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44篇 |
免费 | 72篇 |
国内免费 | 40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43篇 |
大气科学 | 5篇 |
地球物理 | 102篇 |
地质学 | 548篇 |
海洋学 | 14篇 |
天文学 | 1篇 |
综合类 | 29篇 |
自然地理 | 1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6篇 |
2023年 | 5篇 |
2022年 | 5篇 |
2021年 | 3篇 |
2020年 | 11篇 |
2019年 | 13篇 |
2018年 | 12篇 |
2017年 | 10篇 |
2016年 | 31篇 |
2015年 | 29篇 |
2014年 | 33篇 |
2013年 | 17篇 |
2012年 | 19篇 |
2011年 | 25篇 |
2010年 | 21篇 |
2009年 | 26篇 |
2008年 | 41篇 |
2007年 | 55篇 |
2006年 | 45篇 |
2005年 | 28篇 |
2004年 | 28篇 |
2003年 | 15篇 |
2002年 | 44篇 |
2001年 | 30篇 |
2000年 | 26篇 |
1999年 | 22篇 |
1998年 | 33篇 |
1997年 | 30篇 |
1996年 | 22篇 |
1995年 | 18篇 |
1994年 | 20篇 |
1993年 | 11篇 |
1992年 | 7篇 |
1991年 | 5篇 |
1990年 | 2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3篇 |
1987年 | 2篇 |
1985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71.
城市工程地质环境质量评价与城市规划建设构成一个多因素、多层次的复杂过程,在城市规划中如何择优利用、适应改造工程地质环境条件,防治可能出现的环境工程地质问题,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是十分重要的。本文通过实例分析,形成了城市规划工程地质环境质量评价方法体系。 相似文献
572.
573.
青藏工程走廊是连接内地与西藏的重要通道, 承载了多条重大冻土线性工程, 因其沿途生态环境的脆弱, 以及地基中高温高含冰量冻土的存在, 对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极为敏感。本文通过对影响青藏工程走廊(唐北段)内冻土工程地质条件各因素的分析, 选取体积含冰量、年平均地温、坡向、坡度和植被覆盖度5个因素作为评价因子, 分别采用模糊C-均值聚类(FCM)和改进标度的层次分析(AHP)两种不同的方法对青藏工程走廊(唐北段)内的冻土工程地质条件进行了评价, 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将两种评价结果进行可视化。对AHP计算结果进行分级, 并与FCM聚类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表明, 工程走廊内高温高含冰量、坡度较高、坡向朝南区段工程地质条件较差, 主要集中在昆仑山垭口、楚玛尔河高平原、五道梁、开心岭等区段。上述两种方法的评价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均能较好地评价青藏工程走廊内的工程地质条件。 相似文献
574.
软土地基其特点主要表现为承载力低, 变形大, 特别是不均匀变形大, 且变形稳定时间可长达几年甚至几十年。当桥址处地基为软土时, 建成后, 桥基、台背路基等处不均匀沉降显著, 并造成结构开裂破坏、倾斜。因此, 笔者选择了西南地区桥址地基为软土的某立交桥作为研究对象, 对重点研究区域进行详细地质勘查, 对软土区的土体物理力学性质以及矿物化学成分进行了测定, 并对其相关性进行分析, 以期获取研究区软基工程特性, 为工程实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得出的结论及建议可推广到西南地区其他软土区道路建设的工程应用。 相似文献
575.
576.
577.
青藏高原是我国乃至世界高海拔多年冻土区的典型代表。伴随着青藏铁路的建成通车,西藏自治区迎来了新一轮经济发展,迫切需要新建高速公路、输变电线路、输油气管道工程等。这些拟建工程与已建的青藏公路、青藏铁路、格拉输油管道、兰西拉光缆等工程均聚集于宽度不足10km范围内的青藏工程走廊。在这狭长的冻土工程走廊内,已修建或拟建的各种冻土构筑物相互影响,多因素耦合叠加,加速区域内的冻土退化,而冻土融化必将影响到工程的稳定性和生态环境退化。再加上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其变化程度更加剧烈。面对国家需求,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项目"青藏高原重大冻土工程的基础研究"于2012年4月正式启动。该项目旨在揭示气候变化与人类工程活动加剧背景下冻土变化及灾害时空演化规律,建立冻土工程稳定性和服役性能评价体系,提出冻土工程灾害防治理论与控制对策,为冻土构筑物群灾害应急预案和重大冻土工程建设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578.
579.
系统查阅谷德振先生的生前论著,发现他不仅是国内外著名的工程地质学家,而且还是我国工程地震研究的开拓者。早在治淮工程开始就注意工程建设中的地震问题,1959年新丰江水库诱发地震后,特别关注工程地震问题,提出了工程区域地震稳定性评价的科学思路与技术方法,提出了活动断层的新概念,建议把晚更新世以来活动断裂称为活断层,并提出了从区域构造发展历史出发识别活断层的方法,提出了水库诱发地震是水库水体荷载与沿断裂带库水下渗引起的强度弱化和孔隙压力共同作用的科学观点等。他把上述观点、思路与方法,成功应用到新丰江水库诱发地震治理、葛洲坝工程与丹江口工程坝址勘选等一系列重大工程实践之中。 相似文献
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