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7篇
  免费   205篇
  国内免费   414篇
测绘学   85篇
大气科学   357篇
地球物理   134篇
地质学   505篇
海洋学   88篇
天文学   7篇
综合类   23篇
自然地理   37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54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48篇
  2016年   47篇
  2015年   65篇
  2014年   54篇
  2013年   61篇
  2012年   53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53篇
  2009年   57篇
  2008年   55篇
  2007年   60篇
  2006年   67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50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71.
目前常用的流函数-势函数(ψ-χ)和水平风分量(U-V)两种动力控制变量方案分别被认为适用于大尺度同化和对流尺度同化,而两种方案在台风尺度同化中的具体特征及其对台风预报的影响尚未明确。基于WRF-3DVarDA系统,分析不同动力控制变量方案的背景场误差协方差的统计特征,并进行了单点观测同化理想试验和5场台风过程的20组连续循环同化和预报批量试验。两种动力控制变量方案的背景场误差协方差的统计特征分析表明,ψ-χ方案背景场误差更小、长度尺度更大,而U-V方案的局地性特征更明显,方差更大;单点观测试验证实了两种方案的统计特征,也表明ψ-χ作为控制变量会导致虚假负增量的出现;批量试验表明,U-V方案的台风路径、最大风速以及台风强度的整体优于ψ-χ方案;诊断分析表明,U-V方案得到的更合理的热动力结构特征是提高台风预报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72.
渤海湾盆地临清坳陷东部热演化历史和成烃史   总被引:12,自引:7,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吕希学 《地质科学》2006,41(4):676-687
利用磷灰石裂变径迹和镜质体反射率古温标模拟计算的临清坳陷热演化历史,古地温梯度在总体上是逐渐降低的:孔店组沉积时期为4.2~5.0℃/100m,沙河街组沉积末期地温梯度降低至3.4℃/100m±,但在东营组沉积末期地温梯度有一增高的现象(3.5℃/100m),这可能与东营组沉积末期的抬升剥蚀有关;馆陶组沉积末期降至3.2℃/100m,现今为3.0℃/100m。临清坳陷的现今地温分布和古地温梯度均低于邻区的济阳坳陷、昌潍坳陷、冀中坳陷及黄骅坳陷。这种坳陷之间热演化的差异可能与郯庐断裂的活动有关。构造沉降史的恢复表明:其次级单元莘县凹陷和德州凹陷的构造演化存在差异。正是由于这种构造演化的差异性导致了南部的莘县凹陷古地温梯度整体高于北部的德州凹陷。热演化历史的差异又决定了主要烃源岩生烃史的差别:德州凹陷烃源岩基本未进入成熟生烃状态,而莘县凹陷的主要烃源岩(孔店组和沙河街组四段)大都达到了较成熟或处在生油高峰状态。  相似文献   
973.
黄河气旋暴雨过程发展演变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6年7月19-21日华北地区出现了一次影响范围广、累积雨量大、持续时间长、局地雨强大的极端强降水过程,强度仅次于1963年8月8-9日极端降水事件,河北多地及北京的降水总量和持续时间超过2012年"7·21"特大暴雨.本文利用地面自动气象站、气象卫星以及NCEP再分析等资料对导致此次特大暴雨的环流配置尤其是黄河气...  相似文献   
974.
2006年"04、05"号热带气旋的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诊断“04、05”号热带风暴登陆后减弱成台风低压的变化特征,分析其路径相似却出现降水实况不同的成因,结果表明:台风低压暴雨主要决定于登陆后台风低压的移动路径和高低层结构维持时间的长短,稳定的湿舌、“湿锋”、台风低压辐合线的持续加强、急流的北推西进以及有利地形都可使降水得到明显增幅。  相似文献   
975.
