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462篇 |
免费 | 423篇 |
国内免费 | 729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4篇 |
大气科学 | 34篇 |
地球物理 | 764篇 |
地质学 | 2042篇 |
海洋学 | 170篇 |
天文学 | 13篇 |
综合类 | 66篇 |
自然地理 | 51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8篇 |
2023年 | 37篇 |
2022年 | 62篇 |
2021年 | 71篇 |
2020年 | 72篇 |
2019年 | 73篇 |
2018年 | 55篇 |
2017年 | 60篇 |
2016年 | 62篇 |
2015年 | 67篇 |
2014年 | 76篇 |
2013年 | 99篇 |
2012年 | 143篇 |
2011年 | 105篇 |
2010年 | 83篇 |
2009年 | 125篇 |
2008年 | 171篇 |
2007年 | 217篇 |
2006年 | 216篇 |
2005年 | 181篇 |
2004年 | 205篇 |
2003年 | 155篇 |
2002年 | 137篇 |
2001年 | 131篇 |
2000年 | 116篇 |
1999年 | 128篇 |
1998年 | 119篇 |
1997年 | 108篇 |
1996年 | 93篇 |
1995年 | 67篇 |
1994年 | 67篇 |
1993年 | 74篇 |
1992年 | 35篇 |
1991年 | 40篇 |
1990年 | 33篇 |
1989年 | 23篇 |
1988年 | 28篇 |
1987年 | 30篇 |
1986年 | 18篇 |
1985年 | 6篇 |
1981年 | 1篇 |
1980年 | 2篇 |
1978年 | 3篇 |
1954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6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81.
182.
西藏尕尔穷铜金矿床S、Pb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成矿物质来源示踪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尕尔穷铜金矿为近几年在班公湖-怒江成矿带西段取得找矿新突破的与斑岩有关的矽卡岩型铜金-破碎带型铜金(铁)矿床.通过对矽卡岩型矿石中主要的金属矿物黄铁矿、黄铜矿的S、Pb同位素特征进行研究,进一步确定矿床成矿物质来源,并结合区域矿产特征对区域成矿规律给出指示.结果显示,两种金属矿物中的δ34S主要分布于-2.9‰~0.5‰之间,平均值为-1.1‰,其频率直方图具有塔式分布特征,具幔源硫特征;矿石的208Pb/204Pb主要分布于38.384~39.134之间,207Pb/204Pb主要分布于15.577~15.725之间,206Pb/204Pb主要分布于18.112~18.615之间,μ值在9.44~9.69之间,其具有上地壳与地幔混合的造山带铅特征.矿床成矿物质主要来自具幔源特征物质和念青唐古拉基底片麻岩.在班怒带西段伴随着晚白垩世南羌塘-三江复合板片与冈底斯-念青唐古拉板片之间弧-陆碰撞,在措勤-申扎火山岩浆弧内形成了与上地幔或初生下地壳重熔并受上地壳物质混染的斑岩-矽卡岩铜金矿成矿系列. 相似文献
183.
184.
Recent 24 s deep seismic reflection records revealed five flat reflectors in the lithospheric mantle in Eastern China. With increasing depth, they are named M1 to M5 and can be seen on both field single-shot and stacked records. Reflector M1 corresponds to the Moho discontinuity, whereas M5 may be the reflection from the bottom of the current lithosphere, which is about 78 km deep according to geothermal measurements. The other three reflectors seem peculiar and might result from interactions between the lithosphere and deeper mantle. Based on lithological and geochemical data,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lithosphere has been thinned from about 150 km to about 60 km in the Late Mesozoic, and then has been thickened to about 78 km during the Cenozoic. The thinning process produced a granulite layer in the old lower crust caused by magmatic underplating, whereas an eclogite layer formed beneath owing to the subduction of the Paleo-Tethys and Yangtze Craton during the Permian and Early Mesozoic. Reflector M2 at about 12 s two-way traveltime (TWT) might result from the Paleozoic Moho, which represents the boundary between the previous granulite and eclogite facies. Reflector M3 at about 14 s might correspond to the bottom of the eclogite layer, beneath which the old lithospheric mantle remained. The old and the newly developed mantle may have different compositions, resulting in reflector M4. The multi-layered mantle reflectors demonstrate a mantle structure that possibly correlates with the lithospheric thinning process that occurred in Eastern China during the Late Mesozoic. The discovery of multi-layered mantle reflectors in the studied areas indicates a high heterogeneity of the upper mantle. Reflection seismology with improved technology, together with velocity and resistivity imaging and rock-physics measurements, can provide more details of the heterogeneity and related dynamic processes that occurred in the lithospheric mantle. 相似文献
185.
