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98篇
  免费   423篇
  国内免费   702篇
测绘学   14篇
大气科学   34篇
地球物理   720篇
地质学   2004篇
海洋学   161篇
天文学   13篇
综合类   66篇
自然地理   511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52篇
  2021年   63篇
  2020年   70篇
  2019年   69篇
  2018年   54篇
  2017年   55篇
  2016年   61篇
  2015年   65篇
  2014年   74篇
  2013年   97篇
  2012年   139篇
  2011年   105篇
  2010年   83篇
  2009年   124篇
  2008年   171篇
  2007年   217篇
  2006年   216篇
  2005年   181篇
  2004年   205篇
  2003年   155篇
  2002年   137篇
  2001年   126篇
  2000年   111篇
  1999年   128篇
  1998年   117篇
  1997年   103篇
  1996年   92篇
  1995年   65篇
  1994年   63篇
  1993年   73篇
  1992年   34篇
  1991年   39篇
  1990年   31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28篇
  1987年   30篇
  1986年   18篇
  1985年   6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3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941.
地壳、上地幔变形属性的判别   总被引:10,自引:7,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绳祖 《地震地质》1996,18(3):215-224
基于Maxwell和Kelvin流变模型,以延续时间与松弛期的比值,即松弛数,作为衡量指标,对地壳、上地幔不同层次的变形属性进行了判别。结果表明,除软流圈地幔主要为粘性流动外,其上各层的情况是:在漫长的地质过程中,不仅岩石圈地幔和下地壳属于粘性,上地壳也有可能处于粘性流动状态;在延续数十年的情况下,上地壳以及岩石圈地幔都可能呈弹性状态;延续时间介乎二者,通常上地壳为弹性,下地壳和岩石圈地幔为粘性或滞弹粘性。此外,还结合变形属性的判别,就岩石圈地幔的流动和板内的驱动力远程传递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42.
UppermantleflowbeneaththeNorthwestofChinaanditslithosphericdynamicsJIAN-HUAHUANGI(黄建华);XIA-HUACHANGI(常筱华)andRONG-SHANFUI傅容珊)(...  相似文献   
943.
华南及其海域三维速度分布特征与岩石层结构   总被引:23,自引:9,他引:2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华南(包括台湾省)及其邻近地区地震台网记录到的514个区域地震和716个远震事件的19777条P波到时数据,用地震层析反演方法重建了华南及其海域(18.0°-31.5°N,106.5°-130°E)的三维速度图像。结果表明:1.华南及其海域地壳和上地幔广泛存在显著的横向不均匀性,它不仅出现在海域和陆区不同构造之间,同时也出现在陆区不同构造单元之间及其内部.2.地壳上部速度图像呈现出陆区和海域的速度差异:海域表现为低速,陆区的大部分表现为高速,而地处陆缘海的长乐-南澳断裂带恰好对应于陆区高速和海域低速块体分界处。陆区的一些主要断裂带几乎都显示在速度梯度带上.3.110km深度处的速度图像表明,华南海域普遍显示低速;陆区除东南沿海褶皱系和华南褶皱系西部为低速外,均为高速.说明海域和陆内活动区在这一深度处已有软流层显示。4.研究区域内岩石层厚度变化显著,在陆区,扬子准地台与较为活动的褶皱系相比,具有较厚的岩石层。华南褶皱系内部岩石层厚度也十分不同,其东北部岩石层厚度大于西南部,说明华南褶皱系内部活动程度不同,东北部相对稳定,西南部较为活动。台湾以东沿大陆架、大陆坡岩石层逐渐抬升,至海洋下...  相似文献   
944.
TheearthquakedistributionandtheresistivitystructureintheChinesemainland(Ⅰ)CHANG-FANGXU(徐常芳)(InstituteofGeology,StateSeismolig...  相似文献   
945.
A two-dimensional numerical convection model in cartesian geometry is used to study the influence of trench migration on the ability of subducted slabs to penetrate an endothermic phase boundary at 660 km depth. The transient subduction history of an oceanic plate is modelled by imposing plate and trench motion at the surface. The viscosity depends on temperature and depth. A variety of styles of slab behaviour is found, depending predominantly on the trench velocity. When trench retreat is faster than 2–4 cm/a, the descending slab flattens above the phase boundary. At slower rates it penetrates straight into the lower mantle, although flattening in the transition zone may occur later, leading to a complex slab morphology. The slab can buckle, independent of whether it penetrates or not, especially when there is a localised increase in viscosity at the phase boundary. Flattened slabs are only temporarily arrested in the transition zone and sink ultimately into the lower mantle. The results offer a framework for understanding the variety in slab geometry revealed by seismic tomography.  相似文献   
946.
This paper is the first one of a series of three papers on the fluid evolution of the crust-upper mantle and the causes of earthquakes. Their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deep-seated fluids and the seismic activities are discussed from aspects of their macoscopic scale, microscopic mechanism and dynamic behaviors in the three papers respectively. Based on magnetotelluric sounding (MT) measurements conducted by Chinese geophysicists in more than 20 years, the maps of the upper mantle conductive layer (MCL) with a buried depth of >50 km and the crustal conductive layer (CCL) with a buried depth of >15 km in the Chinese mainland are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The resistivity structure, the causes of conductive layers in crust-mantle and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earthquake distribution and conductive layers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947.
高压、超高压变质岩形成深度讨论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方正 《地球科学》1996,21(1):41-44
根据硅酸盐矿物压缩系数的实测值与一些地质现象结合,提出岩石圈中壳幔边界处可能存在负荷压力与来自地幔的压力结合而形成一种复合的压力状态,可以在莫霍面附近造成形成含柯石英和金刚石的超高压变质岩的地质环境,其前是造成来自地幔向上压力过程的速率要大于地壳释放压力的地质过程的速率,并同时提出地深增压率的概念和在地质上的一些表征.最后结合桐柏—大别高压、超高压变质岩的地质事实提出一个高压、超高压变质成因的模型  相似文献   
948.
深部地幔及深部流体   总被引:24,自引:9,他引:24  
路凤香 《地学前缘》1996,3(4):181-186
主要论述深部地幔的组成、地球化学及深部流体研究的进展。金刚石中含有下地幔矿物组合的包裹体,这一发现暗示,在670km或更深处有“原金伯利岩浆”发生的可能性。经研究,地幔中的流体除与岩浆作用有关者外,还存在有深部来源的“超深流体”。金伯利岩中大量缺氧矿物的发现支持了这一观点。根据已有的资料,C、H、O、N、S为其主要成分,并含有碱金属、卤族元素、Fe、Si、Cu、Pb、Zn、Sn、Ag、Au、W等元素。深部流体的研究将对地幔柱(羽)的活动、幔源岩浆的形成、全球动力学过程及成矿作用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949.
湘中锑矿深源流体的地幔柱成矿演化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黎盛斯 《湖南地质》1996,15(3):137-142
深源流体在地幔柱热驱动下,历经长期壳幔循环,形成高浓度古水热成矿流体,为湘中锑的成矿蓄积丰沛的矿源。  相似文献   
950.
由中国大陆地震级三维速度图象求取中国大陆上地幔顶部(50—200km深度内)平均速度图,通过它的分布特征分析,结合中国大陆1°×1°平均布格重力异常图,把中国大陆地幔顶部分为5个不同特征的构造域,并探讨了各域内中新生代陆相盆地的成因模式及其动力学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