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67篇
  免费   629篇
  国内免费   716篇
测绘学   625篇
大气科学   690篇
地球物理   772篇
地质学   1558篇
海洋学   368篇
天文学   24篇
综合类   452篇
自然地理   1823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61篇
  2022年   201篇
  2021年   229篇
  2020年   239篇
  2019年   283篇
  2018年   178篇
  2017年   230篇
  2016年   226篇
  2015年   233篇
  2014年   257篇
  2013年   304篇
  2012年   242篇
  2011年   311篇
  2010年   237篇
  2009年   275篇
  2008年   240篇
  2007年   270篇
  2006年   254篇
  2005年   244篇
  2004年   232篇
  2003年   160篇
  2002年   154篇
  2001年   128篇
  2000年   142篇
  1999年   140篇
  1998年   120篇
  1997年   109篇
  1996年   103篇
  1995年   93篇
  1994年   80篇
  1993年   65篇
  1992年   68篇
  1991年   52篇
  1990年   37篇
  1989年   27篇
  1988年   35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2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水下目标识别一直是目标识别领域的研究热点,为此,以水雷目标识别为需求背景提出了一种基于视觉的水雷目标识别方法。该方法从水雷目标形状的本质特征出发,根据几何矩的物理意义,结合区域特征和边界特征构造了三个适合于水雷目标形状描述子,采用阈值判决的方法,实现水雷目标的识别。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比基于不变矩的方法识别率更高,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尤其适用于水下特定形状的目标识别和目标受到部分遮挡的情况。其中水下图像处理和特征的定义方法对水下目标识别具有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42.
黄渤海北部沿海大风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1971-2008年黄渤海北部沿海18个基本气象站风向、风速历史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利用统计学、小波分析和天气学分型方法分析了黄渤海北部辽宁沿海风场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黄渤海北部沿海大风呈明显减少趋势,大风主要出现在春季,4月最多,11月份次之。风向主要以偏北风和偏南风为主,夏半年主要以南风为主,冬半年盛行偏北风。海上大风的天气学分型主要划分为冷锋后部型、高压后部型、台风型和气旋型,其中气旋型又包括江淮气旋型、华北气旋型、蒙古气旋型和东北低压型;冷锋后部型大风出现次数最多,气旋型次之,台风型最少。  相似文献   
943.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the regional differences of China′s urban land expansion from the late 1980s to the year of 2008, based on the spatio-temporal analysis of CLCD (China′s land cover/land use database) datasets which were mainly produced from remote sensing imagery data. A newly defined urbanization level index (UI), based on urban land area, is proposed to describe Chinese urban expansion process at 1 kilometer, provincial, regional, and na-tional scales, together with the absolute urban expansion index (UEa) and the relative urbanization expansion index (UEr).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percentages of total land area occupied by urban in the late 1980s, 1995, 2000, 2005, and 2008 were approximately 0.25%, 0.32%, 0.33%, 0.43% and 0.52% of China′s total land area, respectively. Between the late 1980s and 2008, the total urban expansion in the mainland of China was 2.645 × 104 km2, resulting in an annual urban expansion area of about 1322.7 km2/yr, with the UEr of 111.9%. This study also finds that there has been an obvious spatial gradient of urbanization ratio running from the east coast to the west inland, and the urbanization gaps among different regions have persisted over the past two decades. The study also reveals obvious temporal varia-tions of the urbanization rates. There was very little urban growth during the period of 1995-2000 due to the governmental policy factors.  相似文献   
944.
In this paper,the quantita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wild fruit communities and direct environmental factors is discussed on the basis of detailed data on landscape scale habitats obtained through field vegetation investigation.The results from TWINSPAN and DCCA showed that:1) In the distribution sections of the wild fruit forest in the Keguqin Mountain region,the basic patterns characteristic of the different habitats are due to topographic factors,nutrients and moisture conditions;2) The elevation affected the most basic differentiation of plant communities in the study area,indicating that the elevation condition was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 restricting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wild fruit communities in the study area;3) The clos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moisture content in the upper soil layer and the elevation reflected the influence of moisture conditions on both wild fruit and herb-layer communities;4) Nutrient differences not only indicated that the habitat conditions were different in themselves but also showed that the present nutrient conditions of the habitats were seriously affected by human activities.In summary,under complicated mountainous topographic conditions,the habitat conditions for the communities differed very significantly,and the combination of elevation,soil moisture content,total nitrogen,slope aspect,and pH value influenced and controlled the formation of community distribution patterns in the study area.  相似文献   
945.
申悦  柴彦威 《地理学报》2012,67(6):733-744
通勤是居民出行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地理、规划、交通等领域的广泛关注,已有对通勤的研究多利用问卷调查数据,定位技术与信息通信技术为个体行为时空数据的采集带来了新的契机。本研究关注个体在不同工作日中通勤的可变性,将活动弹性的概念引入对通勤行为的研究中,提出通勤弹性的概念,并界定了时间、空间、方式、路径4 个通勤弹性维度,通过探讨4 种弹性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提出7 种基于弹性的理论通勤模式。研究以北京市天通苑与亦庄两个郊区巨型社区为案例,基于活动日志与GPS 定位数据相结合的为期一周的居民时空行为数据,分别利用传统方法和通勤弹性视角研究居民的通勤特征,验证通勤弹性现象的存在以及该视角透视城市居民通勤行为的合理性,并利用GIS 三维可视化技术对7 种理论通勤模式居民的活动—移动时空特征进行刻画,从而透视北京市郊区巨型社区居民的通勤特征及复杂模式,为北京市城市与交通问题的解决提供了独特的视角。  相似文献   
946.
