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45篇
  免费   689篇
  国内免费   697篇
测绘学   1697篇
大气科学   443篇
地球物理   1155篇
地质学   1617篇
海洋学   551篇
天文学   21篇
综合类   455篇
自然地理   392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51篇
  2022年   158篇
  2021年   256篇
  2020年   272篇
  2019年   283篇
  2018年   186篇
  2017年   277篇
  2016年   282篇
  2015年   297篇
  2014年   333篇
  2013年   343篇
  2012年   343篇
  2011年   344篇
  2010年   273篇
  2009年   282篇
  2008年   316篇
  2007年   301篇
  2006年   284篇
  2005年   254篇
  2004年   192篇
  2003年   165篇
  2002年   150篇
  2001年   130篇
  2000年   99篇
  1999年   73篇
  1998年   88篇
  1997年   50篇
  1996年   53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37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29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李卫华  车灿辉 《探矿工程》2013,40(6):70-72,76
简要论述了城市深基坑工程地下水监测的重要性,介绍了目前城市深基坑工程地下水位监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对地下水位监测不重视、监测孔设计及施工不合理等。并借鉴和引用水利、地质等部门的规范,对水位监测孔质量检验提出一些建议。对规范城市深基坑工程地下水位监测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992.
GPS位移监测技术已被广泛用于滑坡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工作中。三峡库区典型滑坡以GPS监测数据、野外踏勘和深部位移等资料为基础,对GPS监测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监测点尤其是基准点被遮挡,采集到的数据存在严重误差,对滑坡变形分析影响巨大。  相似文献   
993.
国家级强对流天气综合业务支撑体系建设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杨波  郑永光  蓝渝  周康辉  刘鑫华  毛旭 《气象》2017,43(7):845-855
国家级强对流天气预报业务正在从以短期预报为主调整到短期和短时预报并重的业务格局。文章从强对流天气预报技术发展与服务需求的角度,重点介绍了国家级强对流天气综合业务支撑平台及其核心技术。该平台以气象数据组织和图形化表达两个核心要求为牵引,发展了数据分析处理系统、自动气象绘图系统和WEB检索与显示系统。数据分析处理系统基于多源观测资料、中尺度数值预报和全球数值预报,发展了集约、高效的强对流天气监测和临近预报、短时预报和短期预报等数据分析处理技术,是整个平台的核心;主要核心技术包括:从不稳定与能量、水汽、抬升与垂直风切变等条件出发,以归纳总结的分类强对流天气概念模型为基础的分类强对流短期预报分析技术;应用"配料法"发展的分类分等级的强对流天气客观概率预报技术;强对流短时预报技术包括高分辨率数值预报释用、多模式预报集成、对流尺度分析、实况和模式探空分析等多项技术,重点实现了从过去3 h实况到未来12 h预报的无缝隙衔接;强对流的监测和临近预报技术在基于多源资料的强对流天气实况与强对流系统监测技术基础上,发展了基于雷达特征量、强对流实况、各类强对流指数和预警信号等多源信息的报警技术。自动气象绘图系统实现了高效、便捷地接入多种数据、自动进行数据分析和制图等多项功能。在预报服务方面,基于WebGIS发展了县级分类强对流预警信号和国家级分类强对流预警预报产品共享技术,实现强对流短时预报业务的高交互性与上下互通的功能。  相似文献   
994.
China national air quality monitoring network has become the core data source for air quality assessment and management in China. However, during network construction, the significant change in numbers of monitoring sites with time is easily ignored, which brings uncertainty to air quality assessments. This study aims to analyze the impact of change in numbers of stations on national and regional air quality assessments in China during 2013–18.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change in numbers of stations has different impacts on fine particulate matter (PM2.5) and ozone concentration assessments. The increasing number of sites makes the estimated national and regional PM2.5 concentration slightly lower by 0.6?2.2 μg m?3 and 1.4?6.0 μg m?3 respectively from 2013 to 2018. The main reason is that over time, the monitoring network expands from the urban centers to the suburban areas with low population densities and pollutant emissions. For ozone, the increasing number of stations affects the long-term trends of the estimated concentration, especially the national trends, which changed from a slight upward trend to a downward trend in 2014?15. Besides, the impact of the increasing number of sites on ozone assessment exhibits a seasonal difference at the 0.05 significance level in that the added sites make the estimated concentration higher in winter and lower in summer.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change in numbers of monitoring sites is an important uncertainty factor in national and regional air quality assessments, that needs to be considered in long-term concentration assessment, trend analysis, and trend driving force analysis.  相似文献   
995.