The Hakusan volcano, central Japan, is located in a region where two subducting plates (the Pacific Plate and the Philippine Sea Plate) overlap near the junction of four plates adjacent to the Japanese Islands (the Pacific Plate, the Philippine Sea Plate, the Eurasia Plate, and the North American Plate). The Hakusan volcano consists of products from four major volcanic episodes: Kagamuro, Ko‐hakusan, and Shin‐Hakusan I and II. To date the eruption events of the Hakusan volcano we applied thermoluminescence and fission track methods. 238U(234U)–230Th disequilibrium and 206Pb/238U methods were applied to date the zircon crystallization ages for estimating the magma residence time before the eruptions. The eruption ages we obtained are ca 250 ka for Kagamuro, ca 100 ka and ca 60 ka for Ko‐Hakusan, ca 50 ka for Shin‐Hakusan I, and <10 ka for Shin‐Hakusan II. They are concordant with previous reports based on K–Ar dating. Some of the pyroclastic rocks, possibly originating from Shin‐Hakusan II activities, are dated to be ca 36 ka or 50 ka, and belong to the Shin‐Hakusan I activity. The zircon crystallization ages show several clusters prior to eruption. The magma residence time was estimated for each volcanic activity by comparing the major crystallization events and eruption ages, and we found a gradual decrease from ca. 500 ky for the Kagamuro activity to ca. 5 ky for the Shin‐Hakusan II activity. This decrease in residence time may be responsible for the decrease in volume of erupted material estimated from the current topography of the region. The scale of volcanic activity, which was deduced from the number of crystallized zircons, is more or less constant throughout the Hakusan volcanic activity. Therefore, the decrease in magma residence time is most likely the result of stress field change.  相似文献   
976.
温度是控制烃源岩有机质生烃的主要因素,构造-热事件下的高温作用对烃源岩的增熟和生烃历程具有显著影响.通过地质分析和磷灰石、锆石裂变径迹、磷灰石U-Th/He低温热年代学数据、火山岩年龄数据分析认为,下扬子中生代存在印支期(T_3-J_2),燕山期(J_3-K_1)构造-热事件,沉积盆地达到最高古热流的时间大约为130~110Ma.古温标镜质体反射率热史反演结果揭示句容地区最高地表古热流达到~94mW·m~(-2),泰兴地区为~78mW·m~(-2),热事件的强度由西至东减弱.基于EASY%Ro模型的生烃史正演结果揭示:寒武系烃源岩在常州地区主生气期为早二叠世晚期至晚三叠世末,在句容、泰兴地区主生气期为晚三叠世-早白垩世.由于T_3-J_(1-2)前陆盆地沉积和早白垩世岩浆活动热事件的双重作用,海相烃源岩有机质在早白垩世末达到最高古地温.虽然K_2-E期间在句容、泰兴和常州部分地区具有一定的沉降幅度,甚至使得部分地区海相烃源岩的埋深超过早期的埋深,但由于K_2以来大地热流降低,海相烃源层地层温度却低于早期的地温,有机质未能普遍进一步增熟生烃,即这些地区不存在大面积的二次生烃.  相似文献   
977.
西安地铁二号线绕行通过西安钟楼,为降低地铁长期运营对钟楼的振动影响,在钟楼段采用钢弹簧浮置板道床进行减振。主要以地铁二号线运行影响下对钟楼的振动监测数据为基础,通过对钢弹簧浮置板道床段和普通道床段的振动实测值比较与分析,得出隧道内减振段和普通段的振动差异,以此评价钢弹簧浮置板道床在地铁应用中的减振效果。  相似文献   
978.
与一般简易的测量方式及高级别赛事中的测量方式进行对比,分析了电子全站仪在高校田径运动会中应用的可行性,以及全站仪自身具有的优势与运动测量的融合的必要性。通过野外的测量实验,对跳远和掷标枪项目进行了观测。在采集和处理分析数据基础上,描述了全站仪在田径运动会中的应用,重点叙述了它在田赛领域的应用。最后,提出建议和方案,将电子全站仪测量技术推广形成一种模式,将科技元素投入到高校田径运动会中,发挥它快速、便捷等特性。  相似文献   
979.
高分辨率遥感卫星无控制定位改进模型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单线阵CCD推扫式成像机理出发,以SPOT5卫星为例,充分利用其辅助数据。阐述了利用改进椭球体模型进行无控制点定位算法,按照构建的成像模型对某地区一景SPOT-5影像进行无控制对地目标定位,获得了实地上41.70298m的平面精度;利用两个控制点对其进行修正后达到了17.1677m的平面精度。  相似文献   
980.
飞机航迹仿真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飞机作战的对抗仿真中,如何方便而又逼真地生成飞机航迹是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系统根据飞机飞行的不同状态组合生成航迹的思想,建立了三维航迹仿真模型。利用可视化与仿真技术,可以方便、灵活地显示各种飞行航迹,同时还可以动态推演出整个飞行过程。系统以组件的形式进行设计和实现,提高了仿真应用开发效率,并能有效地支持与其他仿真系统的集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