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64篇
  免费   2106篇
  国内免费   592篇
测绘学   145篇
大气科学   59篇
地球物理   893篇
地质学   3893篇
海洋学   229篇
天文学   88篇
综合类   179篇
自然地理   176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166篇
  2021年   223篇
  2020年   200篇
  2019年   223篇
  2018年   205篇
  2017年   197篇
  2016年   223篇
  2015年   232篇
  2014年   296篇
  2013年   278篇
  2012年   269篇
  2011年   322篇
  2010年   239篇
  2009年   276篇
  2008年   232篇
  2007年   250篇
  2006年   215篇
  2005年   196篇
  2004年   163篇
  2003年   133篇
  2002年   127篇
  2001年   154篇
  2000年   119篇
  1999年   120篇
  1998年   104篇
  1997年   95篇
  1996年   84篇
  1995年   69篇
  1994年   60篇
  1993年   33篇
  1992年   30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3篇
  1979年   3篇
  1977年   2篇
  197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71 毫秒
71.
About 30 samples representing major lithologies of Sulu ultrahigh-pressure (UHP) metamorphic rocks were collected from surface exposures and exploration wells, and compressional (Vp) and shear wave (Vs) velocities and their directional dependence (anisotropy) were determined over a range of constant confining pressures up to 600 MPa and temperatures ranging from 20 to 600 °C. Samples range in composition from acidic to ultramafic. P- and S-wave velocities measured at 600 MPa vary from 5.08 to 8.64 km/s and 2.34 to 4.93 km/s, respectively. Densities are in the range from 2.60 to 3.68 g/cm3. To make a direct tie between seismic measurements (refraction and reflection) and subsurface lithologies, the experimental velocity data (corresponding to shallow depths) were used to calculate velocity profiles for the different lithologies and profiles of reflection coefficients at possible lithologic interfaces across the projected 5000-m Chinese Continental Scientific Drilling Program (CCSD) crustal segment. Comparison of calculated in situ velocities with respective intrinsic velocities suggests that the in situ velocities at shallow depths are lowered by an increased abundance of open microcracks. The strongly reflective zone beneath the Donghai drill site can be explained by the impedance contrasts between the different lithologies. Contacts between eclogite/peridotite and felsic rocks (gt-gneiss, granitic gneiss), in particular, may give rise to strong seismic reflections. In addition, shear-induced (lattice preferred orientation (LPO)-related) seismic anisotropy can increase reflectivity. For the explanation of the high velocity bodies (>6.4 km/s) around 1000 m and below 3200-m depth, large proportions of eclogite/peridotite (about 40 and 30 vol.%, respectively) are needed.  相似文献   
72.
近年来,在国土资源部的高度重视下,我区相继建立了一系列地学数据库。这些地学数据库的建立不仅为地矿行业提供了基础性数据,也加速了"数字国土工程"和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的步伐。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将各类地学数据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地学数据应用与管理系统,最终通过网络服务于社会,必将是各类地学数据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73.
介绍了交流变频调速CD-2B型岩心钻机研制情况,技术参数,主要特点及型式检验,生产试验等情况。  相似文献   
74.
标定大陆科学钻探孔区地震反射体   总被引:18,自引:7,他引: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孔区 (江苏省东海县南部 )进行了系统的地球物理调查 ,包括二维地震测网和专门的地震剖面 ,大地电磁法和位场方法等 .地震调查表明 ,在超高压变质岩出露区上地壳充满了反射体 ,包括倾斜反射体与上拱的反射弧 .本文介绍大陆科学钻探先行研究中地震调查的成果 .根据大陆科学钻探预先导孔的岩芯和测井资料、井旁VSP和数值模拟结果证实 ,高波速的榴辉岩体、破碎断裂带和大型韧性剪切带都可引起倾斜的地震反射 ,而上拱的弧形反射体则是由近似直立的榴辉岩体和其中的破碎带的综合反映 .由于地壳深部广泛分布着经受变质的岩石 ,上述研究结果对标定地壳中的反射地震信号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75.
汾河口傍河水源地激发补给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阐述傍河水源地地下水资源构成和补给特性。利用野外试验与室内数值模拟相结合方法,分析汾河口傍河水源地可采水资源量,数值模型刻画黄河实际摆动边界,考虑潜水延迟给水和极端干旱气候条件等多种方案;利用环境同位素技术追踪傍河水源地开采条件下的河水激发补给过程和补给强度。研究表明,在渗透性较好的常年性河流旁建立的水源地,具有抵御极端气象、水文环境以丰补歉的能力,枯水年动用的含水层储存量。丰水年恢复性强。  相似文献   
76.
黄土滑坡临滑预报的应变控制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西北部地区黄土沉积巨厚,地质构造复杂,土体强度低,水敏感性强,各种类型的黄土滑坡广泛分布。黄土滑坡具有滑动规模大、滑动速度快、灾害损失严重等特点。黄土滑坡滑动时间预报,特别是临滑预报在地质灾害防治领域具重要意义。根据黄土力学性质试验与典型黄土滑坡变形分析研究结果,在对比分析黄土剪切应变特性与滑坡滑动破坏机制的基础上,论文提出了一种黄土滑坡临滑预报的应变控制方法。建立了中、浅层与厚层黄土滑坡的应变破坏标准。经多处滑坡实例验证,结果基本合理,可应用于黄土滑坡临滑预报。  相似文献   
77.
中国煤炭地质钻探技术发展五十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概要介绍了煤田钻探技术五十年来的发展状况,提出了今后的设想。  相似文献   
78.
以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实时记录网页的开发为例,介绍了在开发网络数据库时,利用Excel组件作输入界面,实现查询界面上表格的表头和表尾不动、而中间行可以滚动,实现回次滚动查询和界面实时刷新。  相似文献   
79.
赵大军  郭威  于萍  计胜利 《世界地质》2003,22(3):309-312
导/定向钻进是一种技术密集型、对环境无害的地下管线铺设技术。通过综合经济比较分析,说明了导/定向钻进技术在管径大、埋深大的条件下所具有的明显经济优势。通过对国内外现有技术水平的比较,分析了我国在该技术发展规模、工程应用领域、新型高技术含量、钻机的工作性能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距。认为我国应在钻机的机电液一体化、施工过程自动化控制、配套泵组及泥浆系统、钻进规划软件开发等方面作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80.
探地雷达检测道路厚度结构的应用现状及进展   总被引:19,自引:5,他引:19  
对探地雷达检测道路厚度结构的应用现状进行介绍,分析雷达检测道路厚度结构的物理前提.将探地雷达的道路厚度检测技术与常规的钻孔取芯方法进行对比,并根据笔者在工作中应用的实际情况,说明探地雷达在公路厚度结构检测方面有广阔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