针对火山岩风化壳地层型油气藏强非均质性,评价预测难度大,勘探成功率低等难题,本文采用重磁电剥层处理、沿层延拓信号增强反演方法有效顶测区域火山岩分布;建立风化淋滤剥蚀后不同岩石组合的不完整火山机构和形态识别模式,利用相干体和振幅分析等方法有效识别火山岩目标;在建立单次火山喷发岩石序列及储层分布模式基础上,开发了基于次生溶...  相似文献   
996.
997.
彭逸平  庞炳乾  李贵 《江苏地质》2013,37(1):110-115
随着地源热泵技术的推广应用,浅层地温能作为新型可再生资源得到了重视,对浅层地温能的资源评价业已展开。目前,从浅层地温能赋存地区的地质特点出发,分析其资源可开采量的研究尚不多见。重点介绍了浅层地温能可开采资源量的常规评价方法,并针对苏北平原区的地质特点,分析了在苏北平原区的具体地质特征下不同评价方法的适用性,得出了地下水式地源热泵可开采资源量的适宜评价方法为地下水量折算法;地埋管式地源热泵可开采资源量的适宜评价方法为换热量现场测试法;通过对本地区的工程案例分析,验证了上述2种方法在苏北平原区浅层地温能可开采资源量评价中能取得较高的精度。  相似文献   
998.
接地线是内陆固定冰盖和漂浮冰架的分界线,其位置的准确界定直接影响到南极冰盖物质平衡的计算。随着技术的发展,接地线的提取手段已经逐步从小范围的实地无线电回波测厚和GPS探测,发展到大范围的遥感观测。遥感观测主要包括4种技术手段,即流体静力学平衡、坡度分析、重复轨道分析以及差分干涉测量。以遥感观测为基础,国际上已发布5种全南极接地线产品,包括MOA、ASAID、ICESat、MEaSUREs以及Synthesized接地线产品。随着卫星数据源的丰富,改进接地线提取方法并高精度提取接地线,扩大接地线研究的时间尺度并对全南极进行长时序的接地线动态变化监测,结合冰架底部消融、冰底地形和海洋温度等参数,深入分析其变化原因和机制以及接地线变化与气候变化相互关系的建模等,将会成为南极接地线研究的新热点。  相似文献   
999.
1998年 1 2月 1 1日至 1 999年 1月 1 3日在中山站近岸海域进行了一次较为全面的生态环境监测 ,监测内容包括∶ p H、T、盐度 (电导率 )、浊度、DO、COD、营养盐 (NO3 - N、NO2 - N、NH4 -N和 PO4 - P)和叶绿素 ,部分监测站位海水样品分层采集 ;其间还进行两次中山站区排污口生活污水连续 2 4小时监测。结果表明 ,冰缝间以及海冰底层下 1 m内的海水为各种环境理化因子的急剧变化层 ,大于冰底 1 m深的海水中的各要素变化梯度趋于平稳 ,营养盐垂直分布具有一定规律。p H和 DO为一类海水水质 ,无机氮属一、二类水质 ,无机磷属超三类水质 ,表层海水中叶绿素 a的平均值为 0 .6 71 mg/m3。中山站排放的生活污水中 COD、p H和悬浮物均符合我国的废污水排放标准 ,仅无机磷超一级排放标准。文中还探讨了在中山站近岸海域开展生态环境监测的监测方法  相似文献   
1000.
Benthic macrophytes from 51 sites in the upper infralittoral zone along the Slovenian rocky coast were sampled (randomly stratified) in order to (1) confirm water body (WB) boundaries, (2) select sampling points for a surveillance monitoring programme, and (3) assess preliminary Ecological Status Classes (ESC) within the European Water Framework Directive (WFD). Coverage data of macrophytes were analyzed by using cluster analysis, Simper analysis and the Ecological Evaluation Index (EEI). The vegetation was rather homogenously classified into two Cystoseiretum crinitae subassociations: Halopithetosum incurvae, and Cystoseiretosum compressae, and into Cystoseiretum barbatae association. Seven monitoring sites at a kilometer scale were selected in two significant sized WBs following the mixing zone principle and the EEI successional model. The preliminary assessment of the ESC with the EEI was in agreement with existing human pressures in the area. In view of the present results, benthic macrophytes and EEI could be valuable tools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WFD within the Mediterranean eco-reg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