中国东部陆下岩石圈地幔中的再循环地壳流体组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幔捕虏体中的流体组分记录了地幔演化的信息,可用来认识地幔中再循环地壳组分的性质和来源。采用分步加热质谱法测定中国东部二辉橄榄岩捕虏体组成矿物中流体挥发份的碳、氢和氧同位素组成,结合化学组成(Zhang et al., 2004)综合分析表明,早期流体包裹体、矿物晶格缺陷和空隙中的流体挥发分主要在高温段(800-1200°C)释出,CO2和CO显示较轻的δ13C值,与世界其它地区地幔捕虏体明显不同;晚期流体包裹体中的流体挥发分主要在低温段(300-600°C)释出。根据中国东部地幔演化事件、地幔矿物性质认为陆下岩石圈地幔中三种类型的流体挥发份中均存在来源不同的再循环地壳组分:(1)地幔初始流体:主要为耐熔矿物橄榄石在800-1200°C释出的流体组分,华北克拉通地幔初始流体的化学组成(主要为CO)与华南克拉通(主要为CO2)明显不同,反映二者拼合前各自演化时期捕获的流体组分。地幔特征的δD、δ13CCH4和δ18OCO2反映初始流体组分可能为元古代克拉通大陆型岩石圈地幔成分,较轻的CO2 和 CO的δ13C值揭示初始流体中存在部分再循环地壳流体,可能在1.9Ga的大陆碰撞过程中混入。(2)地幔交代流体:指斜方辉石和单斜辉石800-1200°C释气峰的流体组分,以H2为主。华北克拉通交代流体主要组分H2含量(80.73 mm3.STP/g) 明显低于华南克拉通(138.91 mm3.STP/g),地幔特征的δDH2和δ13CCH4表明交代流体主体为地幔来源,较轻的δ13CCO2,CO和较重δ18OCO2揭示其中存在再循环陆壳流体,其可能的来源为华北与华南中生代拼合过程中的壳幔相互作用。(3)岩石圈减薄流体:指二辉橄榄岩捕虏体组成矿物在400-600°C释放出的流体,华北与华南克拉通在流体组成方面相似,壳源特征的CO2、CO和CH4的δ13C值,以及较轻的δ18OCO2和δDH2O值指示该流体可能为岩石圈地幔减薄过程中引起的再循环洋壳流体,可能与中国东部转换带中水平俯冲的太平洋岩石圈(或其前身)脱气有关。 相似文献
186.
闽江口及周边海域沉积物输运及资源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流入海泥沙的大部分主要分布在河口、三角洲及近岸陆架地区,发育一系列的粗颗粒沉积体系,是海砂资源重要分布区。本文以福建闽江口为研究对象,初步探讨了沉积物输运过程及海砂资源的形成机制。观测结果表明,闽江河口水体盐度由河口内部向口外海域逐渐增大,水体浊度总体减小;闽江河口附近海域近底部(距离海底25cm)流向表现出一定的旋转流特征,潮周期内余流表现为向海输运,而推移质输运主要发生在涨潮期间,并且潮周期内净向陆输运。表层沉积物粒度分析结果表明,闽江河口水下三角洲前缘表层沉积物主要由粗颗粒物质组成,沉积物类型以砂和砂质粉砂为主,中值粒径小于4Φ;前三角洲地区表层沉积物主要由细颗粒物质组成,中值粒径介于4Φ—6Φ之间。沉积物粒径趋势分析结果表明,闽江入海泥沙经梅花水道和长门水道入海后,在盐淡水混合、径流、潮流的作用下,在闽江河口形成了四个粗颗粒沉积物汇聚区,成为闽江口地区海砂资源的重要分布区;而细颗粒物质在河口羽流和潮流的作用下向偏东方向输运,形成了以黏土质粉砂为主的前三角洲。 相似文献
187.
