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361篇 |
免费 | 1420篇 |
国内免费 | 383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3649篇 |
大气科学 | 296篇 |
地球物理 | 650篇 |
地质学 | 1105篇 |
海洋学 | 454篇 |
天文学 | 264篇 |
综合类 | 363篇 |
自然地理 | 383篇 |
出版年
2025年 | 5篇 |
2024年 | 116篇 |
2023年 | 95篇 |
2022年 | 192篇 |
2021年 | 227篇 |
2020年 | 224篇 |
2019年 | 313篇 |
2018年 | 163篇 |
2017年 | 315篇 |
2016年 | 325篇 |
2015年 | 321篇 |
2014年 | 314篇 |
2013年 | 369篇 |
2012年 | 362篇 |
2011年 | 329篇 |
2010年 | 287篇 |
2009年 | 317篇 |
2008年 | 358篇 |
2007年 | 369篇 |
2006年 | 337篇 |
2005年 | 306篇 |
2004年 | 257篇 |
2003年 | 202篇 |
2002年 | 163篇 |
2001年 | 168篇 |
2000年 | 133篇 |
1999年 | 86篇 |
1998年 | 104篇 |
1997年 | 84篇 |
1996年 | 69篇 |
1995年 | 53篇 |
1994年 | 35篇 |
1993年 | 44篇 |
1992年 | 31篇 |
1991年 | 21篇 |
1990年 | 18篇 |
1989年 | 20篇 |
1988年 | 13篇 |
1987年 | 8篇 |
1986年 | 8篇 |
1982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1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72.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sand grain/bed collision process recorded by high-speed digital camera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 high‐speed digital camera was employed to record the sand grain/bed collision process. With image processing and a statistical method, a series of parameters of the collision process were obtain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llision process of a grain with rebounding can be represented by two parameters: the kinetic energy restitution coefficient and the collision angle. Both parameters satisfy a normal distribution, and they are dependent on one another. With an increase of the collision angle,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kinetic energy restitution gradually reduces from a broad to a narrow range with low values. The percentage of vertical velocity restitution coefficients greater than 1 can reach 70% or more, which ensures that the settling time of the sand grains in the air increases and that they receive more energy from the air to progress the saltation movement. 相似文献
73.
???360???????????????????????????????????????????????·???????????в???????????????????????YCbCr???????????????????????????????????????????Ч??????????????????????????????????????????????????????????????????????????????????Ч?????????????????÷????????360?????????е??????????????????????????????????????????????Ч?????????á? 相似文献
74.
城市轨道交通对土地利用变化的时空效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定量分析轨道交通对城市内部精细土地利用复杂变化影响的时空效应,对于预测未来新建站点对土地利用的影响以及规划方案的调整与优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提出结合历史高分遥感影像与POI数据获取多时间节点精细土地利用信息的方法,并以广州市二号和八号地铁线为例,结合逐步回归模型与站点用地功能分类,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定量研究地铁对土地利用转变的复杂影响过程与空间差异规律。结果表明,轨道交通促使站点周边低密度居住用地向商业用地、高密度居住用地等高效益土地利用方式的转变;轨道交通在规划、建设、运营不同阶段对于周边土地利用的影响呈现显著的差异规律;地铁站点对土地利用变化影响规律具有明显的空间异质性特征,与站点在城市里的位置以及站点周边的土地利用有关,对城市中心区域的影响较小,对郊区的影响主要与可用的非建设用地面积相关,而工业用地对土地利用变化具有限制作用;轨道交通还带来用地功能和性质的转变,这样的转变大多发生在地铁站点开通运营的时间点。 相似文献
75.
小波和IHS变换结合实现ETM图像波段融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小波变换和IHS结合的方法实现了ETM多光谱波段和ETM全色波段的融合,并与传统的IHS融合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小波和IHS变换相结合的方法优于IHS方法。 相似文献
76.
高光谱影像数据预处理是构建高效的影像数据库以及实现地理目标成分信息反演与地理目标识别的基础。本文从反射率演算、光谱微分技术以及高光谱影像数据的降维处理等三个方面对高光谱影像数据预处理进行了研究。实现了基于高光谱影像的反射率反演算法,针对高光谱遥感数据影像分辨率比较低的现状,提出了直方图均衡化、色调平衡、对比度调整等影像处理算法,并给出了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77.
基于地面加密观测资料、FY-2E静止气象卫星观测资料和NCEP分析资料,选取2010—2012年华北区域内27次冰雹过程,按大气环流背景、主要影响系统和云系的云型特征等将其分为冷涡云系尾部型、低涡槽前型和偏北气流控制型3种类型。分析结果表明:3种天气型下冰雹对流云系特征存在差异,但90%以上的冰雹过程发生在对流云团的快速发展阶段中,降雹集中出现于准圆形或椭圆形对流云团边缘或带状对流云系的传播前沿区域,对应于云顶亮温梯度的大值区。在掌握背景环境的前提下,综合分析红外图像中对流系统的发展演变、水汽图像暗带和暗区变化等信息,对冰雹的监测和预警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定量统计分析表明,大的亮温梯度值 (不低于8 ℃/0.05°) 是辅助判断冰雹能否发生的重要参量,而当冰雹云同时具备低云顶亮温和大亮温梯度的情况下,更有利于大于10 mm大冰雹的发生。 相似文献
78.
79.
深入开展乡村地域土地利用变化和聚落发展规律的研究对于探究乡村地域系统优化、推进城乡融合与乡村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论文以延安市碾庄流域为例,基于ENVI和GIS等软件技术,结合Landsat卫星影像、马尔科夫链模型和实地调查,从土地利用转移与交换变化、建筑用地空间转移、社会响应等角度探讨了黄土丘陵沟壑区典型村域土地利用变化特征以及对区域乡村发展转型的影响。研究表明:① 在一系列生态工程措施作用下,碾庄流域生态覆被发生明显改观,主要表现为大量的坡耕地及稀疏生态用地转化为林地,其中,林地面积占比由32.34%(2009年)增加至50.88%(2018年);② 在社会经济发展和延安新城“边缘效应”的影响下,碾庄建设用地呈现向流域的东南和西南方向拓展的趋势,10 a间建设用地面积增加了近75%;③ 在人类活动的主导作用下,黄土丘陵沟壑区的乡村正在朝着生态化和集约化的方向转型发展。研究结果有望为深入理解黄土丘陵沟壑区乡村地域系统结构和优化提供新参考。 相似文献
80.
Sedimentary successions and internal structure of the coastal barrier-lagoon system of Boao, eastern Hainan Island were studied through utilizing data from test holes and trenches and ground-penetrating-radar (GPR) profiles. During late Pleistocene, fluvial and delta plains developed over an unevenly eroded bedrock during low sea level stand, followed by the formation of littoral and lagoon facies and defined coastal barrier-lagoon-estuary system during the post-glacial uppermost Pleistocene-lower Holocene eustatic rise of the sea level, and the upper Holocene high stand. GPR results show that Yudaitan, a sandy coastal bar backed by a low-laying land (shoal) just east of the active lagoon, is a continuous, parallel and slightly-wavy reflectors indicating homogeneous sandy or sandy gravel sediments, and inclined reflectors partly caused by progradation and accumulation of beach sand and gravel. Quasi-continuous, hummocky and chaotic reflectors from the shoal of Nangang village correspond to mixed accumula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