷  陆大道 《地理学报》1999,54(5):391-400
我国工业地理学发轫于20世纪初,在经历了启蒙和成长两个阶段后,终于成为经济地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作为一门实证性学科,我国工业地理学面临国家工业化转型所带来的巨大挑战。为此,实现以政府主导布局的传统理论思维向以市场主导布局理论思维的转变强调空间扩散和空间重组的协调发展和现实布局实践的科学总结将 国工业地理学未来发展的三个最重要和最基本的方向和任务。  相似文献   
787.
山地文化特性及其对山地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陈钊 《山地学报》1999,17(2):179-182
分析了山地文化的特性和形成机制,并从实例分析入手剖析了山地文化特性对山区经济发展的影响,提出了从改善山区文化入手促进山区经济发展的措施。  相似文献   
788.
根据近十年平潭海域生态环境调查资料与旅游经济产业发展数据,结合夜光藻赤潮观测资料,通过构建海洋生态-旅游经济复合系统协同发展评价体系,运用耦合、协同、脱钩评价方法对平潭海洋生态-旅游经济复合系统协同发展水平进行测度评价,从时间层面上分析海洋生态环境安全与旅游经济发展的协同强度和发展态势。研究结果表明:(1) 2009-2019年,平潭旅游经济呈线性上升趋势,而海洋生态系统演化呈较为平缓的波动上升趋势,海洋生态-旅游经济复合系统逐渐向高水平耦合阶段演化;(2)平潭海洋生态-旅游经济复合系统发展在研究期间处于非协同或低协同状态,但发展态势和协同程度有所上升;(3)废水排放入海量、废水中COD排放量、废水中氨氮排放量与平潭旅游经济发展呈较为理想的脱钩状态,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排放浓度逐年降低;(4)夜光藻赤潮持续天数与平潭旅游经济增长的脱钩指数波动较大,营养盐水平与夜光藻赤潮发生频次的相关性并不明显。基于以上研究结果,本文提出引入具有协同效应的巨涨落机制等对策建议,以期实现平潭海洋生态-旅游经济复合系统的提质升级。  相似文献   
789.
辽宁省循环经济指标体系的建立与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循环经济的基本原理,阐述了建立辽宁省循环经济指标体系的原则,提出了构建包括经济系统、资源系统和环境系统在内的循环经济指标体系,并运用AHP(层次分析法)方法,对2004年辽宁省14个市的循环经济发展现状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循环经济发展水平居前7位的城市分别为沈阳、大连、盘锦、鞍山、抚顺、葫芦岛和营口。研究成果可为辽宁省循环经济发展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790.
领土/领域是政治地理学的核心概念,领土陷阱是政治地理学的经典理论之一。论文系统整理了关于领土陷阱的成果文献,在此基础上梳理了领土陷阱理论的源起、发展及其研究议题进展,并对其借鉴意义进行了评述。John Agnew提出的领土陷阱理论基于3个地理假设:领土—国家—主权的“三位一体”、国内—国外的“二分法”、国家是社会的容器。领土陷阱驳斥了既有的国家中心主义领土观,强调重视领土主权之外的多种实效主权形式,如域外治权、分级主权、社会主权等。领土陷阱如今被广泛应用于全球治理、非传统安全、跨境移民、跨境资源保护、跨境水政治等多方面的议题,并随着时代发展展示出其强大的解释力。论文认为,领土陷阱相关研究的主张,如领土是主权的工具、要从领土主权和实效主权的复杂互动中理解领土问题、从中心和边缘的双向视角理解领土问题、从理性和历史情感中审视领土问题等,对于中国当下有效解决领土问题、推动“一带一路”倡议、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等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