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46篇
测绘学   4篇
大气科学   11篇
地球物理   23篇
地质学   81篇
海洋学   46篇
综合类   14篇
自然地理   1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2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胶州湾海洋黄色物质的生化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实验室对胶州湾现场水样进行了处理、分析,获得了黄色物质溶液中六种生化成分在胶州湾的水平分布和测定数据,其中测得胶州湾黄色物质溶液中总脂质含量的平均值为21.03mg/dm3,游离氨基酸为1.75mg/dm3,总糖为1.41mg/dm3,氨基多糖为14.23μg/dm3,而胡萝卜素和酚分别为1.13和0.004μg/dm3.黄色物质在胶州湾海水中约为24.20mg/dm3.计算给出了胶州湾黄色物质中总脂质占86.90%,总糖占5.82%,游离氨基酸占7.22%,氨基多糖占0.06%,而胡萝卜素和酚所占比例甚小,与总脂质、氨基酸和总糖相比,约相差几个数量级.分析认为,胶州湾黄色物质以陆源输入为主,其生化成分分布受河流淡水入海流路和湾内环流等影响而被进一步扩散、输送.  相似文献   
72.
张世强 《海洋技术学报》2006,25(4):49-50,75
以葡萄糖 谷氨酸为海水COD的标准物质。用人工海水和标准物质配制成系列标准溶液。根据对系列标准溶液的测量结果,获得了碱性高锰酸钾法海水COD测量不确定度的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73.
利用胶州湾现场黄色物质吸收系数测量数据,建立了胶州湾水域黄色物质反演的三种统计模式。与Bricaud和Pegau所建立的模式进行比较发现,胶州湾黄色物质均值模式中的S值比Pegau和Bricaud模式中的S值要小近一倍。为了进一步检验所建模式的真实性、可靠性,利用2003年3月12日—4月6日在黄、东海海域(120°30′05″E,35°59′46″N—123°27′04″E,36°00′04″N;122°12′50″E,30°45′40″N—125°00′26″E,30°00′10″N)81个站点的现场数据分别对已建的胶州湾模式和国外相应模式进行了比较、验证。结果表明,用胶州湾400均值模式、440均值模式、Bricaud模式和Pegau模式获得的黄色物质吸收系数计算值与现场同步实测值的误差平均值分别为-14.37%、-35.20%,0.19%和19.95%。对比值进行计算,给出胶州湾400均值模式、440均值模式、Bricaud模式和Pegau模式计算值与实测值的平均比值分别为0.85012、0.63932、0.98180和1.17541。同时,也给出胶州湾海域S值的变化区间为0.00166≤S≤0.02403。分析认为,胶州湾400均值模式和Bricaud模式优于胶州湾440均值模式和Pegau模式,在黄、东海海域有较好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74.
当代地球物理学研究的核心科学问题和发展导向   总被引:20,自引:14,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地球物理学在20世纪的百年中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也提出了一系列有待研究和探索的科学问题.基于国家战略需求和自主创新的方针,基于国家在金属矿产资源、油气能源、地震与火山灾害和军事与国防的需求和防范,则必须深化研究和认识地球本体.为此,地球内部物质与能量的交换、深层过程和动力学响应已成为21世纪地球科学研究和发展的核心,地球物理学必须造福于人类.  相似文献   
75.
广东清远早、晚稻稻田甲烷排放的观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2003、2004年广东省清远市郊区早、晚稻稻田甲烷(CH4)的排放通量,结果表明:广东清远早、晚稻稻田CH4排放通量的几何平均值2003年为4,38mg·m^-2·h^-1和6.09mg·m^-2·h^-1;2004年为5.17mg·m^-2·h^-1和8.3mg·m^-2·h^-1,土壤有机质含量是造成2003和2004年CH4排放差异的原因之一。水稻品种的不同,CH4排放通量也有所不同,实验表明,水稻品种“七丝尖”的排放通量比品种“金优99”高1.08mg·m^-2·h^-1,产量却只有64%。此外,与相关的测量结果进行初步比较。  相似文献   
76.
