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64篇
  免费   2106篇
  国内免费   592篇
测绘学   145篇
大气科学   59篇
地球物理   893篇
地质学   3893篇
海洋学   229篇
天文学   88篇
综合类   179篇
自然地理   176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166篇
  2021年   223篇
  2020年   200篇
  2019年   223篇
  2018年   205篇
  2017年   197篇
  2016年   223篇
  2015年   232篇
  2014年   296篇
  2013年   278篇
  2012年   269篇
  2011年   322篇
  2010年   239篇
  2009年   276篇
  2008年   232篇
  2007年   250篇
  2006年   215篇
  2005年   196篇
  2004年   163篇
  2003年   133篇
  2002年   127篇
  2001年   154篇
  2000年   119篇
  1999年   120篇
  1998年   104篇
  1997年   95篇
  1996年   84篇
  1995年   69篇
  1994年   60篇
  1993年   33篇
  1992年   30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3篇
  1979年   3篇
  1977年   2篇
  197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40 毫秒
881.
汶川大地震“震前扰动”存在“第三类脉动”吗?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国家地震台网数十台地震仪的观测资料研究了汶川大地震和昆仑山大地震的“震前扰动”现象,结果表明,“震前扰动”现象与强台风的影响密切相关,适用于英国海洋学家Higgins的海浪非线性干涉理论中的“第二类脉动”.然而,通过对信号时频特征的细致分析后发现:“震前扰动”信号存在着明显的“时频偏移”现象,不完全符合“第二类脉动”的特征.因此本文认为,汶川大地震的“震前扰动”除了包含“第二类脉动”信号外,还可能存在着“第三类脉动”,这对强震短临前兆的研究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82.
低电阻率油气层的测井系列研究   总被引:9,自引:8,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低电阻率油气层的成因,将低电阻率油气层分为四种主要不同的类型,这四种类型的低电阻率油气层除了需要进行常规测井系列外,不同成因的低电阻率油气层应采用不同的新技术测井项目,对于高不动水含量型低阻油气层,将核磁共振测井作为解决这种类型的针对对性测井项目,而MDT测井作为选择性项目;对于粘土附加导电型低阻油气层,将极化率测井作为解决该类低阻问题的针对性测井项目,核磁共振、双频介电、MDT测井作为选择性测井项目;对于砂泥岩间互型低阻油气层,高分辨率感应测井或者阵列侧向测井是解决此类低阻油气层的关键技术;对于盐水泥浆侵入型低阻油气层,可以有针对性的进行过套管电阻率测井,同时在储层物性条件较好时还可以选测C/O或PND测井替代过套管电阻率测井项目,或者根据地面及地下地质情况,选取随钻测井系列.  相似文献   
883.
巢湖凌家滩遗址古人类活动的地理环境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巢湖凌家滩文化遗址的野外勘查、采样和室内磁化率、烧失量、化学元素及光释光年代分析,结合巢湖湖泊岩芯记录的中全新世环境特征、研究区较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和文物考古成果,综合研究表明:古凌家滩人生活于中全新世气候适宜期,其文化的发展和繁荣处在气候由温暖湿润向温和略干转换的过渡阶段;晚更新世末期堆积形成的地面(OSL年代11.6 ±1.0 ka B.P.)是古凌家滩人生活的地貌面,本区古地貌面海拔以及拔河高度与现今不同,这与该区新构造运动沉降和气候-水文因素作用有关;中全新世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下,太湖山南麓台地被进一步切割为山前长条形岗地与河流相间的地貌形态,遗址所在的长岗岗地是东、西、南三面临水的"半岛"环境,河川相连,便于水运交通、渔猎和水稻种植。  相似文献   
884.
拉西瓦工程河谷区高地应力场反演与形成机理   总被引:8,自引:6,他引:2  
拉西瓦水电工程坝址区为高山峡谷地貌,受地质构造应力、自重、地表剥蚀和河流侵蚀卸荷等多因素影响而赋存有高地应力,河谷区钻孔岩芯饼化与探洞片状剥落现象明显。由于该区地应力场及其空间分布特征与多期地质构造运动及河谷演化历史等因素密切相关,要合理确定其三维地应力分布状况与大小具有较大难度和复杂性。采用多元回归与逐步回归相结合的方法对工程区域初始地应力场进行了详细反演,在此基础上,深入研究了河谷区地应力场的空间分布特征与规律,并就其形成机理开展了多因素影响效应分析,为我国西部强烈地质作用区高地应力研究及水电工程建设提供了具有参考价值的成果和工程案例。  相似文献   
885.
