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9篇
  免费   154篇
  国内免费   783篇
测绘学   11篇
大气科学   7篇
地球物理   92篇
地质学   1678篇
海洋学   68篇
天文学   19篇
综合类   37篇
自然地理   6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49篇
  2020年   52篇
  2019年   60篇
  2018年   58篇
  2017年   89篇
  2016年   70篇
  2015年   66篇
  2014年   101篇
  2013年   104篇
  2012年   104篇
  2011年   82篇
  2010年   83篇
  2009年   94篇
  2008年   122篇
  2007年   82篇
  2006年   102篇
  2005年   71篇
  2004年   68篇
  2003年   55篇
  2002年   48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54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40篇
  1997年   41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30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7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01.
黑山头组火山岩位于新疆东准噶尔卡拉麦里蛇绿岩带东北缘,主要为玄武岩、玄武质安山岩和安山岩,属钙碱性-高钾钙碱性系列.火山岩Mg#介于8.62~43.90,全碱含量较高(Na2O+K2O为4.19%~9.33%),且Na2O(2.20%~4.93%)>K2O(0.54%~4.40%),TiO2和P2O5含量较高(分别为0.68%~1.28%和0.10%~0.28%),轻稀土元素(LREE)相对重稀土元素(HREE)富集((La/Yb)N=1.06~3.56),无明显重稀土分馏((Gd/Yb)N=0.73~1.54),弱铕异常(δEu=0.60~1.17)和铈异常(δCe=0.89~0.95),强烈富集LILE(如Rb,Th),适度富集Ba,K等,强烈亏损HFSE(如Nb,Ta),弱亏损Zr,Hf和Ti,显示较明显TNT负异常,较高Ba/La(13.30~124.43)、Ba/Nb(11.48~161.29)和La/Nb(0.86~2.37)比值,较低的Nb/Y(0.2~0.4)、Nb/Ta(7~16)和Zr/Hf(17~37)比值.同位素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环境判别图解综合研究表明,卡拉麦里地区早石炭世岩浆活动显示板内岩浆演化特征,具弧火山岩地球化学痕迹,形成于后碰撞期伸展背景下,是软流圈物质上涌并发生部分熔融,形成岩浆在上升和侵位过程中受早石炭世弧组分混染的产物.  相似文献   
902.
鲁庆伟  王根厚 《新疆地质》2011,29(3):332-336
通过对西藏羌塘中部冈塘错地区玄武岩地球化学特征研究,发现该区有OIB型和E-MORB型两类玄武岩.对两类玄武岩进行主量元素、稀土元素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图解分析及大地构造意义探讨,结合区域地质背景,认为冈塘错地区玄武岩形成于洋岛环境,可能受地幔柱岩浆活动影响,E-MORB型玄武岩的出现说明该区可能存在洋底高原.  相似文献   
903.
高长林  方成名 《江苏地质》2011,35(3):236-240
安徽滁州张八岭地区的张八岭群分为2组。一是下部北将军组,以千枚岩和片岩为主;二是上部西冷岩组,主要为一套变质火山岩系。张八岭岩群的细碧-石英角斑岩系主要发育于西冷岩组中,具多旋回特点。细碧-石英角斑岩系以石英角斑岩为主,细碧岩次之,角斑岩类稀少。该岩系的火山岩富碱、富钠,具双峰值特征,其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它形成于非造山张性环境,为裂陷槽,是与晚元古代罗迪尼亚(Rodinia)超大陆裂解有关的岩浆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904.
杨振华 《云南地质》2011,30(2):183-187
扎沙地区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共圈定10个元素组合异常。Ⅰ类异常与地质构造吻合较好,应为致矿异常,可作为重要找矿标志,对缩小找矿靶区和找矿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05.
