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74篇
  免费   926篇
  国内免费   487篇
测绘学   1139篇
大气科学   59篇
地球物理   884篇
地质学   2377篇
海洋学   510篇
天文学   79篇
综合类   260篇
自然地理   179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95篇
  2022年   251篇
  2021年   289篇
  2020年   247篇
  2019年   201篇
  2018年   109篇
  2017年   178篇
  2016年   149篇
  2015年   204篇
  2014年   321篇
  2013年   221篇
  2012年   278篇
  2011年   264篇
  2010年   195篇
  2009年   203篇
  2008年   215篇
  2007年   281篇
  2006年   237篇
  2005年   205篇
  2004年   174篇
  2003年   168篇
  2002年   132篇
  2001年   95篇
  2000年   101篇
  1999年   103篇
  1998年   94篇
  1997年   84篇
  1996年   89篇
  1995年   70篇
  1994年   45篇
  1993年   29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18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2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为了对海道测量中测线定位精度进行评估,以及为补偿测线系统误差的需要,提出了实测定位折线模型,同时在利用小波降噪算法求得拟合航迹线的基础上,提出了拟合定位测线的概念,针对测线的不同形态给出了拟合测线的另外两种模型,即拟合直线和拟合折线。仿真实验表明:提出的三种测线模型均满足1:2 000以下比例尺测图要求;在满足定位精度和测线正横水深梯度不超限的约束条件下,可以用拟合测线代替原始测线进行数据的后处理;三种测线模型对系统误差不存在"淹没效应";拟合折线可以方便地减弱测线内受方向、船速等系统误差的影响。  相似文献   
82.
大洋调查中海山地磁测量的静日变化校正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针对大洋调查中海山地磁测量时难以设立静日变化观测站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多项式拟合最小二乘算法的日变校正方法,即假设静日变化磁场可以用一个关于时间的高阶多项式来拟合,利用主测线和联络测线交点误差的最小二乘估计求得多项式的系数,从而得到静日变化曲线。从调查测得的磁场中减掉静日变化磁场即可得消除静日变化影响后的海山地磁异常。理论模型和实际资料处理都表明,这种方法不仅可以较好地消除静日变化的影响,而且用计算机实现也简单。为了提高静日变化校正结果,讨论了为提高静日变化校正效果,在大洋调查中测量海山地磁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83.
结合实际测量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对提高海洋测量成果质量的几个关键环节进行了思考,从标准规范、规章制度到人员素质等三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对于提高技术人员的基本素质、严格执行标准规范和规章制度、全面提高测量成果质量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84.
海域勘界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维林 《台湾海峡》2009,28(3):432-436
制订划界方案是海域勘界工作的核心工作,包括资料分析、初拟划界草案、草案协调和协商等阶段.大多数海域界线需要分段划分.勘界实践表明,不同界线及其不同区段的界线必须运用不同的划界技术,如垂直岸线法、水道(航道)中心线法、协议线法、习惯线法、中点连线法、用海界线法及岛礁中间线法等.草案协调是勘界工作的难点,必须采取背靠背协调、面对面协商及反复沟通等方法,促成双方达成共识.  相似文献   
85.
海底地形测量波束角效应改进模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在海洋测深过程中,回声测深仪波束角效应使记录的测深图像失真。现有波束角效应模型应用分段解析几何的方法将其划分为三个作用过程:测深值平移效应、双曲线增伪效应、深度丢失效应。在此基础上,应用微分几何的原理对波束角效应的空间结构及其数学原理描述进行理论分析,提出了波束角效应的改进模型及其改正算法。改进模型的优越之处在于提出决定波束角效应发生作用的是海底地形的线性特征而不是形状特征,由此提高了改正算法的自动化程度。  相似文献   
86.
焦明连 《海洋测绘》2005,25(4):32-34
针对《城镇地籍调查规程》和《城市测量规范》对光电测距(EDM)导线技术参数规定的不同,对低等光电测距导线的合理等级及各等级导线的技术标准进行了研究,并通过精度估算证明了各级导线精度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87.
移动GIS技术在土地变更调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介绍了GPS定位的高精度和PDA的便于携带、功能强大的特点,将二者集成用于土地变更调查。探讨了移动GIS应用于土地变更调查的技术方法,移动GIS的系统结构及其开发实践。  相似文献   
88.
陀螺经纬仪的读数方法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陀螺定向测量中三种不同的数据采集方法,分析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作者认为传感器采集数据自动化程度高,精度高,特别是运用位置敏感探测器(PSD)采样数据量大,具有一定的抗干扰能力,但在运用传感器采样时必须注意克服非线性误差。  相似文献   
89.
简要阐述地震小区划在现代城市建设中的重要性以及在实施地震小区划的研究中浅层地震探测的重要作用及其方法原理,并给出应用浅层地震探测在城市地震小区划中的实例。  相似文献   
90.
Jellyfish patch formation is investigated by conducting a drifter experiment combined with aerial photography of a sustained patch of the moon jellyfish in Hokezu Bay, Japan. Jellyfish patches are aggregations of individuals that are caused by a combination of swimming (active influence) and advection by currents (passive influence). The drifter experiment involved the injection of 49 drifters around a distinct surface patch of jellyfish within an area of approximately 300 m × 300 m. The drifters’ motion, caused only by the passive influence, was recorded in a series of 38 aerial photographs taken over approximately 1 h. The ambient uniform current field larger than the patch scale was estimated from the movement of the centroid position of drifters, while the distribution of horizontal divergence and relative vorticity around the patch was estimated from the time-derivative in areas of triangles formed by the drifters. The centroid positions of both drifters and patches moved stably toward the bay head at different speeds. The difference vector between the patch and drifter centroids was directed to the sun, and was opposite to the ambient current. The distributions of vorticity and divergence around patches exhibited inhomogeneity within the patch scale, and the drifters in this nonuniform current field aggregated near the convergence area within 1 h.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horizontal patch formation is predominantly influenced by passive factors at the surface of Hokezu Bay. Furthermore, the upward swimming against downwelling may make sustained patch in surface laye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