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3篇
  免费   285篇
  国内免费   177篇
测绘学   81篇
大气科学   36篇
地球物理   374篇
地质学   691篇
海洋学   148篇
天文学   17篇
综合类   58篇
自然地理   8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45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56篇
  2016年   62篇
  2015年   63篇
  2014年   69篇
  2013年   58篇
  2012年   72篇
  2011年   89篇
  2010年   62篇
  2009年   61篇
  2008年   62篇
  2007年   62篇
  2006年   70篇
  2005年   59篇
  2004年   69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39篇
  1998年   37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31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91.
任意点震源τ-P域地震图的解及AVO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严格的数学推导得出τ-P域地震图的解析解。分析表明,τ-P域中地震图的子波可表示为激发震源子波的积分形式,决定反射波振幅的因素是平面波反射系数、反射界面上覆介质的波速以及方向因子。这些结果说明:1.在τ-P域进行AVO分析是可行的,并具有更高的精度;2.从一种新的途径可以进行速度函数的反演计算。  相似文献   
92.
多尺度快速匹配追踪多域联合地震反演是一种通过地震数据多尺度分解的迭代反演方法.与此同时,在快速匹配追踪算法中引入低频模型约束,有效提高了收敛精度,使反演结果具有丰富的高低频信息.首先通过对大尺度地震资料进行反演得到低频背景.在此基础上,采用中尺度与小尺度地震数据进行逐级迭代用以获得高频数据,因而有效缓解了常规反演方法对于初始模型精度的依赖.最后利用理论模型与实际地震数据进行测试,通过与常规时间域反演方法的反演结果进行对比可以看出,本文方法在地层连续变化处依然可以对变化地层进行精确刻画,且在纵向分辨率提升的同时保持了较好的横向连续性.  相似文献   
93.
电磁测深新方法的基本原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友善 《地球物理学报》1999,42(Z1):240-249
用电磁波探测深度在几千米范围以内地层电性结构作为识别条件,指出入射波与地层界面反射波场强的复振幅或波形的叠加必须是能反映层次结构的“阶梯式”叠加。给出利用波形前沿叠加得出地层电导率、厚度及界面深度的方法。分析结果表明,该办法可以实现,并能得到唯一解。  相似文献   
94.
The scaled boundary finite‐element method has been developed for the dynamic analysis of unbounded domains. In this method only the boundary is discretized resulting in a reduction of the spatial dimension by one. Like the finite‐element method no fundamental solution is required. This paper extends the scaled boundary finite‐element method to simulate the transient response of non‐homogeneous unbounded domains with the elasticity modulus and mass density varying as power functions of spatial coordinates. To reduce the number of degrees of freedom and the computational cost, the technique of reduced set of base functions is applied. The scaled boundary finite‐element equation for an unbounded domain is reformulated in generalized coordinates. The resulting acceleration unit‐impulse response matrix is obtained and assembled with the equation of motion of standard finite elements. Numerical examples of non‐homogeneous isotropic and transversely isotropic unbounded domains demonstrate the accuracy of the scaled boundary finite‐element method. Copyright © 2006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95.
对河南固始县1989年1/20万区域化探扫面资料进行二次开发,将异常区中的Pb、Zn(A g)地球化学异常重新筛选,评序后提出以排序第二的13-乙1号Pb、Zn(A g)异常为重点评价对象。评价结果显示,在南、北、中三个异常带中,均找到了新矿体,取得了一定的地质找矿效果。  相似文献   
96.
尹康华 《云南地质》2006,25(1):96-99
土体原位测试是工程勘察和检测的有效手段,通过统计其数据可以得出有效的经验公式,在工程中有一定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97.
