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12篇
  免费   544篇
  国内免费   174篇
测绘学   27篇
大气科学   13篇
地球物理   1258篇
地质学   966篇
海洋学   86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35篇
自然地理   4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48篇
  2021年   43篇
  2020年   52篇
  2019年   81篇
  2018年   90篇
  2017年   83篇
  2016年   115篇
  2015年   83篇
  2014年   127篇
  2013年   139篇
  2012年   76篇
  2011年   109篇
  2010年   53篇
  2009年   125篇
  2008年   115篇
  2007年   110篇
  2006年   93篇
  2005年   70篇
  2004年   76篇
  2003年   69篇
  2002年   60篇
  2001年   63篇
  2000年   52篇
  1999年   47篇
  1998年   49篇
  1997年   40篇
  1996年   51篇
  1995年   52篇
  1994年   46篇
  1993年   37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22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7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2篇
  1978年   5篇
  1977年   2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由于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逐年增多,新建隧道与既有桥梁间冲突愈发明显。针对盾构隧道穿越既有桥梁施工风险问题,基于系统思想引入C-V-T模型将待评工程风险划为后果严重性(C)、既有桥梁系统脆弱性(V)与新建隧道系统威胁性(T),构建致灾-承灾-灾后三系统风险评估流程。引入双因素突变理论并建立三级指标体系,得出既有桥梁突变级数,以定量表达脆弱性。采用交互矩阵衡量新建隧道指标间交叉影响,给出指标-系统权法,并利用多维云及正向发生器优化算法,客观表达多定量指标与定性概念间复杂映射关系及转换态势,以提升T值准确性。明确了后果严重性分级标准,给出三系统风险评估结果耦合方法,由此构建盾构穿越既有桥梁施工风险综合评估模型。将该模型应用于昆明地铁5号线穿越怡心桥工程风险评估中,评估结果与工程实际情况吻合,施工监测数据验证了评估模型的合理性、规范性与适用性。该研究成果有效保证了施工期间桥梁安全与正常使用,可为近似工程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992.
1680年楚雄地震,造成楚雄州和南安州官署、寺庙、桥梁、学堂等重要建筑物几乎破坏殆尽,死亡近3000人。在航片解译的基础上,经仔细的野外调查以及白龙新村、上野马和大石碑3个探槽的开挖,在楚雄盆地西缘发现此次地震形成的地表破坏遗迹,包括地震断层、地震陡坎、地裂缝、砂脉、地震楔等,分布于上野马-尹家咀水库-上三村一线,总长约12km。地震陡坎高度0.6~1.5m,地震断层位错量0.2~1.2m;采集了19个14C样品进行AMS测年,得到断错的最新地层14C年龄为590±30a B.P.。据地表破裂规模和云南地区地震实例分析,此次地震的震级应在7级以上,宏观震中位于地表破裂非常集中的上野马-上三村一带。楚雄-南华断裂是川滇菱形块体内部一条重要的活动断裂,以右旋走滑兼逆冲运动为主,全新世有明显的活动迹象。此次地震等震线呈NW向展布并与楚雄-南华断裂走向基本一致,所揭示的地表破裂分布也与极震区相吻合,据此认为,1680年楚雄地震应是楚雄-南华断裂活动所致。  相似文献   
993.
陈鹏  吴中海  马立成  周春景 《地质论评》2022,68(4):2022082001-2022082001
页岩气、地热等清洁能源正成为全球能源开发日益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我国未来能源产量增长的主体,对保障能源资源安全、支撑双碳目标意义重大。然而随着页岩气、地热等地下工业开采活动规模的不断扩大,由此引发的地震灾害问题正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强化工业活动与诱发地震关系研究、管控相关诱发地震灾害风险成为全球面临的重要课题和挑战。基于此,笔者等调研了工业活动诱发地震的全球典型案例,系统介绍了不同国家(美国、加拿大和韩国)工业活动诱发地震的现状及其差异,并对流体注入诱发地震的主要途径、物理机制、相关作业参数和诱发地震关系等做了全面的综述。发现诱发地震不仅与流体注入参数(体积、速率等)相关,还受控于特定的区域地质背景和断裂条件。合理管控地震灾害风险、促进相关能源的开采,应该统筹开采区地质地球物理的综合调查和开采过程的动态监测。  相似文献   
994.
分布于地震破裂带上的断层岩具有高孔隙度的特征.该特点造成了其弹性波速度与结晶岩石和沉积岩存在明显的差异.确定断层岩的弹性波速度与孔隙度和矿物组成的关系对于利用地震资料探测深部断层和测井资料的解释至关重要.在10~600 MPa条件下,本文对地震断层岩的纵波波速(Vp)和总孔隙度(φt)进行了测量,并深入分析了Vp与孔隙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在10~600 MPa的压力范围内,Vp(p)随着压力的增高呈现对数增加,其增长率随着压力的上升而逐渐减小,遵从∂Vp(p)/∂p=av/p的变化规律.断层岩中的孔隙度随着压力的增高呈对数减小.与传统的认识不同,实验发现在压力高达600 MPa以上,大多数断层岩中仍然可以残留可观的孔隙量.分析显示Vp与总孔隙度及总粘土含量呈负线性相关.该发现有助于认识深部流体的活动通道特征,有助于理解断层带中存在大量粘土矿物、断层带内的物质可被大量带出、围陷波的形成等地质和地球物理现象.  相似文献   
995.