青海冷湖北片麻状石英闪长岩Si O2含量较低、Na2O、Al2O3、Mg O含量较高,铝饱和指数(ASI)介于0.66~0.70,具准铝质岩石的特征,属高钾钙碱性系列。球粒陨石标准化的稀土元素配分曲线表现为轻稀土富集型,轻重稀土分馏明显,Eu呈很弱的负异常(δEu=0.82~0.87)。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岩石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Sr和Th、U,贫高场强元素Nb,Ta、Zr、Hf等,显示出与板块俯冲作用有关的造山带岩浆岩的特征,岩石形成于火山弧构造环境。青海冷湖北片麻状石英闪长岩形成于以角闪石作为主要残余的压力环境下,源岩可能为中—高钾的变质玄武岩。经过锆石阴极发光分析和MC-LA-ICP-MS锆石U-Pb测年,获得加权平均年龄为430.7±0.8Ma,代表了片麻状石英闪长岩的成岩年龄。该岩体是在塔里木地块与柴达木地块发生斜向俯冲碰撞时,深部软流圈相对岩石圈继续运动,岩石圈内部发生拆离,密度相对较小的柴达木陆壳在浮力作用下迅速折返,随着温度的升高或者压力的降低,陆壳中—高钾变玄武岩在中下地壳压力条件下发生熔融形成,是柴北缘高压—超高压变质带折返的物质响应。  相似文献   
77.
开展21世纪区域可持续发展综合研究刍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人类发展的自身需要和必须选择,它的中心思想是: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环境,寻求经济和社会(包括人口)与自然协调的可持续发展,区域可持续发展综合研究是一个前无古人的研究工程,它的核心是在多学科研究基础上建立现代化的计算机信息咨询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决策动力系统。地球科学工作者在其中大有可为。  相似文献   
78.
根据古地磁、磁化率、粒度和重矿物分析及电镜扫描石英砂表面特征等测试手段的综合研究,西宁地区的黄土可分出从S_0至L_(17)的连续黄土——古土壤序列。它包括全新世黄土、马兰黄土、离石黄土和午城黄土,形成的时间为1.2MaB·P.。黄土粒度粗,且含有两个风成细砂分层。重矿物以不透明矿物、角闪石为主,次为绿泥石、锆石和金红石等。石英砂颗粒以次棱角状为主,其次为棱角状。石英砂表面机械结构中有众多的冰川作用痕迹和风力作用痕迹。本区黄土主要来源于青藏高原第四纪局部冰盖、冰川及其外围广大冰缘地区所产生的粉砂物质。西宁大墩岭黄土剖面详细地记录了1.2MaB·P.的环境变化信息。其中1.1MaB·P.形成的L_(15)顶部的细砂分层代表1.2Ma以来最为干冷的严酷时期。L_1和L_2是末次冰期和倒数第二次冰期的产物。倒数第二次冰期比末次冰期更为干冷,极盛时期为0.155MaB·P.。S_1S_3和S_4可能代表1.2Ma以来本区最为温暖湿润的时期。  相似文献   
79.
通过对泔井滑坡的工程(以钻探方法为主)地质勘察评价,对滑坡的物理力学性质及其稳定性有了较为系统的认识:①滑坡体的物质成分主要为粉质粘土加碎、块石;②潜在滑移带均由粉质粘土组成;③对滑坡体和滑移带土的物理力学性质用表格形式进行阐述;④对滑坡体发生滑动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分析;⑤采用传递系数法对滑坡体分多种工况条件进行了稳定性系数和推力计算;⑥结论:在天然状态下,滑坡的稳定系数为1.35,处于稳定状态;在暴雨状态下,加之库区水位达175m时稳定系数为1.01~1.05,滑坡处于欠稳定状态;而在175m回落至145m的过程中加暴雨及地震作用下,稳定系数为0.97~0.98,这时的滑坡处于不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80.
海水黄色物质光吸收特性实验研究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实验测量了干样配制的不同浓度黄色物质水溶液、实验室藻类培养和胶州湾水域黄色物质水样的光吸收特性。测量结果表明,海水黄色物质光吸收系数与波长是单调变化关系,即不存在“波峰”和“波谷”;在蓝紫光波段,海水黄色物质光吸收比海水自身、海洋叶绿素和悬浮粒子光吸收大,它是海洋中对该波段光吸收起着主导作用的物质;海水黄色物质光吸收系数与波长呈指数函数关系,其指数斜率s数值范围分别为:胶州湾水域在0.0131-0.0180nm^-1,实验室配制、培养样品是在0.0105-0.0139nm^-1。该研究为海水黄色物质含量的遥感探测提供了基础性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