祁连山东段山地景观格局变化及其生态脆弱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RS和GIS技术为主要手段,分析了祁连山东段地区1994-2008年的景观格局变化及其生态脆弱性。结果表明:(1)与1994年相比,森林、草地、冰雪带、水域4种景观要素的面积分别减少了5.0%、2.0%、2.2%、2.0%,而灌木和裸地的面积则分别增加了6.8%、5.0%;灌木、草地、冰雪带和裸地景观要素的平均斑块面积分别增加了49.0%、19.0%、1.1%、436.6%,森林和水域平均斑块面积分别减小了9.6%和4.1%。(2)森林、草地、冰雪带、水域4种景观要素的平均最邻近距离增加,聚集度降低,各景观要素内部斑块之间聚集度减小。灌木与森林景观要素之间的空间邻接长度增加了3 867 km,裸地与其他景观要素之间的空间邻接长度增加了5 589 km,嵌缀在其他各种景观要素中的裸地小斑块逐渐融合成大斑块。(3)景观类型脆弱度指数与破碎度指数之间显著正相关,分维数倒数、分离度指数和沙化敏感性指数与景观类型脆弱度指数呈弱度正相关。祁连山东段地区森林和草地退化,面积萎缩、水域干涸,裸地面积增加,各景观要素的空间关系趋于简单,景观破碎化增加。人类活动所引起的景观破碎化是祁连山东段地区景观格局和景观脆弱性变化的决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947.
科尔沁沙地水域景观格局的时空动态——以奈曼旗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位于科尔沁沙地腹地的奈曼旗近30 a来土地利用/覆被信息中水域类型的景观格局指数进行了时空组合分析。结果表明,大尺度研究区(8 135.15 km2)1975-1985年水体与湿地斑块的类型面积和数量增加,形状趋于复杂;1985-2005年斑块类型面积和数量大幅减少,形状趋于简单;中尺度研究区(892.74 km2)水体与湿地斑块的类型面积在波动中减小,湿地斑块数量减少和形状简单化的转折期相对较短且滞后于水体。小尺度研究区(110.42 km2)集中了人畜以及上游活动的干扰,水体与湿地斑块仅在个别时期出现,难以连续存在。在各尺度研究区内,河漫滩斑块类型面积变化趋势各异,数量和形状复杂程度都相对稳定;且随着研究区增大形状更加不规则。水域类型的景观格局虽然在不同时空上的动态过程存在差异性,但其发展方向具有相同趋势,发展过程受到气候波动和人类活动干扰的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948.
以1990-2007年天山北坡城镇GDP、土地、人口、交通数据为资料,根据城镇空间分布“最近邻点指数”理论,空间相互作用和分形理论,分析了天山北坡城镇空间分布特征,构建了绿洲城镇相互作用强度判断模型,提出并论证了“组团”点-轴空间结构模式优越性。研究发现:①天山北坡经济带城镇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在空间结构呈现3个城镇高密集区,两个城镇稀疏区特征;②传统绿洲城镇空间结构下,城镇接受中心城市辐射差异很大,不利于城镇整体发展;③以“乌鲁木齐都市圈”为点的“组团”点-轴空间结构模式,有利于中心组团城镇对其他城镇的辐射;④以“5组团”为点的点-轴模式有利于组团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利于城镇发展;⑤天山北坡经济带向伊犁河谷延伸有利于中心组团城镇对其他组团城镇的辐射。  相似文献   
949.
利用直井井网开发煤层气,优选合理的井网对于煤层气藏的高效开发关系重大,因此,有必要针对不同储层条件的煤层气藏研究优化井网类型。通过数值模拟方法,针对不同渗透率、不同各向异性的煤层气藏,进行了正方形、矩形和菱形3种不同井网的数值模拟,得出适合不同井网开发的储层渗透率和各向异性的范围。模拟研究表明:正方形井网不适合煤层气的开发;矩形井网适合于中渗、低渗至特低渗煤储层;菱形井网适合于中渗至高渗煤储层。   相似文献   
950.
水西沟群西山窑组是伊犁盆地主要含煤地层。通过对大量钻孔、测井、野外露头及古生物化石资料的分析,应用经典层序地层学基本理论和方法,对伊犁盆地水西沟群西山窑组进行层序地层分析,识别出SQ1和SQ2两个三级层序,并根据地层叠置样式、沉积旋回特征细分为5个体系域。通过分析沉积基础图件,恢复沉积环境,明确了本区西山窑组沉积演化特征:SQ1层序中主要发育河控三角洲,湖缘及泛滥平原区主要形成泥炭沼泽,且聚煤作用时间长,强度大,分布广,易于形成稳定的厚煤层;SQ2层序因后期构造运动影响,地层剥蚀程度较高,资料完整程度较低,沉积环境及聚煤规律尚待进一步研究。低位体系域煤层通常较高位体系域煤层分布广泛且稳定。对伊犁盆地西山窑组的沉积演化特征和聚煤规律的分析,为下一步煤炭勘探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