青藏高原东北缘特提斯构造域界线的探讨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东特提斯构造域北界的确定不仅可以约束构造域的范围及演化,而且对于约束中国各陆块的原始构造归属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将从地球化学角度对这一科学问题进行探讨.祁连造山带早古生代蛇绿岩单元内枕状玄武岩的元素、Sr-Nd-Pb同位素组成系统研究表明:其地幔源区的Nd和Pb同位素组成均表现出印度洋MORB型同位素组成特征;枕状玄武岩(△^207Pb/^204Pb)t变化范围为9.1~24.3(平均值为14.7),(△^208/^204Pb)t变化范围为9.1~101.1(平均值55.3);与古特提斯和新特提斯蛇绿岩具有一致的同位素组成.因此,祁连造山带古洋幔应属于原特提斯构造域.纵观中国境内的特提斯构造域蛇绿岩的分布特征可知:该构造域表现出自北而南变年轻的时空演化规律,从而说明中央造山带的动力学过程也应纳入冈瓦纳大陆裂解和亚洲增生的总动力学系统之中.  相似文献   
98.
系统研究了西藏雅鲁藏布江蛇绿岩带中部日喀则地区德村、吉丁和昂仁蛇绿岩中基性岩石的元素与 Sr-Nd-Pb 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这些基性岩石,包括玄武岩、辉长岩和辉绿岩,属于低钾拉斑玄武岩系列,球粒陨石标准化稀土元素分配模式为轻稀土元素亏损的 N-MORB 型,(La/Yh)_N=0.31~0.65(除样品 DC993为1.17)。在原始地幔标准化微量元素图上,亏损高度不相容元素,与 N-MORB 配分模式一致。相对于 Th,无 Nb、Ta的亏损,显示样品不是产于 SSZ 环境。经构造环境图解判别,样品落入了 N-MORB 区域内;这些元素成分特征表明样品具有洋中脊环境或成熟的弧后盆地环境属性。Sr、Nd 和 Pb同位素组成特征表明特提斯地幔源区以 DM(亏损地幔)为主,同时存在少量 EMⅡ(富集地幔类型Ⅱ)、Sr,Nd 和 Pb 同位素组成特征还表明特提斯地幔域具有印度洋 MORB 型的 Sr-Nd-Pb 同位素组成特征。本文的结果进一步支持 Zhang et al.(2005)的研究结果,现今印度洋不仅在地理位置上占据了曾经是特提斯洋的大部分,而且它的地幔域还继承了曾经特提斯的地幔域的地球化学特征。  相似文献   
99.
内蒙古中部发育的三条蛇绿岩带是华北板块和西伯利亚板块之间的缝合带。本文系统研究了其中的温都尔庙和巴彦敖包-交其尔两个蛇绿岩带中变质玄武岩的元素和 Sr、Nd、Pb 同位素地球化学。苏右旗温都尔庙碱性玄武岩为轻稀土富集型;岩石具有板内和大陆裂谷区玄武岩的特征,可能代表了600Ma 左右,温都尔庙地区开始发育的新洋盆。采自苏左旗的巴彦敖包-交其尔玄武岩分为两类,一类呈现轻稀土富集型,呈洋岛玄武岩特征;另一类具有明显的 Nb、Ta 负异常,显示大洋岛弧玄武岩特征,洋岛玄武岩的存在表明古亚洲洋曾经发育洋盆,大洋岛弧玄武岩的存在表明古亚洲洋内部有大洋岩石圈之间的俯冲。将本文的古亚洲洋洋岛玄武岩与中国西南地区的特提斯洋岛玄武岩进行系统的元素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对比表明,古亚洲洋的洋岛玄武岩显示高 U/Pb(HU)和北大西洋和太平洋省的特征,而特提斯洋岛玄武岩属于印度洋省。这些说明古亚洲洋地幔域与特提斯地幔域是两个独立的构造域,它们代表了长期演化的两个不同的地幔地球化学域。  相似文献   
100.
Many researchers have focused on the tectonic evolution of North Qilian Mountains (NQM) since the 1970s[1―7]. However, the tectonic affinity of the an- cient oceanic mantle in early Paleozoic remains in de-bate. Three general explanations for it have been pro- posed. The first one suggests that the ancient ocean was a part of Proto-Tethys, and the tectonic evolution of NQM should be regarded as a portion of the562 Science in China: Series D Earth Sciences Tethyan tectonic domain[1].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