深井蠕变地层钻井液密度优化技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赵金洲 《岩土力学》2007,28(5):915-920
深部地层盐岩钻井是钻井工程中的重大技术难题之一。由于盐岩性能的特殊性,当钻开井眼后盐岩蠕变,常造成井眼失稳、卡钻、固井后挤毁套管等事故,给钻井带来重大经济损失。结合山东胜科1井钻井工程,对深部地层盐岩及软泥岩等岩层的蠕变速率进行测试,采用三维数值模拟方法获得了盐岩及软泥岩的蠕变参数。并通过所获得的蠕变参数,对胜利油田东营区块盐岩及软泥岩井眼不同深度、不同钻井液密度下地层的蠕变速率进行了分析,获得了盐岩及软泥岩井眼许可钻井液密度。研究成果可以为钻井工程钻井液密度选用提供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86.
地震地质灾害对广州市部分城区工程环境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震害预测研究,探明地震地质灾害源,应用地理信息系统掌握地震地质灾害源空问分布情况,分析其对工程环境的影响范围和影响程度,有助于政府制定防震减灾规划和城市建设与改造。针对广州市部分城区的地震地质灾害源、建筑物、生命线工程、地震次生灾害源的分布情况,应用基于GIS平台的防震减灾信息管理与地震应急辅助决策系统,分析了该区内地震地质灾害破坏对建筑物、生命线工程和地震次生灾害源的影响。结果表明,城市中的建筑物、生命线工程和地震次生灾害源不同程度地受到地震地质灾害的影响。  相似文献   
887.
探地雷达应用于城市固体废弃物填埋场的构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闫长斌  徐国元 《岩土力学》2005,26(10):1689-1691
介绍了探地雷达技术的基本工作原理及其在某些领域的应用效果,提出了应用探地雷达技术进行城市固体废弃物填埋场选址、渗漏检测以及封场后覆盖层厚度测定等研究的构想,并探讨了探地雷达技术的可行性和技术优势。在总结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结合现场调查认为,应用探地雷达技术进行填埋场选址、渗漏检测以及封场后覆盖层厚度测定等研究工作是行之有效的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888.
稳定盐膏层井眼的不饱和有机盐水钻井液新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郑力会  陈勉  张民立  王志军  姚少全 《岩土力学》2005,26(11):1829-1833
从力学和物理学角度分析,人们一般采用油基钻井液、饱和盐水钻井液或欠饱和盐水钻井液钻盐膏层,但油基钻井液因为自身缺陷无法大规模使用,而且井下经常出现事故或复杂情况。在成本可接受的情况下,采用适当密度的不饱和有机盐钻井液,可使钻井液在满足地层盐岩适当溶解的同时又具有较强的抑制性,从而达到盐膏层井眼稳定的目的。在室内进行了以密度为1.30 g/cm3和1.36 g/cm3有机盐水溶液为基液配制而成的两套钻井液常规性能、抗污染性能和盐溶量实验,认为两套钻井液都能够满足盐膏层的钻井需要,且在Y5-2井也进行了现场试验,表明与同构造上的其它完成井相比,无事故或复杂情况,综合成本低。  相似文献   
889.
交河故城瞭望台保护加固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交河故城遗址是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瞭望台是交河故城内重要建筑遗址,它的主要病害是表面风化、裂隙密布、洞顶失稳。在分析病害形成机理的基础上,重点研究了生土遗址保护加固的几个关键技术,对掏蚀深度相对于悬挑土体厚度较小的土遗址,当基础掏蚀深度小于块体宽度的30 %时,可不采用砌补技术,只进行表面防风化处理;可选择竹木锚杆、PS-C浆液灌浆加固生土遗址,锚杆的单位锚固力可采用5 kN/m;采用新奥法加固洞顶可较好地保持文物原貌;西部干旱地区采用PS材料对土遗址进行防风化加固时应采用低浓度(小于5 %)、多次渗透的方式,迎风面渗透次数应不少于3遍,背风面应达4~5遍,并应合理选择施工时间。工程实践检验表明,这些保护技术取得了理想的加固效果。  相似文献   
890.
塔克拉玛干沙漠公路固沙植物立地条件分区评价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陈珩  张志谦 《中国沙漠》2006,26(1):131-136
塔克拉玛干沙漠公路沿线气候恶劣、土壤和浅层地下水的含盐量高,沿线天然植被稀少,沙漠腹地仅发现12种能忍耐干旱和抗盐的植物种。经过科学试验,已经解决了沙漠腹地灌溉条件下固沙植物引种、选育和咸水灌溉等一系列人工绿地建设的技术难题,并且已经引种固沙植物50多种,建成沙漠公路固沙、基地绿化人工绿地43.3 hm2。沙漠人工植物栽培离不开灌溉。因此,主要从沿线土壤盐分状况,可利用水资源分布来评价植物固沙的立地条件。评价结果,在塔里木河近现代冲积平原有古河道淡水可以利用,昆仑山山前冲洪积扇普遍赋存可以利用的咸水。但全线可利用水资源的量不足以维持常规灌溉方式,必须采取节水灌溉,尽量节省资源,一些地方生物防沙要结合工程固沙,形成工程生物防沙体系,保证公路的畅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