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124篇
  免费   11868篇
  国内免费   7168篇
测绘学   3552篇
大气科学   4963篇
地球物理   8644篇
地质学   24926篇
海洋学   5063篇
天文学   1963篇
综合类   2749篇
自然地理   6300篇
  2025年   51篇
  2024年   829篇
  2023年   838篇
  2022年   1281篇
  2021年   1448篇
  2020年   1523篇
  2019年   1654篇
  2018年   1395篇
  2017年   1564篇
  2016年   1669篇
  2015年   1795篇
  2014年   2197篇
  2013年   2177篇
  2012年   2487篇
  2011年   2500篇
  2010年   2158篇
  2009年   2565篇
  2008年   2538篇
  2007年   2835篇
  2006年   2706篇
  2005年   2367篇
  2004年   2242篇
  2003年   2133篇
  2002年   1942篇
  2001年   1667篇
  2000年   1558篇
  1999年   1427篇
  1998年   1262篇
  1997年   1144篇
  1996年   1076篇
  1995年   887篇
  1994年   907篇
  1993年   783篇
  1992年   604篇
  1991年   441篇
  1990年   392篇
  1989年   305篇
  1988年   234篇
  1987年   168篇
  1986年   103篇
  1985年   67篇
  1984年   33篇
  1983年   29篇
  1982年   32篇
  1981年   20篇
  1980年   21篇
  1979年   18篇
  1978年   35篇
  1977年   24篇
  1954年   1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瞬变电磁测深法的研究深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发现,瞬变测深法研究深度除了与采样时间(采样间隔,起始和终止采样时间等)有关外,还与信号源强度、大地电导率、系统噪音水平以及仪器观测精度等因素有关,文中对研究深度与这些量之间的关系作了数学描述。  相似文献   
132.
张昭栋  张华 《地震研究》1999,22(1):32-37
地震前兆综合危险度是以系统论为基础的一种综合地震预报的新方法。利用山东省每年年底的地震会商报告给出的地震前兆异常,而不是取震后的震例总结或论文给出的异常,通过“专家系统”的思想,对每一异常事件进行综合评估,计算出无量纲的、归一化的地震前兆综合危险度,分析了1995年9月20日山东苍山52Ms级地震前综合危险度的变化特征。震前综合危险度出现了一次明显的高值异常变化,震后危险度很快下降恢复到正常水平。  相似文献   
133.
利用加卸载响应比、日变幅逐日比、空间相关分析法,研究分析了广平台1982-2006年地磁垂直分量观测资料与河北省及邻近地区Ms≥5.0地震之间的关系,发现它们之间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同时给出了适用于广平地磁台的地震分析预报参数,为今后广平台依磁报震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4.
135.
三峡工程永久船闸高边坡岩体卸荷松弛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峡工程永久船闸高边坡岩体卸荷松弛特征明显,采用地质调查、钻孔声波测试、内外部变形监测、现场变形试验、钻孔芯样力学试验、压水试验、孔壁录像、钻孔弹模测试等手段进行综合研究,结果表明,边坡岩体可划分为强、弱、微三个卸荷带,强、弱卸荷带岩体力学性质有明显弱化,微卸荷岩体力学性质无明显变化。在卸荷带内未产生新的结构面,但卸荷引起了结构面的进一步扩展和张开。岩体变形是结构面张开和岩块变形的综合反映,主要受开挖卸荷影响,锚索对于限制结构面张开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136.
137.
In this paper, the definition of latitudinal density and density flattening of the level ellipsoid is given, and integral formulas of latitudinal density for pole gravity and equator gravity are derived. According to the pole gravity condition and equator gravity condition for the level ellipsoid, latitudinal density distribution function of the level ellipsoid is obtained. It is proved mathematically that latitudinal density of the earth’s equator is larger than that of the pole, the earth’s density flattening calculated preliminarily is 1/322, and hypothesis of the earth’s latitudinal normal density is further proposed, so that theoretical preparation for studying the forming cause of the earth gravity in problems such as continent drift, mantle convection, and submarine extension is made well.  相似文献   
138.
The cumulative effect of accidental spills from oil and gas extraction in the marine environment can have significant impacts on marine wildlife. Oil and gas operators are typically required to report spill data as part of a regulatory process. We conducted a survey of the public disclosure of hydrocarbon spill data for four countries, Australia, Canada, United Kingdom and United States. There was significant variation in the spill data statistics that were publicly reported by the regulators. No country provided full disclosure of spill data or follow-up actions taken by the regulator on their website. The lack of disclosure of spill data is of concern because the scale of environmental effects is more difficult to assess, insufficient information is available to assess the accuracy of predictions made in the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process, and without consistency of spill reporting there is no method to compare regional differences of spill rates.  相似文献   
139.
以秦岭造山带中热水沉积成矿盆地为例, 讨论了热水沉积成矿盆地的研究思路与方法(1), 在这些盆地中已发现了一批大型-超大型矿床, 也是秦岭超大型矿集区的研究原理、研究及研究内容等基本准则。提出盆地充填史、盆地内同生构造作用等研究沉积盆地形成与发展。认为秦岭热水沉积成矿盆地具有分级特征, 热水沉积岩相是主要的物质组成。总结了秦岭中(火山)热水沉积成矿盆地、深水缺氧环境中热水沉积成矿盆地、叠合盆地、复合盆地、拉分盆地、裂陷盆地等六种构造-沉积岩相时间-空间组合模式, 它们是超大型金属矿床产出部位。  相似文献   
140.
康蕾  马丽  刘毅 《地理学报》2015,70(9):1375-1389
珠江三角洲地区是中国海岸带中风暴潮灾害最集中的区域之一。在全球气候变化和海平面上升的影响下,风暴潮灾害将对该地区农业生产造成巨大的损失。在借鉴相关经验与研究的基础上,建立风暴潮增水灾害耕地产量损失评估模型,选择广东省珠江三角洲地区为研究区域,以该地区的DEM、土地利用等数据为基础,通过实地调研获取当地的作物种植结构、轮作方式、作物单产、不同淹没高度下不同作物的损失率等数据资料,基于未来海平面上升及风暴潮增水的不同时间情景,估算并分析了2030、2050及2100年珠三角地区耕地受灾范围的空间分布特征及产量损失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受气候变化的影响,未来珠三角地区风暴潮影响下的耕地淹没面积比重不断上升,其中阳江、佛山和东莞等地耕地淹没面积从2030年到2100年增加较为明显,广州和珠海的耕地淹没面积增加幅度则较为缓和。从耕地淹没造成的农业产量损失来看,蔬菜、稻谷和花生等主要作物的损失产量比重呈现增加趋势,且蔬菜的增幅最大,其次是稻谷。其中广州、江门、阳江等地稻谷、花生、蔬菜的损失产量比重均表现为持续上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