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95篇
  免费   1032篇
  国内免费   1730篇
测绘学   18篇
大气科学   9篇
地球物理   1497篇
地质学   4879篇
海洋学   184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151篇
自然地理   117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95篇
  2022年   133篇
  2021年   149篇
  2020年   174篇
  2019年   218篇
  2018年   229篇
  2017年   218篇
  2016年   286篇
  2015年   232篇
  2014年   309篇
  2013年   321篇
  2012年   315篇
  2011年   291篇
  2010年   219篇
  2009年   278篇
  2008年   302篇
  2007年   289篇
  2006年   308篇
  2005年   249篇
  2004年   236篇
  2003年   217篇
  2002年   172篇
  2001年   187篇
  2000年   161篇
  1999年   172篇
  1998年   141篇
  1997年   132篇
  1996年   122篇
  1995年   101篇
  1994年   120篇
  1993年   94篇
  1992年   78篇
  1991年   62篇
  1990年   47篇
  1989年   29篇
  1988年   35篇
  1987年   33篇
  1986年   19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4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13篇
  1978年   12篇
  1977年   4篇
  1976年   1篇
  1973年   1篇
  1972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21.
矿体赋存于上三叠统大水塘组顶部与中三叠统河湾街组底部断层接触带中,严格受构造控制.矿体呈透镜状~似层状,厚度变化较大.为一早期形成于断裂破碎带中后经地表长时间氧化淋滤叠加形成的热液—风化淋滤型铅锌矿床.  相似文献   
422.
赣中变质岩带主要由斜长(云母)变粒岩、十字石榴云母片岩、云母石英片岩夹斜长角闪岩组成。斜长角闪岩Sm-Nd全岩等时线年龄为1113±19Ma,相当于该变质岩带的原岩形成年龄。ε_(Nd)(t)值为2.4±0.1,说明岩浆起源于亏损程度较低的地幔源区:726.6±1.1Ma、403.1±6.4Ma的Rb-Sr等时线年龄表明赣中地区在新元古代末期、加里东期经历了一次强烈的构造变质热作用,其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时代可与浙闽地区陈蔡群、建瓯群进行对比。因此赣中变质岩带并非长期公认的华南加里东褶皱带,应是华夏地块的一部分,这一事实对华南大地构造单元的划分及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23.
吴超  尚新璐  陈军  王晓云 《地质科学》2004,39(4):571-579
苏盖特构造带位于新疆昆仑山弧形推覆体前缘.本文通过研究苏盖特构造带的构造特征,确定了地震反射层的地质属性,认为苏盖特构造带由表层推覆体及下部下第三系-二叠系之间的地层经过3次重复形成的叠瓦状推覆体构成.苏盖特构造带活动始于上新世阿图什组沉积期,定型于更新世.通过研究西昆仑逆冲推覆体及已钻探井的地表油源、储层特征及储盖组合,认为苏盖特构造带具有两套好的油源即石炭-二叠系及侏罗系油源,两套好的储集层即白垩系和下第三系储层,相应地,发育两套储盖组合,具有良好的圈闭及运聚条件,是有利的勘探目标区.  相似文献   
424.
拉分盆地内部的"对角线式中央断层",不仅在拉分盆地的消亡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还对大地震的发生具有重要控制作用,研究其形成演化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与拉分盆地相比,专门针对中央断层的研究较少,制约了人们对拉分盆地乃至走滑断裂带构造演化过程的理解.文中以海原断裂带中段的干盐池拉分盆地为例,对盆地内的中央断层开展了地质地貌...  相似文献   
425.
鄂尔多斯东部奥陶系马家沟组微相分析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早奥陶世马家沟期,在鄂尔多斯东部的陕北地区沉积了近千米厚的碳酸盐岩-蒸发岩地层。运用微相分析的方法,对这套地层进行了矿物岩石学、古生物学、沉积动力特征及形成环境的分析。按矿物组成、微观结构、组构和生物化石(及其碎屑)的组成等特征,把该区碳酸盐岩-蒸发岩划分为18个典型的微相类型。又根据其成因概括为6个微相系列,即与开阔海环境有关的微相系列、与滩相沉积有关的微相系列、与生物礁(丘)有关的微相系列、与隐藻席有关的微相系列、与局限-强烈蒸发条件有关的微相系列、次生晶粒结构微相系列。各系列的微相类型具有相近的成因环境特征,且微相的变化表现为相对的连续性。微相研究结果还表明,该区马家沟组的石灰岩类微相主要形成于开阔海陆棚环境和潮坪环境,部分与生物礁的发育有关;硬石膏岩、石盐岩等蒸发岩类微相主要形成于蒸发盆地与外海周期性隔绝的干化蒸发条件下;白云岩类微相有两种成因类型,即萨布哈环境的准同生白云岩化作用和埋藏成岩环境的成岩白云岩化作用。  相似文献   
426.