本文对江达-维西火山岩浆弧德钦岩体的寄主岩石——花岗闪长岩及其镁铁质微粒包体(MME)——闪长岩进行了详细研究。二者LA-ICPMS锆石U-Pb年龄分别为254.6±1.8Ma和253.5±1.6Ma,二者形成时代一致。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花岗闪长岩富K2O和Na2O,且K2O>Na2O,富Al2O3,A/CNK平均为0.96;闪长岩富K2O和Na2O,但K2O2O,富Al2O3和MgO,A/CNK平均为0.72;花岗闪长岩的稀土总量低于闪长岩,二者轻重稀土分馏明显,配分曲线为右倾的轻稀土富集型;二者均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而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等;二者均具有相对较高的Mg#(58.8~65.8),并具有相对较高的相容元素Cr、Ni含量(花岗闪长岩平均值分别为115×10-6和31.6×10-6,闪长岩平均值分别为398×10-6和98.2×10-6;花岗闪长岩和闪长岩176Hf/177Hf的平均值分别为0.282383和0.282287,二者εHf(t)平均值分别为-8.3和-11.8,反映了二者属于I型花岗岩,可能为岩浆混合作用的产物。地球化学特征及Hf同位素组成一致显示岩浆来源于地壳的部分熔融,伴有不同比例的地幔物质加入,形成于弧陆碰撞-后碰撞的构造背景,暗示金沙江结合带在~255Ma已经进入了弧陆碰撞-后碰撞的地质时期。  相似文献   
906.
镁铁质-超镁铁质岩体是世界上岩浆硫化物(Ni-Cu-PGE)和氧化物(Fe-Ti-V-P)矿床的主要载体.全球主要岩浆硫化物和氧化物矿床均可以产于大火成岩省、克拉通区的裂谷带或伸展环境、褶皱带内的后碰撞伸展环境.寄主岩浆硫化物矿床的岩体规模相差甚大(从6×104km2到<0.1km2),既有超镁铁质岩石组合也有镁铁质岩石组合,但其原生岩浆主要为拉斑玄武质岩浆.含镍铜的铂族元素矿床主要赋存于规模很大的层状岩体中,而镍铜硫化物矿床主要赋存于小岩体中.寄主钒钛磁铁矿或磁铁矿矿床的岩体主要是以辉长岩为主的层状杂岩体.寄主钛铁矿-磷灰石矿床的岩体均为层状的斜长岩-纹长二长岩-紫苏花岗岩岩体.尽管其岩石组合相差很大,但其原生岩浆均属拉斑玄武质.寄主硫化物矿床的岩体相对富Si、Mg、Cr、Ni,而寄主氧化物矿床的岩体相对富Fe-Ti-P-V,造岩矿物晶体化学也反映了这种差异.对全球主要含矿岩体的对比分析表明,导致这种反差的主要控制因素应该是岩浆生成时的压力状态,源区性质和熔融程度的差异可能只在局部范围内起作用.对岩浆硫化物矿床成矿过程的认识集中体现在金川模式和岩浆通道模式上,对岩浆氧化物矿床成矿过程的认识体现在氧化物和磷灰石是堆晶相还是从不混溶的矿浆中结晶的.对比分析表明,成矿过程具有多样性,试图用一种模式概括所有同类矿床成矿过程的想法未必可取.毫无疑问,适宜的氧化还原环境是形成岩浆矿床的必要务件,伴随岩浆演化及成矿过程的氧速度变化及其诱因问题尚待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907.
新疆西天山科克赛岩体年代学、地球化学及地质意义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朱明田  武广  解洪晶  刘军  张连昌 《岩石学报》2011,27(10):3041-3054
新疆西天山科克赛岩体位于赛里木地块北部,岩石类型为二长花岗斑岩,属高钾钙碱性系列.元素地球化学组成表明,该二长花岗斑岩主量元素SiO2 、Al2O3和MgO含量分别为70.56% ~71.46%、15.27% ~16.01%和0.77% ~ 1.02%;轻稀土元素富集,(La/Yb)N为14.99 ~23.69,重稀土元素亏损,δEu值显示弱负异常或正异常(0.88 ~1.21);微量元素Sr、Y和Yb含量分别为363×10-6 ~577×10-6、7.40×10-6~8.50×10-6和0.60×10-6 ~0.72×10-6.上述特征显示二长花岗斑岩具有埃达克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表明该二长花岗斑岩具有较低的锶初始值(ISr=0.705078 ~0.705572)、正的εNd(t)值(2.82 ~3.56)和相对年轻的两阶段Nd模式年龄(774 ~ 835 Ma).锆石LA-MC-ICP-MS U-Pb年龄为301.9±1.8Ma,表明岩体形成于晚石炭世末期.元素地球化学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显示科克赛岩体为新元古代增生的地壳物质部分熔融的产物,形成于晚石炭世后碰撞初期阶段.  相似文献   
908.
