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4篇
  免费   106篇
  国内免费   127篇
测绘学   113篇
大气科学   53篇
地球物理   139篇
地质学   283篇
海洋学   93篇
天文学   6篇
综合类   50篇
自然地理   30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42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31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1 毫秒
651.
准确预测波浪作用下沿岸输沙率是沙质海岸研究领域的重要科学问题。根据数十年来国内外沿岸输沙率公式的研究进展,按研究方法对各项成果进行分类,并兼顾时间逻辑,回顾了各研究方法的发展历程及其代表性成果。对各项成果的理论基础、考虑因素、资料来源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并采用现场原型沙、室内原型沙和室内轻质沙等实测资料,对国内外常用公式的预测准确性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孙林云公式与各项实测资料的吻合程度最高,在众多沿岸输沙率公式中具有明显的先进性。在此基础上,对未来可进一步深化研究的方向作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652.
Specialized to the Lie series based perturbation method of Kirchgraber and Stiefel (1978) a new computer algebra package called ANALYTOS has been developed for constructing analytical orbital theories either in noncanonical or canonical form. We present results on the (extended) Main Problem of orbital theory of artificial earth satellites and related issues. The order of the solutions achieved is generally one order higher than those known from literature. Moreover, the analytical orbits have been checked succesfully against precise numerical ephemerides. This revised version was published online in July 2006 with corrections to the Cover Date.  相似文献   
653.
沙丘地植物固沙灌溉单元及其计算公式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何兴东 《中国沙漠》2000,20(1):63-66
确定轮灌区面积是沙丘地灌溉设计中最重要的问题。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通过计算沙丘地入渗率、测定入渗过程与深层损失率以及进行不同流量、不同灌溉面积的反复试验,提出了灌溉单元的定义及计算公式。灌溉单元是一定地区、一定土壤或母质、一定灌溉方式条件下,某一水流量的最大合理灌溉面积。它是确定轮灌区面积的基本单位。对于沟畦灌而言,灌溉单元是指单沟或单畦的最大合理灌溉面积;对于滴灌而言,灌溉单元是指单个支管所能控制的最大合理灌溉面积。  相似文献   
654.
水面蒸发与散热系数公式研究(一)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根据自1976年以来全国水面蒸发与散热研究协作组在我国各典型地区的原体与室内实验资料和大量水文站历史资料,通过理论分析和统计检验,确定丁影响水面蒸发的诸因子及其非线性相互作用,引入了新的无量纲参数(w_e、Pv、Pe)和公式结构,用实测资料统计确定厂公式中的常系数,得到了用开敞湖面一般水文气象资料计算逐日蒸发和散热系数的公式。经全国各典型气候带内各季节湖泊(水库)和受热污染水体上原体观测和室内专题实验共1860组口平均资料检验,公式的精度高于现有其他公式。全文分两部分,这是第一部分,内容包括:影响水面蒸发的土要无量纲参数;感热输送和大气饱和度对蒸发影响的修正;水面蒸发计算公式的结构及其经验系数。  相似文献   
655.
高斯-克吕格投影混合坐标变换模型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高斯克吕格投影正反解坐标变换常系数公式的基础上, 推导出了高斯克吕格投影混合坐标变换模型。这种模型的特点是常系数公式, 是为适应计算机测量数据处理、计算机制图、GIS需要而提出的新算法。  相似文献   
656.
挡土墙(桩)前堆载反压或预留土体分析与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亚兵  周志雄 《岩土力学》1999,20(3):56-60,66
提出了在挡土墙(桩)前堆载反压或预留土体时挡土墙(桩)的受力分析方法及计算公式,并用工程实例验证了该分析方法的实用性和计算公式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657.
地球科学最新研究成果表明,地表物质运动与核幔边界的大规模能量交换过程密切相关,地球动力系统平均温度的演变具有由高到低的整体趋势。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地球内部处于非绝热状态,正在持续进行的地球冷却过程将对地表环境产生重大影响。人类对地球内部热源的开发尽管可以使地表短时期迅速增强,但也造成地球内部长期加速变冷的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658.
热力作用下石油流体运移的能量方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邱楠生  方家虎 《地球科学》2004,29(4):427-432
为了探讨油气运移成藏机制, 从热力学角度论证了热可以作为油运移的动力, 并根据模拟实验结果首次建立热力系条件下热作为流体运移动力时流体流动的能量方程, 研究了流体在热力作用下焓的变化情况.在模拟实验中油运移的速度和距离取决于油(流体)从外界吸收的热量及焓.由此, 有可能对热作为石油流体输运动力进行半定量-定量研究.同时, 结合实际例子探讨了热力学系统中流体运动的热力学关系, 认为热作为流体输运的动力在实际盆地中比较复杂.如果从单一因素(热)来考虑流体运移动力, 则取决于热的大小和输导层的物性、产状等.   相似文献   
659.
主震和余震--从大森公式到ETAS模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了从描述余震发生频次的大森公式到ETAS模型的发展过程;给出了ETAS模型的主要理论,主要内容包括条件强度函数、参数估计和模型选择;讨论了ETAS模型在地震活动性研究中的应用情况,尤其是在前兆平静和前震研究中的应用,并对该模型的优缺点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660.
The topographic potential and the direct topographic effect on the geoid are presented as surface integrals, and the direct gravity effect is derived as a rigorous surface integral on the unit sphere. By Taylor-expanding the integrals at sea level with respect to topographic elevation (H) the power series of the effects is derived to arbitrary orders. This study is primarily limited to terms of order H 2. The limitations of the various effects in the frequently used planar approximations are demonstrated. In contrast, it is shown that the spherical approximation to power H 2 leads to a combined topographic effect on the geoid (direct plus indirect effect) proportional to H˜2 (where terms of degrees 0 and 1 are missing) of the order of several metres, while the combined topographic effect on the height anomaly vanishes, implying that current frequent efforts to determine the direct effect to this order are not needed. The last result is in total agreement with Bjerhammar's method in physical geodesy. It is shown that the most frequently applied remove–restore technique of topographic masses in the application of Stokes' formula suffers from significant errors both in the terrain correction C (representing the sum of the direct topographic effect on gravity anomaly and the effect of continuing the anomaly to sea level) and in the term t (mainly representing the indirect effect on the geoidal or quasi-geoidal height). Received: 18 August 1998 / Accepted: 4 October 199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