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4篇
  免费   285篇
  国内免费   177篇
测绘学   81篇
大气科学   36篇
地球物理   374篇
地质学   691篇
海洋学   149篇
天文学   17篇
综合类   58篇
自然地理   8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45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56篇
  2016年   62篇
  2015年   63篇
  2014年   69篇
  2013年   58篇
  2012年   72篇
  2011年   89篇
  2010年   62篇
  2009年   61篇
  2008年   62篇
  2007年   62篇
  2006年   70篇
  2005年   59篇
  2004年   69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39篇
  1998年   37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31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31.
This paper treats the upscaling of the absolute permeability in a heterogeneous reservoir. By replacing the fine scale permeability tensor with an upscaled, or effective permeability tensor, a modelling error is introduced. An a posteriori error estimate on this modelling error is formulated and tested. An implementation of the theory, based on domain decomposition coupled with a hierarchical representation of the absolute permeability field, is given. As hierarchical basis functions we have chosen the Haar system, which leads to a wavelet representation of the permeability. The wavelet representation offers a natural upscaling technique which resembles the highcut filters commonly used in signal analysis. This procedure represents an adaptive upscaling method. The numerical results show that this method conserves both the dissipation and the mean velocity in the problem fairly well. The a posteriori error estimate on the modelling error coupled with domain decomposition methods constitutes a powerful modelling tool.  相似文献   
132.
江苏下扬子区中—古生界的成藏条件及勘探思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江苏下扬子区的海相中-古生界构造演化经历了前扬子板块、稳定地台和西太平洋活动陆缘等三大阶段。油气地质条件具有多套烃源岩、两类主要储层、四套区域盖层、多种成藏类型和多期成烃等特征。原始生烃量以下古生界为主,下寒武统和下志留统的生烃量约占总生烃量的60% ̄80%。该领域的勘探应本着“整体评价、区域展开、重点突破”的原则,做到“六个结合”和“五个转变”,加快勘探节奏,重在发现,坚持以下古生界为主,大中型  相似文献   
133.
鲁西茌平背斜构造带被夹持在东侧寿张凹降和西侧监清坳陷的莘县凹陷之间,处于“凹中之隆”的有利勘探位置。该构造带的演化受西侧兰聊断裂活动的严格控制,晚三叠世,该断裂的产生接开背斜带演化的序幕。兰聊断裂的燕山期具右旋平移性质,使区内北北东向次级正断层发育,构造带基本定型。该带是相邻两凹限油气运移的主要指向地区,两凹陷内含下古生界开阔(局限)海相烃源岩和上古生界煤系源岩;带内下古生介顶部风化壳为良好储层;  相似文献   
134.
鄂尔多斯盆地中部气田的储层为奥陶系马家沟组白云岩风化壳,马五1层为其主力气层,该层可分为四个小层,沉积相为分布稳定的蒸发潮坪环境,经历了表生期和浅、深埋藏期岩溶作用,天然气主要聚集在岩溶孔洞缝中。  相似文献   
135.
湖南宝山铜钼铅锌银多金属矿田围岩蚀变与矿化分带特征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宝山铜钼铅锌银矿田主要由中部、东部、西部和北部4个矿床组成,属岩浆期后高中温含矿热液接触交代矽卡岩型铜钼金属铋矿床、中低温热液充填交代铅锌银矿床。矿田围岩蚀变强烈,并与矿化关系密切,具有以岩体为中心向外呈现明显的围岩蚀变和矿化分带特征,可作为找矿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36.
基于区域分解技术,设计了一种针对海洋模型的边界校正方法,该方法不需要对原有海洋模型进行较大改动,只需要利用消息传递接口(message passing interface,MPI)编写子区域间的数据传输模块,即可实现原有海洋模型的并行化。相对于重新开发并行系统,该方法能够较快把原有模型的串行解决方案转化为并行解决方案,并且并行化后的海洋模型能够获得较高的加速比。  相似文献   
137.
以浮标为载体,以TMS320C6416型DSP处理器、三轴加速度传感器、电子罗盘为硬件电路核心,利用加速度频域二次积分的波高计算方法以及三轴加速度倾角补偿电子罗盘的波向测量方式,进行海洋波浪要素测量技术研究,获取了某一海域不同时段的波浪特征值。  相似文献   
138.
针对目前小油田早期生产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一种适用于浅水海域的新型张力腿式储油处理平台,该平台主要由储油箱、浮箱、吸力桩、系泊链和甲板结构构成,具备原油处理和储存功能。应用非线性时域耦合分析法,研究了有义波高、平均波周期、水深对该平台的运动响应和系泊链张力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波高对平台动力响应有较大影响,有义波高每增加0.4 m,平台水平位移相应增加0.408 m,而系泊链力随有义波高的增加呈准线性增大;波周期对平台水平运动影响显著,平均波周期从6.5 s逐级变化至8.5 s时,最大水平位移自3.760 m渐增至5.467 m,而波周期对系泊链力影响较小,变化率一般小于10%;该新型平台对水深大于20 m的浅水海域有良好的动力特性,而对水深小于20 m的海域却表现异常。因此,该新型张力腿式平台能满足水深不小于20 m浅海区的油田早期生产需要。  相似文献   
139.
巩超  黄维平 《海洋工程》2015,33(1):24-30
延展式张力腿平台是一种适用于深水油气开采的海洋平台结构。提出一种新型平台由四个立柱和一个环形浮箱连接而成,环形浮箱是由四个箱型梁焊接而成。根据给出的南海海域的海况条件和相应的规范计算结构的环境载荷,运用SESAM软件Deep C模块,考虑风、浪、流等环境荷载的作用和张力腿系统的非线性影响,进行了时域耦合分析,得到了平台的运动位移时程、张力腿系统张力时程和张力极值等。模拟波浪破碎作为冲击载荷,得到张力腿平台在冲击荷载作用下的运动位移时程、张力腿系统的张力时程。研究结果表明:该新型平台具有良好的运动响应,张力筋腱应力满足安全要求;在冲击载荷作用下新型平台的运动响应也满足要求。  相似文献   
140.
本文主要介绍小波检验方法在国内区域业务模式中的最新应用研究进展,该方法被应用于模式降水预报的个例检验和统计检验,并针对两种解决二元域限制问题的技术方案进行阐述和讨论。结果表明:D8小波可以提供一种从不同降水率阈值和空间尺度对模式定量降水预报进行评估的方案,该方案首先对预报场和分析场进行阈值获得二进制误差场,再对二进制误差场进行尺度分解,从而可以评估模式在各个降水率阈值和空间尺度上的预报技巧和偏差。统计检验结果显示模式对较大尺度降水事件表现出较高的预报技巧评分,较小尺度降水事件和强降水的预报技巧评分相对较低,并且总体上呈现出预报降水事件多于观测降水事件的特征。Padding方案和Tiling方案对应的模式统计检验结果并无明显差异,由于后者不对原始降水场做任何改变,因此是一种更为稳健和可靠的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