邱振  王清晨  严德天 《岩石学报》2011,27(10):3141-3155
广西来宾地区中上二叠统广泛发育硅质岩,蓬莱滩剖面和铁桥剖面是本地区中上二叠统出露最好的剖面.本文对蓬莱滩剖面28件硅质岩(分别为中二叠统茅口组3件与上二叠统合山组25件)的主量和稀土元素进行了分析研究,并结合岩石学特征,认为:蓬莱滩剖面合山组硅质岩沉积于受到陆源物质影响的边缘海盆环境,它们的硅质主要来源于硅质生物,为生物成因;而其茅口组硅质岩则沉积于远离陆源物质影响的边缘海盆环境,它们的硅质主要来源于热液,为热液成因.通过与铁桥剖面的热液成因硅质岩的沉积背景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中晚二叠世时期,来宾地区为富硅的边缘海盆环境,而陆源物质输入程度的差异是造成本地区形成不同成因硅质岩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09.
八方山-二里河大型铅锌矿床具有热水沉积和后期改造的成矿特征,但REE、B、Ba、Tl等元素的分布特征不完全具有明显海底喷流特征,或者说其距喷流中心较远。该矿床石英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和闪锌矿中FeS中分子百分数及Ga/Ge原子比均显示成矿温度为200~340℃,以中、高温为主。方解石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为80~160℃和160~260℃,反映有两次热液事件的改造作用。矿区矿化硅质岩中的锆石具有碎屑锆石的特点,U-Pb年龄值分散(400~1800Ma),不能代表硅质岩或铅锌矿床的形成时代,大量碎屑锆石的存在说明其形成环境可能是近海成因。破坏铅锌矿体的闪长玢岩的形成时代为214±2Ma,二里河矿区附近的花岗斑岩形成时代为217.9±4.5Ma,二者皆是印支运动晚期的产物。闪长玢岩切穿矿体和微石英岩,说明矿化改造作用应在此之前;矿体在背斜的转折端富集,说明改造作用的主体应在褶皱过程中发生,即印支运动早期是矿化改造期,也可能是印支早期至印支晚期之间。八方山-二里河大型铅锌矿床的形成经历了热水沉积和构造改造2个成矿阶段,沉积阶段金属元素在中泥盆世地层中形成初步富集,为后期构造改造提供了物质来源。该矿床成因为基底热水喷流沉积-构造岩浆改造型。本区铅锌矿床的主要控矿构造应为同沉积背斜、提供热水运移通道的同生断裂构造及成矿物质沉淀富集的局限性沉积盆地构造。同沉积灰岩背斜、灰岩与千枚岩接触带以及硅质岩或者碳酸盐岩地层区的"礁-硅-泥"岩套是最直接、最重要的找矿标志。八方山-二里河铅锌矿区扩大找矿的最经济且有储量远景的地段是主背斜南翼TEM物探异常部位,这是为矿山寻找可接替资源的最佳勘查靶位。  相似文献   
910.
出露于钦-杭结合带西南段的早中生代酸性火山岩,主要沿着桂西南十万大山中新生代盆地两侧分布。其中出露于盆地北西侧的上-中三叠统北泗组火山岩主要由长英质熔岩(玄武安山岩、英安岩和流纹岩)夹火山碎屑岩(主要为集块熔岩、角砾熔岩、凝灰熔岩、熔结角砾凝灰岩和熔结凝灰岩)等岩石组成,获得英安岩锆石 SHRIMP U-Pb谐和年龄为246±2Ma;而出露于盆地南东侧的三叠系板八组火山岩主要由流纹岩夹珍珠岩、凝灰熔岩、集块熔岩和流纹质凝灰岩组成,获得流纹岩锆石 SHRIMP U-Pb谐和年龄为250±2Ma。主量、微量元素及Sr-Nd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表明,这些火山岩属于典型的过铝质高钾钙碱性火山岩系,表现出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如K、U、Ba、Rb和Th)和轻稀土元素,而Nb、Ta、P和Ti 等高场强元素和重稀土元素明显亏损,并具有较高的锶同位素初始比值((87Sr/86Sr)i=0.713929~0.722178)和较低的εNd(t)值(-10.33~-9.02),反映其具有俯冲消减作用形成的岛弧型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结合本区存在有早古生代MORB型变质基性火山岩和二叠纪弧后扩张中心环境形成的E-MORB型玄武岩的资料表明,扬子板块和华夏板块结合带(称之为钦-杭结合带)西南段有古生代洋盆的存在,该洋盆的俯冲消减过程一直延续至中三叠世的印支运动导致扬子板块和华夏板块发生碰撞才终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