红河断裂带两侧地震震源机制及构造意义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红河断裂带是一条大型的走滑断裂带。根据印支半岛前新生代的古地块与华南地块的接触关系 ,将红河断裂带海陆部分分为两段。断裂带自第三纪以来 ,经历了左旋运动、右旋运动 ,南北两段的活动性有一定的差异。根据断裂带两侧地震和震源机制解分析 ,震源深度 0~ 33km的地震在整个区域密集分布 ,较深的地震分布在断裂的北东侧。断裂带西北部断裂活动方式为逆冲型 ,北部为正断型 ,南部为走滑型 ,其它地方为奇异型 ,也即是逆冲型、正断型、走滑型 3种方式的过渡类型 ,反映了红河断裂带及其周围地区受到来自北北西向的推挤力和北东东向的正压力的联合作用 ,使受力区的断裂发生挤压逆冲、水平走滑和拉张正断运动。  相似文献   
996.
徐州废黄河断裂带的空间展布与活动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中利用遥感影像分析了徐州废黄河断裂带的空间展布及与邵楼断裂的交切关系,利用重磁资料研究了废黄河断裂带的深部几何结构及与郯庐断裂带西边界的交切关系。二阶布格重力异常小波变换细节图反映出徐州废黄河断裂带的深度为7~8km,而三阶和四阶重力异常细节图反映的深度分别为9~11km和15~18km。研究结果表明,废黄河断裂带向SE延伸至九顶附近,向下的切割深度约为 8~9km。NW向的废黄河断裂带截切邵楼断裂致使邵楼断裂构造线自东北向西南由N60°E转至N45°E。废黄河断裂带与郯庐断裂带不相交。废黄河断裂带属于前第四纪断裂,活动性较弱。  相似文献   
997.
根据“郑州市城市活断层探测与地震危险性评价(二期)”综合目标区断层最大潜在地震判定结果,郑州市近东西向断裂有老鸦陈断裂和上街断裂等。老鸦陈断裂第四纪不活动,上街断裂等可能具有发生5—5.5级地震的能力。为了得到最大地震的发震概率,划分了统计区及潜在震源区,得到了地震活动性参数及空间分布函数。最终得出了郑州市断裂未来50年发生1次5级以上地震的概率为6%,未来100年发生1次5级以上地震的概率为11%。  相似文献   
998.
龙门山构造带中段实测剖面的古应力恢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门山逆冲构造带由茂汶断裂带、北川-映秀断裂带和安县-灌县断裂带及其间夹块组成,这一NE向构造带印支期以来遭受了多期构造活动,形成了川西前陆盆地的多套粗碎屑岩记录。本文大致垂直主构造线走向,沿都江堰至耿达剖面进行了断裂滑动分析和古应力恢复。通过9个观测点12组断裂数据的古应力反演,并结合区域热年代学研究成果,获得了龙门山构造带三条主要断裂活动阶段的认识,包括早期NNW向区域挤压、中期SEE向区域挤压、以及晚期NNE、NNW两个方向区域挤压,推测它们依次与秦岭晚造山挤压(T3)、江南隆起挤压与青藏构造域联合(K1)及青藏构造域为主体(K以来)的区域构造控制有关。  相似文献   
999.

山西地堑系是华北中部的一个不连续的右旋剪切拉张构造带,这一观点似乎早已被学界所广泛认同。然而,目前仍缺乏对山西地堑系内部NNE向断裂右旋走滑特征的深入认识。本研究主要以山西地堑系北部六棱山北麓断裂的西段为研究对象,基于高分辨率卫星影像解译、野外地质地貌调查、无人机摄影测量和光释光测年等手段对断裂的晚第四纪运动学特征进行了厘定。跨断裂冲沟的一致性右旋偏转等表明断裂具有右旋走滑活动,断裂露头的构造解析及断层三角面、断层崖和冲沟裂点等指示断裂还具有正断分量。对断错地貌面和地质体的精确测量结果表明断裂应以右旋走滑为主,兼有正断分量,且走滑分量远大于垂直分量。结合年代学估算出断裂晚第四纪以来的右旋走滑速率为1.6±0.3 mm/a,垂直滑动速率约为0.2 mm/a。六棱山北麓断裂西段的右旋走滑速率与GPS测量的山西地堑系的右旋剪切速率大体相当,表明六棱山北麓断裂西段在山西地堑系的右旋剪切运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六棱山北麓断裂西段的右旋走滑运动未被六棱山北麓断裂中段的水平拉张作用完全吸收和调节,剩余的应变分量可能继续向NE方向传递,故与六棱山北麓断裂西段走向基本一致的六棱山北麓断裂的东段也可能具有右旋走滑特征。

  相似文献   
1000.
The southern termination of the left-lateral ‘Moyenne Durance’ Fault (FMD) consists in several segments, some being connected to WSW-trending south-verging reverse faults. To the south, the Aix fault is reactivated in a post-Oligocene strike-slip movement showing that these two faults might belong to the same system. This system seems to transfer, in turn, slip to the east-trending, south-verging Trévaresse reverse fault, allowing southward propagation of the Alpine deformation front in western Provence. Fault kinematics analysis shows lateral stress field change between the two faults. Strike-slip stress state is characterized by an average N150°E trending σ1 near the FMD termination, whilst strike-slip and reverse faulting stress states show north-trending σ1 to the south. To cite this article: P. Guignard et al., C. R. Geoscience 337 (2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