大别造山带毛屋岩体的解体及古地幔性质的厘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详细的地球化学 (特别是稀土元素地球化学 )的研究资料 ,提出大别造山带毛屋岩体应该解体。毛屋岩体不是由多幕式镁铁 超镁铁质层状堆晶作用形成的一套岩石系列 ,而是由橄榄岩类、含石榴石方辉岩类、榴辉岩类和绿辉石岩类组成的一个混杂岩体。其中含石榴石方辉岩类与绿辉石岩类之间存在成因上的联系 ,含石榴石方辉岩类的原岩是本区原始地幔经约36 %的部分熔融后剩下的残余 ,而绿辉石岩的原岩是由该熔融体结晶的产物。根据含石榴石方辉岩与绿辉石岩之间的成分制约关系 ,对该区古地幔的稀土元素组成和地幔性质进行了反演 ,结果表明 ,该区原始地幔稀土元素成分与球粒陨石中的相似 ,为轻稀土略亏损的平坦型组成模式 ;该区原始地幔矿物成分为橄榄石 (72 8% )、单斜辉石 (12 4% )和石榴石 (14 8% ) ,属含单辉石榴橄榄岩的地幔。 相似文献
188.
西藏班公湖岛弧带含硫化镍超基性岩的源区性质与基底背景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青藏高原班公湖一怒江成矿带上的超基性岩型硫化镍矿化是近年来在西藏地区发现的矿化新类型.文章根据成矿带西段班公湖地区含镍超基性岩体的岩石地球化学和Sr、Pb同位素分析结果,论述了含镍超基性岩浆的源区性质及生成条件,并根据锆石U-Pb LA-ICP-MS年龄测定结果,探讨了藏西北地区的基底背景.研究发现,班公湖地区的含镍超基性岩体以富集大离子不相容元素Rb、Th、U、Sr、Pb,亏损Ba、K为特点,高场强元素亏损Nb、Ti,富集Ta;稀士元素相对球粒陨石亏损强烈,但轻稀土元素相对富集.这些特点一致反映出含矿岩浆产生于受俯冲沉积物熔体交代的富集型岩石圈地幔源区.岩浆的生成深度较浅,为尖晶石二辉橄榄岩相,源区部分熔融程度较低,大体在10%左右.岩石中集中出现一批24.79亿年的残留锆石年龄,标志着当时班公湖中特斯洋盆沉积物的物源区较为单一,主要来自太古代末-元古代初的古老基底,并且推测太古代与元古代之交(25亿年)有可能是藏西北的一个古陆壳快速生长期. 相似文献
189.
利用地下流体氦同位素比值估算大陆壳幔热流比例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地下流体中的氦同位素 3He来自地幔的排气作用 ,4He则是铀、钍衰变的产物 .由于铀、钍元素在大陆地壳中富集 ,4He通量与地壳热流呈正相关关系 ;同时 3He通量与地幔热流之间呈正相关 .所以地下流体的氦同位素比值 (3He / 4 He)与大陆壳幔热流比值 (qc/qm)呈反相关关系 .根据欧亚大陆和加拿大地盾的地下流体氦同位素比值数据和相应的壳幔热流比值数据 ,统计出 qc/ qm 与 3He / 4 He之间的回归关系 :qc/ qm =0 81 5- 0 30 0ln(3He / 4 He) ;此处 3He/ 4 He的单位是RA(大气的 3He/ 4 He比值 ) .有了地表热流值和壳幔热流比值即可得到地壳热流和地幔热流 .利用该公式以及热流值估算了中国主要盆地的壳幔热流值 ;根据这些数值得出的热岩石圈厚度和地壳平均生热率结果与地震学研究成果一致 .氦同位素比值是区分大陆热流中地壳热流值和地幔热流值的有用参数 . 相似文献
190.
1:5万区域地质调查工作中,在柴达木陆块北缘首次发现古元古代变质镁铁—超镁铁质岩,获得成岩年龄为1952±15Ma,其岩石化学、地球化学特征反映出岩浆来源于亏损地幔,反映出该地区克拉通在古元古代(19亿年)发生了一次强烈的裂解(洋)事件,对于研究柴达木盆地北缘元古代结晶基底地质构造演化及进一步探讨柴达木盆地的起源及构造演化过程提供了重要地质线索。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