大水式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冈探讨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6  
大水式金矿床是新近发现的一个新类型金矿,其矿化特征独特、埋藏浅、品位高、化学成分简单、易采选、具有委高的经济价值。矿体呈脉状、不规则囊状或漏斗状产于西秦岭造山带三叠纪碳酸盐岩中。矿石主要为一套热液成因的红色、褐色硅化岩和硅质岩,极端贫硫化物。矿石组构和矿物组成等反映出的成矿作用方式主要为热液渗滤交代、构造裂隙和角砾岩孔隙前限空间的充填沉淀作用以及古构造岩溶内相对开放空间中的沉积或堆积作用,构成比较  相似文献   
427.
The boundary faults of faulted basins generally have segmental growth characteristics.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fault growth processes and combined models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basin formation and evolution and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Taking the Fulongquan fault depression in the southern part of the Songliao Basin as an example, using the 3D seismic data and using the fault-displacement length analysis method, the segmental growth and evolution process of the boundary fault is systematically studied, and the control effect of 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differential evolution of boundary faults on faulted basins is analyzed. The study shows that the segmental growth control of the boundary fault of Fulongquan fault depression forms a series of semi-mantle shoals; the sedimentary center of the Shahezi-Yingcheng fault is controlled to migrate from south to north; The slanting and thrusting activities control the height of the anticline trap;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boundary fault property controls the evolution of the basin's tectonic pattern from the tandem semi-mantle to the faulted anticline.  相似文献   
428.
陈文彬  徐锡伟 《地震地质》2006,28(2):319-324
阿拉善地块南缘发育了由5条走向近EW、向西收敛、向东撒开的断裂组成的断裂束,每条断裂长度一般>100km,控制第四纪盆地呈EW向长条状展布,卫片上线性影像清晰,晚第四纪以来表现出左旋走滑活动的特点。断裂束西段的金塔南山断裂与阿尔金断裂带东段的宽滩山段趋于交会,并与文殊山构造隆起之间构成构造转换关系。分析认为金塔南山断裂以及整个阿拉善南缘断裂束是阿尔金断裂左旋运动的东延部分,断裂束在平面上“帚状”的、向东撒开的构造样式有利于走滑运动量的分解、消减和吸收,符合走滑断裂末端的构造特点。阿拉善南缘断裂束的左旋走滑活动有可能是阿尔金断裂带进一步向东扩展的结果,其时代可能发生于早更新世末—中更新世初  相似文献   
429.
断裂带中的流体活动及其作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大量证据表明活动断裂带中存在大量流体,不仅可以造成断裂带强度的变化,而且可以导致有效正应力减小,进而诱发地震。在野外观察与模拟的基础上,许多模式被用来解释这一现象。本文简要介绍了有关断裂带特征和分类、流体的来源和运动,以及流体对断裂带的影响和对地震的触发作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430.
The Chihsia Formation is one of the four sets of regional marine hydrocarbon source rocks from South China.In the past two decades,detailed geochemical and sedimentological studies have been carried out to investigate its origination,which have demonstrated that the high primary productivity plays a primary role in the deposition of sediments enriched in the organic matter.However,the mechanism of this high productivity and the path of the deposition and burial of the organic matter have always been a mystery.Based on the previous studies on the Shangsi Section in Guangyuan City,Sichuan Province,we proposed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quatorial upwelling due to the sea level rise is responsible for the relatively high productivity in the Chihsia Formation.The sea waters with high nutrient were transported by the sub-surface currents along the equator.High organic carbon flux was deposited on the deeper shelf,and then decomposed by bacteria,leading to the occurrence of anaerobic respiration.The metabolism of the microorganisms consumed the dissolved oxygen in waters,which was in favor of the preservation of the organic matter.This suggested geobiological model integrating with paleoclimatology,paleoceanography and geomicrobiology will help us to understand the causes of this particular sedimentary sequenc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